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808章 一个大问题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808章 一个大问题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次日,辽东战事既然已经完结,那么御前会议自然是有关辽东战事相关的了。

文华殿内,内阁六部并司礼监的诸位大佬,似乎是约定了一眼,一起恭贺崇祯皇帝。

就见大明首辅贺逢圣第一个笑呵呵地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历经四朝之辽东叛乱,如今已经被平息,陛下之英明神武,实乃我大明朝之少有也!”

次辅孙传庭也不例外,同样恭贺崇祯皇帝道:“陛下之格物学,让朝廷官军之军械护甲远超敌军,此乃微臣读史之未有,陛下圣明!”

户部尚书同样不甘落后,连忙上前奏道:“陛下于笑谈间,便能让国库充盈,更有蒸汽火车等物现世,微臣身为户部尚书,最是感慨万千,陛下之圣明,历代明君皆不及也!”

更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向崇祯皇帝启奏道:“万岁爷乃千古圣君,如此丰功伟绩,奴婢以为,该上泰山昭告天地!”

……

要是在以往,灭了建虏,光复了辽东,算是结束了从万历朝开始的叛乱,崇祯皇帝听着他们的这些马屁,绝对会很开心的。

但是,他昨天和刘伟超一席谈之后,却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一个最简单的,国内叛乱都还有没有平定的,那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

因此,当他听到王承恩竟然连去泰山的话都说出来了,他就有点听不下去了,当即“咳嗽”一声,然后严肃地说道:“诸卿休要再夸!如今只是灭了一个建虏,光复了辽东而已,又有什么好说的!”

他的这个话,让文华殿内的众人,犹如被泼了一盘冷水一样。一时之间,让他们都有点难以适应。

因为在他们看来,能灭掉建虏,光复辽东,真得是一份天大的功劳了!

这辽东建虏从万历年反叛开始,历经四朝,最嚣张的时候,入关内都是如入无人之境,劫掠了不知道多少地方,祸害了不知道多少人。

那个时候,谁能想到,这么厉害的建虏,似乎是无敌的建虏,有朝一日竟然会被朝廷剿灭呢!

真得,以前的时候,真得不可能有人想得到!

可如今,真得灭了建虏,光复了辽东啊!

皇帝这是怎么了,这么大的喜事,都觉得不值一提?

他们正在想着,就听崇祯皇帝又严肃地对他们说道:“如今虽然辽东叛乱已平,但是还有安南叛乱未定,就在前几个月,朝廷五千多官军战死在安南那边。不平定了安南,朕又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呢?”

一听这话,众人才算是恍然大悟,知道了皇帝原来是惦记着安南那边的事情,所以才会这么严肃。

一想到这,他们忽然更是佩服崇祯皇帝了。

要是换了其他皇帝的话,灭掉建虏,光复辽东,绝对会非常开心,甚至有可能会得意忘形,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来。

这样的事情,在史书上可都是写着的。

比如说汉武帝,驱逐了匈奴,怎么都算是一件丰功伟绩吧,然后不思进取,结果大汉的国力便在汉武帝在位时由盛转衰!

还有,更有代表性的,是唐玄宗,在早期的时候励精图治,开创了史称“开元盛世”的繁华;但是随后开始安于享乐,宠信杨贵妃,结果导致了安禄山之乱,大唐也在他的任上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当今皇帝和他们一比起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少在文华殿群臣看来,就是很大的成就,平定流贼之乱,横扫草原,灭掉辽东建虏,可是,当今皇帝却一点都没有自满,比他们这些臣子还清醒,惦记着遥远南方的安南之乱。

想到这个,文华殿内众多臣子都不由得非常钦佩崇祯皇帝。

于是,朝堂上在兵事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孙传庭便立刻出列奏道:“陛下所言极是,安南乃我大明疆域,如今叛逆肆虐,须得征讨才行!”

朝廷对安南的直辖,是要追叙到成祖皇帝时期,不过后来因为直辖安南太过亏本,就被后续的皇帝给放弃了。

但是,到嘉靖皇帝时期,又重归于大明版图。但是,这也只是在理论上而已,实际上大明朝并没有对安南实行过直接管辖。

对于安南那边的百姓来说,怕是不认他们是大明百姓。但是不管如何,至少从官面上,就是大明的领土。

如今在哪块领土上有犯上作乱,竟然还敢杀了五千多朝廷官军,朝廷无论如何,都要平定安南那边的叛乱才行。

其他人还没来得及就安南之乱发言呢,就听到崇祯皇帝又严肃地说道:“还有乌思藏宣慰司等等,也还没有实施改土归流,这个事情必须要继续实施下去才行!”

