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代通讯刚刚起步,这一次李卫国没有落下,坐上了头班车,顺利开启了中国近代通讯革命。
但这并不能满足李卫国,他要抓住机遇在各个方面都走在世界前面。
电报线路铺设的同时,李卫国也在江南科学院中又找到了一项可以提上日程的新科技。
内燃机,这个在后世工业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名词,如今也是刚刚起步。
在欧美各列强国家内,此时已经完善了利用煤气燃烧来提供热效率的理论,英国人乔斯已经开始试验利用煤气来推动的活塞式内燃机,并且实现了4%的热效率。
李卫国沉浸在当科学导师的角色当中,他经常到科学院讲课,凭借他脑海中的一些现代理论知识,成为各国科学家们最崇拜的伟人。
“尊敬的李大人——”
“我更喜欢李教授这个称呼!”
一名英国专家正准备向李卫国请教问题,不过被李卫国纠正他的称呼。
“好的,尊敬的李教授,请恕我冒犯,您的绘画能力我实在不敢恭维,不过如果您能告诉我这张内燃机结构图上标注的冲程是什么意思,或许我能更明白一些!”
李卫国磨牙,竟敢说他的画功不行,要知道这张内燃机结构图可是他花费了好几天才辛苦画出来的。
这也太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了!
至少应该更委婉一些才对!
“冲程的意思其实是——”
李卫国顿时卡壳了。冲程好像是他上初中时学的名词,怎么表述有些记不清了,因此他只好用他最简单的话来形容一下。
“你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这个活塞从这边的最远处到达那边的最远处,我称之为冲程!”
好吧,日后的教科书上会把冲程这个名词写成是李卫国首创。
“那么二冲程就是完成两圈?”
一个法国专家用法语问道,李卫国多少听得懂。
于是李卫国一方面派人前往欧洲搜购石油,另一方面派人前往东南亚荷属东印度,那里有亚洲最大的浅层石油田,虽然目前还不为列强知道,但李卫国相信当地人肯定有发现石油的,所以他打着试试的想法,派人联络东南亚商人,竟然真的发现有当地人出售石油,而且量大便宜。
李卫国原本只想买个几吨石油满足科学院使用就行了,但很快他灵光一现,联想到战争中火攻战术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燃烧弹、喷火筒等武器装备,在特定环境下会发挥出传统武器装备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
于是,李卫国决定大规模进口石油,其中一个方向是跟荷属东印度当地商人合作,大量购买荷属东印度的石油;另一方面派人前往波斯湾,同波斯商人合作,从当地人手中购买石油。
不过李卫国知道中东地区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区,易开采,海上大规模运输成本低,作为后世人,石油的作用不言而喻。
尤其是现在各国在内燃机方面刚刚开始研制,还没有发现石油的巨大军事作用,所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美列强,都没有重视石油产地中东波斯湾,尤其是英国,虽然已经在奥斯曼帝国的科威特扎根,但直到1899年之前都没有将科威特纳入殖民地进行统治。
这正是李卫国的机会,提前在占据一部分产油区,省的将来中东石油全部被英国垄断,恶意抬价。
眼下的李卫国还没有那种强大的军事实力,武力控制波斯湾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派人以大清帝国两江总督之名义,分别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波斯帝国进行谈判,希望在波斯湾地区购买一块土地,用来建立一处石油供应基地。
为了不引起英法两国的注意,李卫国最终放弃了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谈判,因为英法两国刚刚帮助奥斯曼帝国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这个时候英法联军即将远征之计,奥斯曼帝国恐怕不会给李卫国面子。
所以李卫国派容闳为谈判代表,最终只跟波斯帝国墨菲王室进行谈判,在波斯湾北岸购买了一块地皮,大约有五十平方公里大小,因为贿赂了墨菲王室的缘故,波斯帝国政府并没有要太多银子,前后不过用了四百万两银子就取得了这块土地99年使用权。
只有李卫国知道,这块地皮下埋藏着巨大储量的石油,号称小科威特,未来的利润不可估量。
当然,李卫国也没有打算立即就进行大规模开采,只是雇佣当地老百姓小规模采油,至少在跟英法决出胜负之前,李卫国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不过,在上海江湾工业区,李卫国却单独开辟了一块土地,建造炼油厂。
只是李卫国遇到了问题,他尽管可以推导出石油冶炼的化学公式,可是那只是高中的课本内容,跟实际建设炼油厂实现工业炼油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
好在这些事情不用李卫国操心,巴尼特和惠更斯二人对于石油的冶炼有着近乎于狂热的劲头,李卫国索性将这件事交给他们二人来办。
不过洋人都是贪婪的,尽管他们二人都是科学家,但李卫国还是给了他们承诺,一旦研制成功工业大规模冶炼石油的方法和设备,便奖励他们每人一万人民币。
这是一笔巨款,巴尼特和惠更斯于是更加兴奋了,废寝忘食的开始了研制工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