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船台上正在建造的巨型战舰,李卫国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近代的中国沿海长达一个世纪的无海防局面,如今就要在他李卫国的手中结束了。
除了十艘浅水重型炮塔铁甲舰将作为东海舰队的主力战舰之外,辅助舰只也不能少了。
江南造船厂、杭州湾造船厂、马尾造船厂,以及黄埔造船厂,四大造船厂有近百个船坞,船台上尽皆铺满了战舰。
只不过这些战舰的吨位都不大,都不超过3000吨,以巡航舰和护卫舰为主,舰体结构也不是浅水炮塔式,而是传统的船腰列炮式。
这些战舰建造容易,因为技术是采用欧洲的成熟造舰技术,只不过是将传统的木质结构改为了铁质结构,在动力系统上,采用风帆和蒸汽机混合动力,整体上跟欧洲主流铁壳蒸汽风帆混合动力战舰基本一样,因为国内的近代造舰工业刚刚起步,山寨西方产品是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
当然,有些地方并不是简单的山寨西方,比如舰船动力系统,三年前还主要从欧洲进口大型蒸汽机装置,如今已经有了技术更加先进的往复式蒸汽机动力系统了,该系统远比欧洲各国最先进的高压式蒸汽机动力系统要先进的多,只不过蒸汽机是被安装在船体之中,外面是看不到区别的,只有当双方同等吨位的舰只一起航行时,才会发现拥有往复式蒸汽机系统的舰只航速要快出很多。
这种技术目前还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因为当下李卫国跟英法两国的蜜月期已经过了,关系越来越紧张,随时都会爆发战争,这种国之利器。自然不能让敌人知道了。
抛开水面舰艇,李卫国来到江南造船厂还有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视察了潜艇工厂。
潜艇。顾名思义。在后世是非常大众化的广谱性名词,但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
对于这个鱼镭,李卫国还真不太清楚,毕竟后世的他可不会天天跟鱼镭打交道,不知道也是可以原谅的。
事实上,鱼镭还真没有研制出来,不过鱼镭的祖先却已经有人研制出来了,而且就在去年。
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鲁铎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鲁铎的发明未能被奥匈帝国海军采纳,没有投入使用。
而历史上的1866,才有英国人怀特,在借鉴了鲁铎的发明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镭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镭的航行深度。当时鱼镭的航速仅10公里每小时,射程不到一公里,尚无控制鱼镭艇向的装置。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鱼镭”,并根据怀特的名字(意译为“白色”)而命名为“白头鱼镭”。
如今既然真正的鱼镭还没有出现,那么李卫国就高兴了,因为他又可以当一把伟大的发明先驱了。
“咳咳!”
李卫国轻咳两声,迅速道:“这个鱼镭乃是本王发明和研制的一款新型海上攻击武器,跟水镭类似,是专门用来对付敌方战舰的。”
他顿了顿,续道:“其实他的原理很简单!”
说到这里,沈葆桢顿时会意,急忙命人拿来纸笔,小心的纪录这李卫国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霍兰你应该知道法国人发明了空气压缩机,并利用空压机推动潜艇。”
霍兰点点头,李卫国则继续道:“其实鱼镭的原理跟这个差不多,既然空压机可以推动潜艇,那么把你这个潜艇缩小一百倍,变得像一条长剑鱼一样,用空压机将其推动,鱼头安装跟水镭一样的高爆渣药,使其自动去撞击敌舰,这样你的潜艇就不用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纷纷点头夸赞。
霍兰也是聪明人,一点就通,顿时明白了李卫国口中的鱼镭意思,顿时道:“您的意思就是将水镭安装上空压机使其拥有航行动力,直接撞击敌方舰艇,对吗?”
李卫国点点头,笑道:“你这样理解也对!不过水镭是圆形的,浑身是刺猬,在水中的阻力颇大,不如改成鱼儿的长流线型,在水中的速度更快。”
“没错,我的王,您真是太聪明了!”霍兰不由得不佩服眼前的年轻人,同样的岁数,人家已经是王了,而且在知识方面丝毫不弱于他这个专业人才,让人羡慕,不佩服都不行。
沈葆桢已经令人纪录了下来,李卫国拿过来一看,点点头,又在上面将鱼镭的形状,战斗部、空气压缩机动力部、尾翼平衡舵等画出来,尽管只是简简单单的勾勒,但明眼人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李卫国当即强调道:“这个鱼镭武器要放在第一优先级研制,最好能在三个月内装备给战舰和潜艇,有了这东西,绝对可以杀英法海军一个措手不及。”
沈葆桢顿时明白这鱼镭的重要性,当即道:“王爷放心,臣定当亲自督造,全力处理好这个鱼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