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850章 语惊四座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850章 语惊四座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倭国人,一直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欺软怕硬,崇拜强者!

这个时候,大明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不用亲自出动,只是用朝鲜人组成的军队为前驱,就连续攻下了两个倭兵重点防守的兵家兵争之地,更不用说,此时的倭国,已经丢失了九州岛。

而明军大规模出现在本州岛,那也意味着,派去朝鲜的六七十万军队已经全军覆没。

这种情况下,至少在京都附近的大名,便再也扛不住被朝鲜人杀绝的压力,要么往江户那边逃了,要么就投降了。

明军这边并没有急着进攻江户,二十调转兵力,合围下关这一带的倭兵。

其实,倭国作为岛国,在他们都水师全军覆没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倭国必然只会沦落为刀板上鱼肉的下场!

各路倭军,陆续都出现向明军投降的情况。最终还没有投降的倭兵,被明军压缩在下关地区之后,只是用红夷大炮外加没良心大炮一顿轰击之后,便都选择了投降。

等到崇祯二十一年十一月左右时,本州岛上的倭人,除了江户以及再之北的地区之外,就全都被明军占领了。

大明远征军这边,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把投降的倭兵运到了朝鲜去挖矿修铁路。并且,大明的登莱海军完成了运送劳力的任务之后,便返回登莱海军基地,接受战船的换装,准备来年前往吕宋,和那边郑芝豹所部南洋海军一起攻打荷兰人的马六甲海峡的狮城据点以及巴达维亚据点,彻底清除西夷在南洋的势力。

眨眼间,崇祯二十一年就快要过去了。

在这一年中,大明打败了西部部族联军的进攻,特别是草原之战,更是打得将近十万部族军队损失殆尽。归化城和包头这里,成了真正的塞上江南,再没有兵灾之威胁。

在战后,铁路已经从归化城延伸到了包头,并且还在往西修建中。

河套平原上作为机械化农耕的试验场所,已经开垦出了无数的粮田,有效地验证了机械化农耕的强大!

以后朝廷大军西征的话,粮草物资完全可以从河套平原这边征集,而无需再让关内百姓劳师动众。

随着草原这一战,大明西部的叶尔羌汗国和准噶尔部已经灭亡,整个天山南北就成了没有势力的真空地带,就等着朝廷大军什么时候去占领了。

青海西藏这边,已经有一部分地区在朝廷大军反攻的时候占领,只是因为天气和后勤补给的原因,暂停了进军脚步。

不过固始汗显然是个聪明人,抢先向大明表示了臣服投降之意。由孙传庭主持,对固始汗的投降进行谈判。至少在改土归流的基调上,主要是对青藏这些头人的安置。

因为大雪封山,交通来往不便,暂时还没有最终结果,但是根据孙传庭的估计,只要不把固始汗往死路上逼的话,最终和平解决青藏,问题是不大的!

换句话说,青藏地区也即将纳入大明的直辖版图!

还有,在崇祯二十一年的下半年,杨展所部海军轻松攻占了安南叛军的伪都,光复了安南最为繁华,人口最为聚集到红河流域。从这一战中,可以得到结论,大明要是光复安南沿海地区的话,不存在任何困难。只是深入内地的话,可能会存在道路险阻,那种山高林密的不便。急切之间,并不容易剿灭那些叛军。

崇祯皇帝在收到杨展和张同敞的奏章之后,在刘伟超的建议之下,和群臣商量之后,便决定先在安南建立港口城市以实现大明经过安南向南洋进发的策略。

基本上,在预计的崇祯二十二年,大明要彻底灭了倭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分封藩王过去;另外,就是在南洋用兵,达到南洋就是大明内海的战略意图,并且也往南洋分封藩王过去。

在大明西边,则把青藏高原和天山南北纳入版图,也就是光复汉唐时候的西域。

还有,云南那边,由云贵两地的新兵所组建的军队,已经训练地差不多,粮草物资也囤积了很多。大明边军威慑洞吾的东吁王朝也已经有两年,迫使其屯兵于北部,也应该耗得差不多,该是进攻的时候了。

大明朝的局势,不是一般地好,而是大好,从未有过的好!

