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班牙一样,德国也是一个非常重视青训的国家。但其实德国足球之前并不是很重视青训,他们虽然是世界级的足球强国,可是他们国内却也曾经面临着人才断档的危机。1996年英格兰欧锦赛上的夺冠,似乎让他们忘乎所以了,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德国战车的老迈已经非常明显了,2000年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同时举办的欧锦赛上,作为卫冕冠军,他们被分早了死亡之组,却在小组赛后便打道回府,简直是耻辱性的一次大赛表现。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惨败,最终让德国足协意识到经历了辉煌的十年后,他们到了不得不重视发展德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的时候了,于是他们痛下决心,开启了德国足球历史上伟大的的改革。
当时的德国足协主席格哈德认为德国足球到了应该重建的时候,为此德国足协推出了“拓展人才促进计划”,但是当时的足球环境不允许,球场设施也没有办法达标,格哈德只好耐心等待。
没想到他并没有等待多久,2002年世界杯,本来不被看好的德国队竟然一口气杀入了世界杯决赛。虽然最终只拿到了亚军,但是德国人依然在飞机场热情迎接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毕竟在世界杯之前,他们可是唯二两支不被看好夺冠的世界级强队——另外一支是巴西——举国上下的足球热情被瞬间点燃,这让格哈德意识到变革的机会来了。
于是就在日韩世界杯之后不久,德国足协迅速组织人手,推行了这项青年人才培训方案,并且将这套方案一直延续了下去,直到今天,而且还将延续下去。
从2000年开始,德国足协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布局了大约三百九十个足球训练基地,集中了两万两千多名十一岁至十七岁天赋不错的男女球员,在一千两百多名青年足球教练的指导下踢球,这些职业的教练员从球员小时候抓起,教会他们一些最基本的现代足球的技巧、技战术。
同时德国足协严格规定,德甲、德乙各俱乐部必须拥有自己的青训中心,包括德国足协本身在内,加上四十八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都要在这个项目上花费总共约四千八百万欧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费用还在逐渐增加。
从德国足球青训体系来看,其实这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只靠俱乐部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这么庞大的青训计划的。
已经有人将《绿茵继承者》的核心创意“挑战欧洲豪门青训营”讽刺地称为“猎人与熊的足球版”,笑话这些中国足球少年根本不是去挑战的,而是去找抽的……
这些声音节目组自然是知道的,这样的舆论让他们的压力也很大,对于节目组来说,这一期接一期被骂,就像是一场接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比赛,让他们迷惘。
而且已经有节目的赞助商向他们表示过关切了。
赞助商是节目的生命线,如果他们中断赞助,这节目可就完蛋了。
所以赞助商的意见很重要,如果赞助商不爽了,那所有人都会不爽。
输球,难看的输球……再这么下去,总导演徐涛都不知道这真人秀节目还能撑几期,他已经在节目编导中尽一切所能来淡化失败的影响,而强调积极向上的东西。但无奈0:12惨败给拉玛西亚青年b队,留给大家的固有印象实在是太强大了,以至于现在不管你在节目里如何引导,所有人眼中就只有“惨败”二字。
在骂的人里面有真的是对中国足球怒其不争的真球迷,他们被中国足球伤透了心,以至于都有些风声鹤唳了,只要一听到中国足球输球的消息,先不管怎么输的,就先入为主的开骂。
还有一些人其实是压根儿就不关心中国足球的,他们跟着骂无非是借着这个风发泄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光明正大展示自己负能量的机会而已——你对被人骂粗口,别人当你没素质,但你若对中国足球,不管骂的多难听,都有不少人为你叫好。他们把中国足球当痰盂,他们不关心中国足球如何,他们也不希望中国足球好,因为如果中国足球好了,他们就没有可以随便吐痰的痰盂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就在距离和拜仁慕尼黑青年队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球队的主力中后卫黄超却在训练中受了伤,而且还不轻,不是那种休息一两个星期就能够重新上场的伤。
这次西征,只有十六个人,除开十一个人是主力之外,也只有五个替补,这和英超的大名单是一样的,相信每个玩fm足球经理的玩家,都会对英超这个只能带五个替补的规定很不满,因为总会让人觉得不保险,万一球队有人受伤,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替补可能不够用。
现在,郝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因为大名单里只有十六个人,所以在选择带什么位置的替补上就让他煞费了一番功夫。
最终,在后卫位置上,他带了六个人,除开四个主力,就只有两个替补,一个是中后卫替补,一个是边后卫替补。
中场六个人,首发四人,两个替补——周易和郭怒。
前锋两个人,没有替补。
门将两人,主力孙盼,替补门将赖聪。
现在主力中后卫黄超受伤了,替补中后卫杨飞自然要顶上,但如果后防线上再有什么意外,这兵力就捉襟见肘了。
连续的惨败,再加上队友受伤,在和拜仁慕尼黑的比赛开始前,中国少年们组成的球队中,就弥漫着这么一股愁云惨雾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