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伪钞帝国 > 第448章 釜底抽薪

伪钞帝国 第448章 釜底抽薪

作者:巡洋舰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6 02:16:16 来源:小说旗

“4月2日至19日,美利坚联盟国分别在诺福克造船厂和纽约造船厂,分别开工建造4艘南卡罗来纳级超无畏型战列舰,4艘怀俄明级超无畏型战列巡航舰!”

“4月7日至5月13日,大不列颠帝国分别在朴茨茅斯造船厂和皇家造船厂,分别开工建造4艘纳尔逊级超无畏型战列舰,4艘乔治四世级超无畏型战列巡航舰!”

“4月28日至5月29日,法兰西帝国分别在土伦造船厂和多维尔造船厂,分别开工建造6艘丹顿级超无畏型战列舰,2艘拿破仑一世级超无畏型战列巡航舰!”

“5月14日至6月28日,沙俄帝国分别在圣彼得堡造船厂、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6艘尼古拉一世级超无畏型战列舰,12艘波尔瓦塔级近海防御无畏型战列舰,12艘海军上将级装甲巡航舰!”

“5月15日至7月11日,日本帝国分别在佐世保造船厂、吴海军造船厂、大阪造船厂,陆续开工建造2艘河内级超无畏型战列舰,4艘金刚级无畏型战列巡航舰,12艘筑波级装甲巡航舰!”

“5月23日,荷兰共和国在海牙造船厂开工4艘阿姆斯特丹级近海防御无畏型战列舰!”

“4月12日至5月11日,德意志帝国分别在布莱梅造船厂和什切青造船厂,陆续开工4艘巴伐利亚级超无畏型战列舰,4艘维特斯巴赫级超无畏型战列巡航舰!”

“奥匈帝国于5月23日,向帝国马尾造船厂订造4艘联合力量级超无畏型战列舰!”

“意大利王国于6月13日,向帝国大连造船厂订造4艘维托里奥级超无畏型战列舰,其中2艘在大连造船厂建造,另外两艘在意大利******造船厂建造,配件由大连造船厂提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7月8日,向帝国黄埔造船厂订造4艘奥斯曼级超无畏型战列舰!”

……

圆明园蓬莱阁,李卫国一边品着今年刚采摘下来的稀有大红袍,一边享受着印度美女的按摩,然后听着情报部门的报告,一心三用,各不耽误。

“好!非常好!”

李卫国大乐,既是赞美茶好,也是赞美印度妹纸,同时更是为世界各国大规模建造战舰而感到兴奋。

“陛下,全世界都在疯狂的造舰,臣看着都有些害怕,真的无事吗?”

兵部尚书吴庸听完这番报告后,也是感到一阵头晕,心中有些小怕怕。

李卫国看了吴庸一眼,反问道:“怎么了?朕觉得你最近越来越保守了,没有以前那般的大胆和无所畏惧了!”

吴庸苦笑道:“原来陛下也看出来了!实不相瞒,老臣今年七十了,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了。这一次,老臣是来请辞告老还乡的!”

李卫国顿时感到错愕,吴庸相伴自己多年,却想不到他已经七十岁了。

在这个时代,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不过40岁,在中华帝国建国前,也就是清末时代,中华人的平均寿命还不足20岁,十个人出生有一半夭折,三分之二活不过四十岁,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活过六十岁,七八十岁的人都是凤毛麟角了。

随着中华帝国建国,李卫国大力推行公共医疗和公共卫生,断绝了很多以前致命性的疟疾、瘟疫等疾病,使得中华帝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从以前的20岁增加到45岁,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吴庸在上海县志上原本只能活到56岁,如今却活到了70岁,虽然还算健康,但身居兵部尚书,处理庞大的中华帝**务,已经力不从心了。

李卫国恍然间发现,自己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少了。

“朕知道你上了岁数,处理军务格外劳累,不过朕还是希望你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再坐镇几年时间,因为朕实在找不到可以替代你位置的人才。”

吴庸笑道:“陛下信得过老臣,是老臣的莫大的荣幸。不过老臣近来拿东忘西,感觉记性有些混乱,实在不易再掌控军国大事。这军国大事,关乎帝国国防安全,断不能马虎大意。”

李卫国一愣,这吴庸莫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这可难办了。

“很严重吗?要不要叫御医给你看看?”

