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因顿,合众军(美国北军)指挥部,总统兼总司令林肯此刻正黑着脸听取谢尔曼将军的报告。
“截止目前,我们第一方面军损失接近五万人,只有不足八百人从华盛顿波多马克河逃回斯普林菲尔德。目前情报表明超过十万联盟军(美国南军)正在接受中国神策军军官的训练,大量中国装备运抵华盛顿,物资规模超过五万吨,叛军政府为此支付了价值两千万美元的黄金和白银。”
“可恶的中国人!”
嘭!
林肯一拳头砸在桌子上,丝毫感觉不到疼痛,可见他多么的愤怒了。
“马上组织大军反攻,在雨季来临前,务必攻占华盛顿,结束叛军对美国的非法统治!”
“总统阁下,我认为现在不是进攻华盛顿的好时机,毕竟我们对中国神策军的了解太少了,他们很强大,不久前刚刚赢得了对英法联军的胜利。”
林肯出离愤怒,反驳道:“英法联军算什么?我们美国获得独立时,不照样打得英法联军满地找牙?中国神策军即使击败了英法联军,我们也未必打不过他们,这一次不过是被他们偷袭了而已,你知道的,我们并没有想到他们会突然参战。”
谢尔曼见林肯有些意气用事了,立刻看了身边的布拉克斯顿-布拉格将军一眼,示意让他劝说。
布拉格领会谢尔曼的意思,于是向林肯劝道:“总统阁下,您的睿智足以打败南方叛军,就算他们有中国人的帮助也无济于事。不过建议您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性能,以便我们用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您认为呢?”
林肯强忍着怒气。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谢尔曼立刻趁机道:“我调查了所有逃回来的士兵们,从他们的口中描述出中国神策军使用一款强大的火炮,一发炮弹的爆炸威力足以杀光半径200米内的所有人员。半径500米依然能够感觉到7级冲击波(大致相当于8级大风)。”
林肯顿时皱眉道:“是什么火炮会有如此强大的威力?”
布拉格掌管情报工作,立刻道:“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英法联军在淞沪战场上便遭遇过这种火炮,应该是155毫米的重型榴弹炮,使用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无烟渣药,威力无匹。”
谢尔曼继续道:“中国神策军还有一款可以连续发射的机关枪,有十根枪管,每分钟可发射数百发子弹,密集如雨,根本防不胜防。
但林肯不甘心,继续从其他根据地抽调军队,采取四面袭扰办法,投入华盛顿攻防战。
双方大战一个多月时间,都死伤惨重。
到了十一月中旬,冬季来临时,英国海军终于抵达了波托马克河,直接切断了合众军的退路,将二十万合众军隔离在河北,无法得到河南的补给。
十二月初,大雪飘飞,在河北的二十万美国合众军依然无法攻破华盛顿,补给也断了,被迫后撤,结果中国神策军和美国联盟军突然展开反攻,先后在阿灵顿、亚历山德里亚、斯普林菲尔德三地三战三捷,共计消灭美国合众军近十万人。
林肯见中英法三国无耻的直接出兵干涉内战,顿时气的吐血,不得不选择撤军,一路撤回了里士满。
不过林肯虽然败了,但戴维斯政府也无力继续追击合众军,同样林肯占据的南方十几个州都是农业经济,没有工业支撑,也是筋疲力尽了,无法再发动北伐了。
于是,林肯迫于内外压力,终于点头同意停战议和。
中国历建元3966年12月初,西历公元1867年1月8日,在中国、英国和法国三国联合干涉下,戴维斯政府同林肯政府在双方实际控制线交界处,里士满北部的阿什兰缔结了《美国停战协定》。
其主要内容有:
一,确定一条军事分界线,以北纬38度线为大致分界线,双方各由此线后退5公里,以便在敌对军队之间建立一非军事区作为缓冲区,以防止发生可能导致敌对行为复发的事件。
二,敌对双方司令官命令并保证其控制下的一切武装力量,在停战协定签字后12小时起完全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协定生效后72小时内,自非军事区撤出一切军事力量、供应和装备,协定生效后10天内,对方在美国的后方与沿海岛屿及海面撤除其一切军事力量、供应与装备,停止自美国境外进入增援的军事人员、作战战舰、运输车辆、武器与弹药,双方各指派10名高级军官组成“军事停战委员会“,以监督本协定的实施及协商处理任何违反本协定的事件,由中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各派1名高级军官组成“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负责对后方口岸与非军事区实施监督、观察、视察与调查。
三,在停战协定生效后60天内,各方应将其收容下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交给他们被俘前所属的一方,不得加以任何阻难,未予直接遣返的其余战俘,从其军事控制与收容下释放出来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由中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各指派委员1名);双方成立“战俘遣返委员会“、“协助失所平民返乡委员会“,分别负责协调双方有关遣返战俘的一切规定及有关平民返乡的具体计划。
四,向双方有关政府建议,为保证美国问题的和平解决,在协定签字并生效后3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美国撤出一切外*队及和平解决美国问题等。
从此,美国内战告一段落,从此分裂成三八线以北的美利坚联盟国和三八线以南的美利坚合众国。
一个无法统一的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无法争霸世界。
中国、英国和法国联合出手,压制了一个未来潜在敌人和竞争对手,都是非常高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