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日本西海舰队偷袭首里港中国海军的战斗打响同时,以高桥綜为首的日军五万日军也对首里外的中国神策军发起了突袭。
炮声轰鸣,震耳欲聋。
日军集结了两百门火炮轰击神策军大营,负责防守大营的是第十二镇官兵们,依托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坚守阵地,令日军无法寸进。
夜色下,到处炮火闪耀,枪声密集如雨。
尤为显眼的便是中国神策军的机关枪碉堡阵地了,加特林机关枪从碉堡射口向外扫射,将发起冲锋的日军打得血肉横飞,一片片倒下。
日军第一次见到加特林机关枪这种大杀器,果然如传说中的那样,凶残无比,号称淞沪战场上的绞肉机。
“混蛋。
西北作战,尤其是热兵器时代,后勤必须跟上去,否则就算打赢了战争也得放弃占领。当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胜了也得撤退。
如今李卫国也知道西北道路艰难,后勤运输非常困难,尤其像神策军使用的155毫米重榴弹炮,武器和弹药的运输都非常繁重。哪怕有卡车支援,但适合卡车行驶的道路很少,大部分都得靠骡马牵引。
大西北的铁路必须尽早修建,早一天通车,中央政府就可以早一天加强对大西北地区的控制力度,反之迟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这也是李卫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在大西北跟沙俄全面开战的原因之一,只派了一镇兵力前去收复伊犁地区,就是因为在那里跟沙俄全面开战,兵力少了无济于事,兵力多了的话,单单只是一个后勤补给压力,就足以拖垮中央财政了。
除非通了铁路,否则李卫国都不可能在大西北地区大动干戈的。
当然,小来小去的战争还是可以打的,打多少年也没关系,毕竟此刻的大西北一贫如洗,并无太大价值,所以李卫国拖得起,拖得越久,大西北的各部落就得越发依赖中央朝廷,这对中央加强控制大西北大有好处。
一个月后,琉球国王尚泰率领使节团抵达北京。
李卫国在太和殿上接见了尚泰,并敕封尚泰为琉球国王。
唯一不同的是,以前历朝历代敕封琉球国王时,都会赏赐大量金银珠宝,但这一次李卫国却没有那么做。
在他的眼里,武力决定一切,****上国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有效,如果没有实力,光靠给钱来安抚藩国,只为了一个面子那是愚蠢的行为。
李卫国只是象征性的赏赐了一些国内的工业商品,都是他从上海带回来的,以纺织品和工艺品居多。
尚泰见这么少的赏赐,心中不痛快,可面对李卫国凌厉的眼神时,他却心中害怕的狠,那点不满也立刻消失了。
弱者永远只敬畏强者!
这一次,李卫国册封了琉球国,特地将欧美各国驻华公使都通知了,还有那些以前名义上归附中国的番邦小国的使节们,让他们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以前欧美各国列强在殖民地和藩国问题上一直跟存在分歧,在欧美列强眼中,以前大清所谓的藩国只是一种盟友关系,并不是殖民地关系。
但这一次,李卫国明确规定了琉球国没有外交权和军事权,只有行政权,这条规定分明就是列强思维中的殖民地和海外领地关系。
这样一来,琉球国等同中国的殖民地或者是海外自治领地,那么欧美各国列强就不可以绕开中国政府单独跟琉球国进行外交和军事交流了。
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警告,明确表达中国对于藩国的绝对宗主权利。
至于其他藩国使节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可以再把****上国当做人傻钱多的二货对待了,以后若想得到中国的庇护,就得交出外交和军事权利,否则休想再占中国便宜了。
占了几千年便宜的这些小国们,突然间还有点不适应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