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非遗鉴赏 > 第276章 菊花石雕与数纱

非遗鉴赏 第276章 菊花石雕与数纱

作者:夏轩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2:44: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菊花石雕,是以我国浏阳永和镇出产的菊花石为原料的雕刻艺术。

菊花石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天然石材,生成于距今约二点七亿年前的二叠纪早期。

通体色泽,呈现为灰色或灰黑色,上面显现着一朵朵天然生成的菊花状白色花纹,这种花纹看起来洁白又晶莹,奇趣天成。

根据我国的地质学家们一系列精准又细致的考察,浏阳菊花石是一种以燧石结构为核心的碳酸钙集合体。其中的花萼部分,是坚硬的硅质燧石,花瓣的部分是碳酸钙沿石灰岩裂缝充填而成的放射晶体状集合体。花萼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数种,与竹叶菊、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菊等花形相类似。

雕琢艺人们会利用好菊花石这些特点,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叶,浮雕成不同的菊花造型。

菊花石雕的历史悠久,在我国清代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宫廷的贡品。乾隆年间的菊花石雕,多为石砚这种小型的文房用具,内府中藏有菊花石砚多方,其大者近尺半,小者约七八寸不等。

直至清代末年,菊花石雕就已经有花屏、镜屏、大花瓶、假山、桌面、椅面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一部分的作品参加了一九一零年南洋劝业会展览,以及一九一五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均荣获奖章。

菊花石雕的技艺,有平雕、浮雕、圆雕、线刻、镂空刻、立体刻、综合刻等处理手法。因根据材料造型,所以每件菊花石雕工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而近年来,菊花石的原料已经日渐稀少,菊花石雕传统工艺也面临了濒危之境。

……

苗族的挑花刺绣,俗称“数纱”,以我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苗族地区流传的最为出色,主要分布于良家潭、八什坪、浦市、潭溪以及周边乡镇。

泸溪的苗族挑花多用于头帕,是以当地苗族妇女自己纺纱、织造的“家织布”为面料挑绣而成。家织布所采用的棉纱较粗,织成的布料纵横分明、经纬清晰,是挑花工艺的最佳材料。有别于刺绣的挑绣,所有的图案纹样,全在布料的表面行针。制作时,从图案纹样的中心起一针,数三根纱下一针;再数三根纱下一针,直到图案纹样毕显。挑花的最后一针通常会回到图案纹样的中心(即起针处)。挑花的工艺过程极其细致而严格,在一针一针的挑数过程中,不能数错一根纱;若是数错一根纱,则后面的纱数全部皆错,图案纹样会产生变形。

挑花工艺没有现成的花样,所有的图案纹样全在苗家妇女的心里。当地的苗族妇女从小便随着长辈习练挑花技艺,从单个的图案着手,长大后已是非常娴熟。常见的图案纹样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石榴花、阳球花、牡丹花、枫叶、蜜蜂采花、蝴蝶戏花等六十多种,全部采用蓝线或青线挑绣,线条清晰,十分雅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