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吴军大营。
校军场上,一队队吴军士兵正在进行队列、格斗、射击等训练,每个人都非常刻苦,生怕被其他战友超越。
尽管是大冷天,每个士兵却是大汗淋漓,可见他们训练有多么刻苦。
精锐之师,并不是自己吹出来的,更不是别人捧出来的,而是无数血与汗水浇灌出来的。
李卫国这几天一直带着石达开参观吴军各部队,从步兵、炮兵、辎重兵、骑兵等四大兵种,到卫国式步枪、五九步兵炮、地镭、手镭等先进武器装备,甚至还将吴军的野战医院都带石达开看过了。
对于石达开,李卫国是真的爱惜这个人才,希望他可以融入吴军这个大家庭里,将来建功立业。
石达开亦是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以往他只是认为李卫国的成功在于他的军队有着先进的武器装备。石达开一直将他东征上海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李卫国的军队全部装备了西洋火枪火炮,只有少量装备火铳的太平军是因为装备不如沪军而战败。后来的淞沪会战,石达开依然坚持这个观点,认为李卫国的军队装备了更先进的卫国式步枪和五九步兵炮,从而打败了英法联军。
但直到此刻,石达开真正呆在吴军军营中,亲眼看到吴军的训练情况后,他才发现吴军并不是全靠武器装备先进取胜的,就算太平军拥有了吴军的先进武器装备,对上吴军时,依然没有胜算。
究其原因,是战术理念的不同。
显然,吴军正在用领先全世界的先进战争理念来碾压全世界各国的军队。
“吴王有如此精锐的虎贲军队,何愁天下不平?我以前的真是井底之蛙啊!”
听到石达开发自内心的感慨。李卫国终于笑了。
“其实你已经很优秀了,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军人,你天生是为战争而生!”
石达开苦笑道:“吴王就不要安慰我了。败军之将不足言勇。”
李卫国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道:“你石达开自幼清贫。
这是在拉仇恨啊!以前羡慕嫉妒恨李卫国的旗人,将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李鸿章身上,毕竟李卫国在江南,离着京城遥远,李鸿章是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就在眼皮子底下。
同样,之前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就已经惹得曾国藩不高兴,湘军集团上下不满了,如今再把本该属于曾国藩的直隶总督给李鸿章,再给李鸿章封王,那曾国藩会怎么样?肯定会气吐血。湘军会怎么样?肯定更加仇恨李鸿章了。
一旦李卫国要收回安徽时,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肯定不会插手了。
当李卫国做出以上解释后,幕僚团成员们纷纷肃然起敬,还是他们的主子有远见啊,这计策简直绝了。
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来找苏三娘理论,要求吴军放开内城让淮军和湘军进去。
于是苏三娘按照李卫国的指示,开始跟曾国藩和李鸿章讨价还价。
尽管曾国藩和李鸿章有了很深的隔阂,但在对抗李卫国一事上,他们二人出奇的配合,看起来是一条战线上的。
不过苏三娘很快分别与李鸿章和曾国藩会谈,对曾国藩态度强硬,不但不让湘军进内城,反而要求曾国藩立刻退出外城,理由是天京在吴王的封地之内,归吴王管辖,而曾国藩的辖地在湖广,不搭边。
曾国藩本想联合李鸿章一起跟苏三娘抗衡,可惜李鸿章中间变卦了,因为李鸿章经受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苏三娘正式代表吴王同意将攻破天京的功劳让给李鸿章,支持李鸿章封王并担任直隶总督。条件是淮军退出天京,太平天国占据的江西交给吴军收回。
李鸿章毕竟年轻,封王、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诱惑太大了,而苏三娘提出的条件只是退出天京,不干涉吴军占据江西。江西反正并不是淮军地盘,李鸿章当时没有多想,况且苏三娘表示不会索要安徽,安徽依然交给淮军控制,这令李鸿章和淮军将领们安心,于是,李鸿章在淮军将领们的蛊惑下,立刻同意了苏三娘的条件。
三天后,淮军撤出天京,直接退回了安徽。曾国藩于是成了孤军,独自面对吴军的强势,曾国藩大骂李鸿章无耻,封王泡汤了,直隶总督也被李鸿章抢走了,曾国藩瞬间苍老了十几年,最终无奈只能下令湘军撤出天京,直接退回汉口。
于是,剿灭太平天国残余的任务交给了吴军,随后苏三娘令吴军四面出击,横扫太平军残余部队,不到三个月便收复了江西全境。
与此同时,李鸿章的淮军也剿灭了在安徽境内的太平军残余。
公元1864年3月初,随着最后一支太平军残余部队在安徽境内被消灭,宣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叛乱彻底以失败而落幕。
历时十几年的太平天国被消灭了,庞大的清帝国因此耗光了最后一丝力气,是最大的输家。汉族地主武装强势崛起,李卫国、曾国藩和李鸿章三股大势力成为最大赢家。
但在这三人之中,又属李卫国是最大赢家,因为李卫国借助太平天国成功将自己发展壮大起来,吴军吞并了长江以南的江西省、江南省、浙江省、福建省、广西省、广东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等八省,成为最大的割据藩王势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