这让大明上上下下,都是非常地开心,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崇祯皇帝了。

不过,他的开心,和别人还有点不一样。

对于大明军队在军事上的胜利,他倒没有那么开心。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在他预期之内的,因此开心的效果有限。

他这一辈子,就军事上的胜利而言,他就只记住了一次,还是刻骨铭心的那种,那就是崇祯十五年底的那次蓟州之战的胜利!

那是他联系上了刘伟超知道,知道自己将在两年之后国破家亡的结局,因而极其渴望有胜利,还是对阵之前无敌的建虏的胜利。

此时,在这崇祯二十一年的这个年末,崇祯皇帝最为高兴的,是他找到了不需要花费多少钱却能办很多事情的办法,那就是通过发行股票来成立国有控股公司,充分利用民间的财富。

这个事情,是他以前没有想到的,算是意外之喜,效果还非常不错!

这不,他手中拿着的一份奏报,就是来自琼州的宋应星,说因为有电话公司采购电线的订单,使得他手中的资金充足,不但招到了橡胶厂所需要的人手,还有余力,让更多的人去种植橡胶树。

根据宋应星的说法,橡胶垫硫化什么的生产,一切都很顺利,并且产量会随着越来越多的橡胶树成熟而提高。

不过虽然橡胶的用处很多,但是眼前最为急迫的,肯定是电线的需求,全国的通讯,需要借助有线电话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电线的材料,主要是两种,除了橡胶之外,就是铜线了。在预期将来橡胶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于铜线的储备,也需要提前预备。

宋应星的这份奏报,除了报喜之外,其实就是提醒崇祯皇帝,不要忘记铜线这个事情。

对于这份奏报,崇祯皇帝很开心,因为电线的生产,一切顺利,很快他就能看到,有线电话在大明的普及。

而交通的便捷,通讯的几时与否,又是决定大明疆域到底会有多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刚好,崇祯皇帝可是要当球长的人,正准备开疆拓土之际,因此这些因素集合起来,就是顺中加顺了。

高兴之余,他拿着宋应星的奏报,也开始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宋应星提醒的有关铜线的问题。

诚然,因为大明新币的发行,减少了很多铜钱印刷的需求,节约了不少铜,但是,大明就没有多少铜矿可以开采,这一点,崇祯皇帝从刘伟超那边也得到了印证。

而根据刘伟超的科普,崇祯皇帝还知道,以后的电气时代,更是会对铜有极大地需求。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不过崇祯皇帝倒也没有多发愁,如今国力强大,军力鼎盛,有这个基础在,大明自己没有的,完全可以把视线放到海外去!

按照刘伟超提供的消息,地球上最大的铜矿,至少在刘伟超的那个位面上已经探明的铜矿,主要是集中在南美洲。

但是,就如今大明的情况而言,要想去占领南美洲,还有点早,或者说不切实际。

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崇祯皇帝的计划,是先把倭国整个拿下,然后沿着太平洋暖流的路线建立船队的补给路线,这样才能大规模地往美洲大陆出兵。

在此之前,只是少量人派去美洲,又要占领美洲,消灭西夷,还要开矿,再运回来,难度实在有点过高了。

另外还有一点,至少从目前位置,不管是南美洲还是北美洲,都是西夷的地盘,如果大明不是以雷霆之势压过去,就会让西夷有了防备,派遣更多的军队到美洲和大明先锋去对抗,这对大明这边来说,并不明智。

因此,崇祯皇帝就没想着这么快就图谋美洲大陆。他的目标,是盯在南洋这边,这里才是瓜落蒂熟的时候,正好可以摘果实。

幸运的是,根据刘伟超提供的消息,他那个位面上一个叫印度尼西亚的国家中,有世界铜矿储量达到世界第三的铜矿所在,并且铜的含量还是前十大铜矿中最高的!

收到宋应星的这份奏报,崇祯皇帝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起了这个富铜矿!

“是时候该对南洋出手了!”崇祯皇帝如此想着,便召集群臣于文华殿议事。

在群臣见礼完毕之后,他一开口,就语惊四座道:“未来大明对于铜的需求会非常大,因此,朕决定开采一个储量达到四千一百万吨的铜矿地区,虽然以当下的水平未必能开采完,但是也够大明用个上百年了!”

吨的概念,在格物学上已经经常有,并且在这个时候,也算是有普及了。

文华殿内众人一听,四千一百万吨的铜矿储量,顿时就惊呆了!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