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海门厅一线。
李鸿章亲自赶到这里,指挥二十万燕军陈兵长江北岸,几百门大炮向江心的崇明岛实施炮击。
这是故意军事挑衅,李鸿章的借口很烂,指责李卫国图谋造反,勾搭洋人出卖国家利益。
到底谁勾搭洋人出卖国家利益,难道你李鸿章就没想过造反吗?
显然,政客们永远都是贼喊捉贼,即当纸又立牌坊。
要战便战,李卫国可不惧威胁。
崇明岛,乃是李卫国崛起之地,这十几年来,李卫国对崇明县的投入很大,可谓苦心经营了。
无他,崇明岛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扼守长江口航道,同时江南造船厂的第二分厂也在崇明岛上。
崇明县一共修建了七座要塞炮台,七座五座炮台分部在崇明岛上,分别是北面河岔口炮台,中部靠江北海门厅的杨家河镇炮台,东北部靠近海门厅的新镇炮台,东南部靠近长江主航道的北堡镇炮台,以及拱卫崇明县城的南门炮台。
另外在长兴岛上和长沙岛各有一座炮台,这两座炮台是扼守长江航道的主要炮台,跟对面的吴淞口要塞炮台互为犄角,封锁长江主航道和黄浦江主航道。
李鸿章有水师,但只是黄河水师,在长江上根本无法抗衡李卫国的江防舰队,更不用说对抗李卫国的东海舰队了。
这也是李鸿章为何对吴志强额外重视,想要偷摸渡过长江的根本原因,如果正常进攻,八辈子也打不过长江去。而李卫国也恰恰利用李鸿章的这个弱点,故意抛出诱饵,引李鸿章上当。
长江上。江防舰队严阵以待,主要担任侦查任务。东海舰队出动了十二艘战列舰,都是木质风帆战列舰。并没有出动浅水重炮铁甲舰。
对付区区李鸿章,占据水战优势的南洋军根本不需要出动铁甲舰。十二艘风帆战列舰足以横扫。
咚咚咚咚咚咚……
只见战列舰炮门打开,火光闪耀,一股股硝烟喷射而出,炮弹啸叫着射向长江北岸。
嘣嘣嘣嘣嘣嘣……
炮弹轰然爆炸,岸边燕军阵地上瞬间腾起一朵朵巨大而火红的蘑菇云。
李鸿章的军队尽管有几百门火炮,但都是步兵山炮,并没有大口径岸防巨炮,对付江面上的战列舰没有任何优势。
当然。
“死马当活马医吧!”
林继云轻叹一声。旋即目光严肃起来。
“命令,各舰自己寻找目标,五轮急速射,然后撤退至第二防线!”
急速射,这在海军当中还是尚属首次。
东海舰队虽然还保留了大量的风帆战列舰(花钱买的不舍得扔),但也都知道铁甲舰时代降临,木质战舰过时了。不过,海军的很多新理念,新武器装备还是要尝试的。其中速射炮就是例子。
自从当年的沪军装备了五九式后装线膛。速射炮时代其实已经降临了,至少跟前装滑膛炮相比较而言。后装线膛炮的射速明显有了巨大优势。
各国海军的战舰虽然向铁壳木质和全铁甲舰过度,但舰炮方面却存在巨大争议。船腰列炮火力设计依然是主流,尤其是英法海军,庞大的海军战舰数量下,稍微改动一下都需要巨额的经费,所以船腰列炮火力的设计是现成的,不需要花费金钱和力气更改,典型的保守派思想,也代表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法海军战舰建造的标准模式。
尽管英法两国已经从李卫国那里得到了阉割版五九式步兵炮的设计,经过大量专家研究之后,很快复原了完整版的五九式步兵炮,掌握了后装炮技术。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炮弹要使用一体式炮弹,这跟当初英法两国遇到的一体式步枪弹问题一样,困扰了英法两国近两年时间,而生产各种口径的一体式炮弹,对于英法两国来说,好像死了一次一样,因为这是前装炮和后装炮的大换代,除了炮管生产设备不需要更换之外,其他设备全部都得更换。
这需要时间、金钱和人力,尽管英法两国最终都解决了这些问题,可是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装备给军队。
从1861年得到的五九式步兵炮,直到了1865年才实现批量生产,优先装备给了远征中国的英法联军使用,而海军更不用说了,因为规模太庞大了,远超陆军,数万门舰炮的更新换代,至少要等好几年时间。
因此,此时的英法海军战舰,尽管已经装上了蒸汽机和装甲,但舰炮还在使用前装滑膛炮。
但这个问题对于东海舰队就不是问题了,五九式步兵炮的成功,很快就推广开来,江南制造局在1863年就给海军战舰换装上了大口径的后装线膛炮。
由于后装炮对前装炮的射速优势,因此被命名为速射火炮,这跟以后出现的连发速射炮并不是一个概念,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
“开炮!”
命令下达,东海舰队十几艘战列舰纷纷开火。
一排排船腰列炮猛烈开火,顷刻间数百发炮弹齐射,一道道水柱冲天而起,海水瞬间沸腾了起来。
五轮急速射,火力非常之凶猛,大量炮弹击中了英法战舰,然而英法都是铁甲包裹,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爆炸和大火冲天,却也给英法战舰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的损毁。
这尼玛是什么鬼?开炮速度也太快了吧!自己只开了一炮,对方却能连射好几炮!
马林少将和他的一群小伙伴们瞬间惊呆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