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866章 好死不如赖活着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866章 好死不如赖活着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朱慈烺一口气跑到了山东境内,然后才减缓了赶路的速度,开始真正地游历起来。

有一点,他是没有忘记的。

崇祯皇帝要他每天都写日记,写下他到了何地,看到了何事,听到了何事,自己又有什么想法。一个月一次,要发往京师给他父皇看的。

这一路上,所有的事情,比如规划路程,吃喝拉撒等等,全都不用他操心。

在他的身边,有方正化领着二十五名锦衣卫精锐护卫,其中十人分两组,或为前锋开路,或为后卫殿后。另外十五名锦衣卫校尉则贴身保护,一般而言,随从这么多,也就是真正有钱人家,或者暴富的那种,才会有这个架势了。

所有的锦衣卫都是带着兵刃,暗藏短柄燧发枪或者手弩。

因为朱慈烺是微服私访的行程,不能暴露身份,因此所有锦衣卫都是便衣,他们的刀也不是绣春刀。

每天晚上夜宿客栈,朱慈烺的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便是写日记了。

这不,就见他又在开始写日记。

边上的方正化,则给他磨墨伺候,顺便也瞄了下太子的日记。

他发现,太子殿下的日记,比起以前,写得更自如了,该是适应怎么写这个日记了吧!

就见太子殿下在日记中记载,说他这一日所见,到处都是在秋收,沉甸甸的麦子,田间地头的农夫,都是收获的喜悦。

经过询问老农知道,如今连州县都配备了蒸汽机为动力的抽水机等等,因此农田已经不用担心缺水,自有官府会调配水源,收获都是不错。

那老农还感慨说,如今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要换了以前,到处都是贼乱不说,田里收成少,赋税还多,饿死的,冻死的,还有被贼害了的,每年都有一些。田间地头,野地里什么的,都会有看到白骨。死于非命的事情,官府压根就见怪不怪,根本不当回事。

方正化瞄到这个内容,他便知道,皇上回头看到这个内容,肯定会很开心的,这可都是大明中兴的表现!

然后,他去拨了下灯芯,让屋子里更亮堂了一点。

在外就是这点不好,没有电灯,还有这老掉牙的油灯,有点伤眼睛,回头要劝殿下早点休息才是!

心中这么想着,方正化又去瞄朱慈烺接下来写的内容。

就见朱慈烺在接着写他问老农,有什么不满意的没有?

一开始,那个老农说没有,只是在他的追问下,才说了一些。说他们种田的,如今基本上能吃饱肚子了,但是却没钱置换东西。

主要是粮食丰收,就不值钱,虽然朝廷的储备仓也会收粮食,但是价格并不高。多余出来的粮食,卖掉之后就没几个钱。更不用说,大部分人都是要留余粮以免意外发生,所以能换钱的粮食就更少了。

但是,每家每户的柴米油盐中的油和盐,吃穿住行中的穿,都是要花钱的。

亏了每家每户还会养猪养鸭养鸡什么的,等到了年底,杀了猪鸭鸡什么的,逢年过节自己可以吃一点外,其他就能拿去换钱。

可就算这样,基本上大部分人家还是没钱开销一些基本的东西。逢年过节有肉吃,有新的衣裳的话,那都是最欢天喜地的事情。

方正化看到,朱慈烺在说这个事情的时候,特意强调了老农的说法,说如今的日子其实很满意了,说得这点只是吹毛求疵而已!

最后是朱慈烺自己的想法,说经历过战乱的百姓特别容易满足,但是,朝廷不能因此而满足,相对来说,百姓的日子确实也只是温饱而已,需要继续为民做主,施仁政,再提高百姓的生活。

比如,在民间推广牲畜养殖,可以开一些刺绣作坊等等,让农民和农妇在农闲的时候,都能赚点钱补贴家用。

方正化看得微微点头,太子殿下真得是按照皇上的吩咐,做事情方面都在给普通百姓考虑。一直这么下去的话,太子殿下今后肯定是一代仁君!