他这话一说完,不少臣子都一脑门浆糊,什么乌思藏宣慰司,这是什么地方?

也亏了文华殿内的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进士出身,博学是肯定的,还是有人知道这乌思藏宣慰司的。

在听到崇祯皇帝提到这事之后,便有些犹豫地进言道:“陛下,乌思藏宣慰司抵触西南偏荒之所,物资极度贫乏不说,而且不服王化久矣,朝廷直辖费人费物,不如令其恢复朝贡,为我大明藩属国便可也!”

他这么一说,文华殿内的其他人便立刻想起来了,这个乌思藏宣慰司是在什么地方。

想着那么偏远的地方,一个个都是点头,觉得朝廷要去把那边改土归流,成本太高,有点不划算了。

然而,崇祯皇帝既然已经提出来,却是早已想好理由的,并没有从穷兵黩武的角度出发,而是严肃地对他们说道:“乌思藏宣慰司地处高原,居高临下之下对于周围的威胁极大。如今虽然那边的土司不甚强大,对大明并没有威胁。可诸卿莫要忘记了,一旦哪块地图上的敌人强大起来的话,如当年吐蕃对大唐!莫如趁现在朝廷兵精粮足,军力鼎盛之际,改土归流,彻底平息后患,以免子孙遭殃也!”

听到这话,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唐朝的历史,就摆在那里!

就连大唐之强盛,对上吐蕃也是败多胜少,最后还是以文成公主和亲,才算是结束了两国的战事。

难不成哪块土地上又出现一个强大的势力时,也要大明出公主去和亲?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自开国以来,不和亲,不纳贡,就是天子被俘也不屈服的,又怎么可能学那唐朝的做法呢?

当今皇帝说得没错,如今的大明强盛无比,但是不能保证以后的大明会一直强大,也无法保证乌思藏宣慰司那边一直不会有强大的国家出现。

与其把乌思藏宣慰司留给后人去应付,真不如趁现在大明强大之时解决了这个事情!

这么一想,文华殿内所有人都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要继续在西南改土归流,包括乌思藏宣慰司等其他几个之前忽略了的宣慰司在内。

被崇祯皇帝一提二提很多事情还要做,更不用说海外的事情,众多臣子也就没有了大肆庆祝一番的心情,转而开始讨论起接下来朝廷要重点做的事情。

第一个,自然是光复辽东的军队,**行赏的要论功行赏,抓到的俘虏,该怎么处置的,也要有个章程。

第二个,辽东这块土地,今年是已经到了冬季,啥冬季都搞不出来,但是明年呢,总不能荒废在那里!

但是,如今的辽东,经过这几次战事之后,已经是人迹罕至了,必须要迁移一部分人口过去才好,要不然,没有人烟的地方,还设个鬼衙门!

而这,又牵扯到迁移百姓这么重大的事情。这种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过。

就比如说大明朝开国之时,也是因为战乱等原因,有些地方的人口锐减,就不得不迁移人口。还有,比如充实都城人口,朱元璋和朱棣也都干过迁移富户的事情。

如今,关内虽然已经太平,人口也开始暴增,但是,毕竟才太平了几年而已。长的地方,五年,短的地方,也就一两年而已。

之前的流贼作乱,还有建虏入关劫掠,关内很多地方的人口也都稀缺。

文华殿的会议,讨论到这里的时候,就已经天黑了。

大明接下来还要开疆拓土,更是需要人口。到了这最后,所有人,包括崇祯皇帝在内,忽然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决大明人口过少的问题?

崇祯皇帝也有点无奈,最终散会的时候,让所有臣子都回去想想办法,怎么提高大明的人口?

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朝廷解决的,全都摆出来,人口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

而崇祯皇帝自己,也是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忽然之间,他想到了以前和刘伟超的一次对话中知道,在后世,也就是刘伟超的那个世界,只要小孩能生出来,基本上就不会夭折。当时自己好像也诧异过,稍微问过一些。

一想到这,崇祯皇帝不由得大喜,连忙向刘伟超发起视频通讯,又得向后世取经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