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 第330章 不贪功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第330章 不贪功

作者:夭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6: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苏小软提到的榛蘑和天麻共生,以及榛蘑的一些药用价值,并非只是从老牛头的医书上看来的,而是她上辈子活到四十几岁的时候,才从网上看到的。

而且,那会儿苏小软就知道了人工培植榛蘑,真地是很不容易。

要想人工栽培榛蘑,必须先采集到野生榛蘑,分离制作菌种,光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她还打算利用榛蘑来提高天麻的产量了。

事实上,榛蘑的部分药用价值,是和天麻很相似的。

苏小软记得上辈子是看过这个新闻的。

她不记得是哪个地区了,只是记得他们研究出来的榛蘑人工栽培技术,比较简单省事。一次可以栽培出菇三到四年。家家户户都可以在房前屋后栽培榛蘑。大户可以在山地林区大量栽栽,栽培季节主要应当选择在春秋两季,三伏天不适合栽培。

苏小软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她只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一些经验,再慢慢一点点的试。

事实上,她试验这种榛蘑菌包,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好不容易才出了这么一点成果,可是这个菌包的使用率肯定没有上辈子人家研究出来的那个高,而且长出来的榛蘑产量也比较低。

这个苏小软倒是不急。

毕竟他们现在缺少各种东西,又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能培植出来,她就已经很兴奋了。

榛蘑的市场应用可太广了。

不管是餐饮行业,还是药材这一块,榛蘑都是香饽饽。

栽培原料主要是阔叶树,硬杂木最好,这还是苏小软看了超市里面菌菇包上所标注的主要成分,才给琢磨出来的。

要是全凭经验,估计再给她两年的时间也培植不出来。

好在,他们这里原本就产榛蘑,而且山上的阔叶树也很多,就地取材,还是很容易的。

目前苏小软做了两种菌菇包,一种是直接采用短木段和边角料栽培。

根据她现在掌握的数据来看,硬杂木主要是产量高,蘑菇的质量好,出菇期长。

至于栽培场地她还是有印象的。

毕竟,这个就比那个配方什么的容易多了。

苏国安带人到了苏建业家里,这是想着看看苏小软到底咋折腾的。

苏小软也没想着要藏私,毕竟她弄出这个来,就是打算让基地种植的。

“伯伯,这种榛蘑的培植虽然可以说是成功了,但是它的生长期比较长,而且产量目前还比较低,我正在想着改良一下菌包的配比,看看能不能加大它的产量,再适当的缩短一下它的生长期。”

苏国安点点头:“你的想法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不过也不用着急,咱们慢慢来,我可是听你爹说了,你最近都不好好吃饭了。”

苏小软心虚地笑了笑,拿手虚掩在唇边咳嗽了两声。

“伯伯您看,这就是我在院子里试种的了,其实这种用短木段和边角料栽培的法子,应选择在林下最好。

而平地栽培,应选择以高粱玉米套种。黄瓜、窝瓜、丝瓜架下,葫芦架下。在地下挖一条沟,长度不限。把木材用刀砍成鱼鳞口,把木材间隔两公分摆在沟内。把榛蘑菌种掰成桃核大的小块儿,放在木材缝隙中间,一平方米用菌种一袋左右。然后在木材上覆土,厚度两公分左右吧。”

苏小软说完,又退了一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她的小本本。

“如果土壤比较湿润就不用管它,如果土壤干燥,应先浇些水再覆土。至于能出菇多少,我目前也说不好,但是很明显,产量比香菇和平菇的出菇量都低。”

其实,苏小软是知道的。

如果是早春栽培,到秋天就能出榛蘑,但第—年出得比较少,二年三年进入旺产。主要在秋天,而且气温不宜超过二十度。

如果气温达到适合的出菇温度,还没有出菇,那应当大量的浇水,增加湿度刺激出菇。

但是这些话,她暂时不能说。

还得慢慢来,省得再暴露了自己。

“伯伯,您再看这边的,这个是用玉米芯栽培榛蘑,玉米芯取材容易。营养丰富,成本低。就目前我实验的结果来看,选择玉米芯整个玉米芯最好。”

苏小软又进一步解释道:“因为这个成本低,所以我在实验的时候最开始用的只有几斤玉米芯儿,后来看到有成果,所以就又做了更仔细的数据分析。

如果换算成一百斤玉米芯儿的话,要加二斤生石灰,加一两杀菌剂。浸泡吃足水,直接平铺在地面,厚度大概在十公分。但是它们中间应当有一定距离的隔条缝。因为原料太宽,发菌时容易产生热量烧菌,这一点,我也是听省城来的两位老师说的。

而且选择地面栽培,主要是怕夏天雨水过大,将原料泡烂。如果地势比较高,雨水不大的地区,可以采用挖沟法栽培。挖沟法栽培,保湿好,产量高于地面栽培。

对了,这次榛蘑能培植成功,还得多谢两位专家老师呢,如果不是他们不吝赐教,还特意拿了好几本相关方面的书籍给我看,我也弄不出来。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些专业上的操作,也是他们两位老师帮我一起完成的。”

苏小软没有贪功,不是自己的,就是不能要。

而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她可以选择低调,但是不能让人不知道她起到的作用。

苏国安果然很赞赏地点了点头,暗道这丫头不贪功,这种时候如果她不说,谁又会想到那两位专家?

毕竟这个是在苏小软自己家里头培植成功的,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苏小软自己家的,就算是她不提,那两位专家大概也是不好意思出来揽功的。

就冲着这一点,苏国安就相当看好苏小软。

果然,苏国安将这件事情仔仔细细地报到谢文那里去的时候,谢文对苏小软的印象就更好了。

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做人得本分,且不能过于看重名利,可见是个有大格局的姑娘。

“两位老师的心血咱们不能忽视,可是苏小软同学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更大,咱们公社也该给予一定的奖励!”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