朱慈烺写完日记之后,便准备睡觉了。

没办法,天黑就没有娱乐活动了,除非是省城之类的,或许有朝廷开办的戏剧院,可以去看。

当然了,朱慈烺知道,那些都是属于政通司辖下的。里面的节目,大概是什么,他都有数,观看的兴趣也不大。

……………………

次日一早,公鸡的打鸣声便把朱慈烺给吵醒了。

对此,他并没有一丝不满。甚至相反,自从出京之后,也曾有几次,他落住的客栈附近,有公鸡打鸣。方正化为了让他睡觉睡到自然醒,就让锦衣卫校尉去把鸡杀了。

但是,朱慈烺知道之后,便下令停止了这种无聊事情。说他很享受闻鸡起舞的感觉,能听到鸡叫声,是他很乐意的事情。

为此,以后方正化就没管过有没有公鸡打鸣的事情。

清晨,朱慈烺用过早膳之后便开始赶路,看着有的农夫在他出发的时候,都已经割了一大片的麦子,他就对方正化感慨道:“我一直以为自己起得早,但你看看,这些农夫起得更早啊!”

“公子所言极是!”方正化听了,并不反驳什么,只是附和道。

出了紫禁城,朱慈烺是富家公子的身份,而方正化则是管事。

此时,朱慈烺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迎着已经有点凉爽的晨风,一路走一路看。

当太阳开始升高的时候,温度也升高了不少。方正化看看前方,便对朱慈烺说道:“公子,中午之前大概能赶到淄州,前方那有个庙,我们先过去歇一歇吧?”

他负责太子的安全,当然也包括,不能让太子累到了,生病了等等。

好在朱慈烺足够通情达理,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离开紫禁城就开始放飞自我,方正化提出的事情,他基本上都是答应的。

于是,一行人便往前方路边的那座庙过去。

随行的锦衣卫校尉中,有两骑立刻加快了速度,先一步赶去了那座庙,入内去看情况了。

等朱慈烺刚到庙门口,还没下马时,就见一个锦衣卫校尉出现在门口,向朱慈烺禀告道:“公子,庙里有人上吊,刚被救下。”

好歹从京师走到鲁地了,朱慈烺已经有经验,就在外面就看出这是一个土地庙,很小,应该是连庙祝都没有的那种,估计只有逢年过节,周边的农夫才会来祭拜一番的。

此时,听到锦衣卫校尉的禀告,他不由得很是吃惊,连忙问道:“人活了没有?”

“来得巧,刚上吊没一会,救回来了!”

朱慈烺一听,似乎很有兴趣,当即翻身下马说道:“走,去看看,天下太平的日子,还有什么事情想不开?”

边上的方正化见了,倒也没有阻止。

出发之前,崇祯皇帝有交代,让太子朱慈烺只看,只听,不能暴露身份。换句话说,不要管闲事,特别是那种会暴露身份的事情!

如今,只是救了个人,并没有违背崇祯皇帝的交代。

锦衣卫护卫们都是精锐,也不用方正化交代,立刻前后簇拥住了太子殿下,又能让太子殿下有足够空间,进入了庙里面。

这个庙,果然是个土地庙,进门之后,就一个天井,没有殿门,直接能看到当中的泥菩萨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

就在土地公公前的地上,躺着一个人,还在喘气,边上站着两名锦衣卫校尉。

房梁上,还有一根断了的绳子。

这庙里所有情况,便就只有这些了。

朱慈烺扫过一眼庙里的情况之后,自然就看向了地上那个人,被救下的上吊人。

他发现,这个人衣着穿着不错,绝对不是普通百姓,至少不是农夫,反而像乡绅更多一点。

这就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了!

原本他以为,上吊自杀的,该是农夫之类的底层百姓,生活所迫,麻烦事很多,有时候想不开,说不定就真上吊了。

结果没想到,竟然还是一个乡绅。就他一路所见,地方上的乡绅,那绝对是活得滋润的。基本上,农村的事情,都得乡绅出面,农夫也都听乡绅的。

并且,这些乡绅一般都是村里最有钱的,绝对是衣食无忧的那种。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看着像乡绅的中年男人,为何要一大早在庙里上吊呢?

好像也不能算一大早,反正就是早上吧!

想到这里,朱慈烺已经来到了那人的面前。

这时候,这个上吊的人,似乎也已经喘过了气,那脖子上有一道明显的勒痕,却还是很明显的。

就见他坐了起来,抬头看向朱慈烺,明白这位是主事的人,便带着埋怨之色说道:“这……这位公子,何必……何必多管闲事呢!救……救我干什么?”

“……”朱慈烺那想过这个上吊自杀的人不但没有感谢,反而还埋怨他了,一时之间,有点无语,愣在了那里。

锦衣卫校尉们,倒是没有喝斥,只是冷眼盯着这个不知道好歹的人,如果太子殿下一声令下的话,他们便能立刻执行。

只见朱慈烺回过神来之后,便带着一点好奇问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你该是活得不错的人,为何要死?”

------题外话------

月末最后一天了,求月票!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