吴庸摆摆手,道:“陛下的关怀,老臣心领了!只是老臣对这症状早有诊断,怕是越来越严重,这是老年人经常犯得病,陛下也无需劳神,老臣自知天命,这些年来没少麻烦陛下,让陛下操心,老臣打心底感激万分。”

李卫国见吴庸去意已决,知道再无挽留,虽然不舍,但老年痴呆症对军国大事实在太过危险,所以只能同意了。

“既然你去意已决,那朕也不勉强了。不知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接替你的位置?”

吴庸顿时感谢李卫国成全,回答道:“陛下,臣以为陆军大臣张小六可堪大任!”

“小六子?”

“他还有些年轻,再说他的谋略怎能跟你相比呢?”

吴庸笑道:“对于陛下而言,大谋略之人不应是第一位,忠诚当是第一位。张小六自幼在李家长大,追随陛下身边,既是家臣,也是亲人,值得信任。另外,这些年来,张小六一直在虚心学习,进步巨大。从一个家奴,到如今的帝国陆军大臣,张小六为了不被人说三道四,暗地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否则就算陛下恐怕也不会把陆军大臣的职务交给他。而陛下所说的大谋略之人,老臣觉得,现在的帝国总参谋部就很好,里面云集了帝国最精锐的大谋略之人,有他们出谋划策,足以弥补一切了。”

李卫国点点头,似乎被吴庸说动了。

对于他而言,的确是忠诚应放在第一位的。

由于吴庸的推荐,李卫国便顺水推舟,批准了吴庸告老还乡,同时任命张小六为兵部尚书,兼职军机大臣。

吴庸告老还乡,对于中华帝**方而言,是一场地震。

这是一位中华帝国的开国功臣,他主动请辞,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李卫国作为中华帝国的皇帝,自然少不了在吴庸告老还乡一事上大做文章。

首先李卫国下旨册封吴庸为一等忠勇公,子孙三代世袭,以表彰吴庸为中华帝国立下的汗马功劳。

这三代子孙世袭,可谓荣宠之极。

要知道中华帝国的爵位很难获得,一般必须有卓著的功勋,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才能获得,杜绝了清朝卖官粥爵的恶习,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荣耀。一般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最低的三等男爵都足以烧高香膜拜了,而吴庸获得了一等公爵,再往上就是封王了,那只是皇家嫡系子弟才能得到的特权,对于外姓人,已经达到了最高恩典。

当然,有心人更看得出,一旦吴庸去世,那么李卫国必然会追封王爵给他的,让吴庸一家三代以内,享受无上的荣耀。

千金买马骨,或许可以这样形容。李卫国那吴庸这个例子当典型,让所有为中华帝国做出杰出贡献和功勋人们都看到,他李卫国不会忘记他们所立下的功劳的,必然荫及子孙三代。

接着,李卫国下旨任革除张小六陆军大臣职务,升任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

由于是吴庸“走马离去荐诸葛”,他推荐张小六接任兵部尚书一职,也就变相的让所有跟吴庸关系好的军方人员彻底闭嘴,再加上张小六自身的威望,使得他在军方的地位瞬间得到巩固,没有敢说些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不满,比如扒出张小六的出身低微等等,做些文章什么的,但都掀不起风浪了。

同时还有李卫国这位千古一帝坐镇,张小六的位置稳稳的,权利交接进行的十分顺利。

接下来,李卫国便要进行一系列人士变动,以吴庸主动请辞为借口,规定中华帝国高层大臣的年龄不得超过七十岁,超过七十岁者应予以辞退,使其告老还乡。

若是以前,李卫国这样宣布的话,无疑会给人一个卸磨杀驴的形象。毕竟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凡是朝廷大臣,大部分都是老死病死在任期上,不死不放权不挪窝的现象已经根深蒂固。

这一次,李卫国借吴庸主动辞职,借吴庸之口,告诉所有年龄超过七十岁的大臣们,你们看连吴庸这样的帝国第一功臣都主动辞职了,你们还等什么?不能在站着茅坑不拉屎了,赶紧给新人腾地方。现在腾地方,还有打把的福利待遇,若是不识相,那么就没好果子吃了。

于是,一大群年龄超过七十岁的文武官员们,不得不提前终结自己的官场生涯,提前告老还乡。

李卫国也很大方,这些都是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功臣,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凡是主动辞职的,一律封赏优厚,爵位不吝赏赐,管保他们一家人生活幸福。

但若是不识相的,那么李卫国就趁机直接下旨罢免,被罢免的官员,则待遇明显减少了。

趁着吴庸辞职,李卫国做出了一系列的官员和将领调动。

这当中,李鸿章和大批的前朝官员和将领被迫辞职,他们明知道这是李卫国故意打击报复,却无可奈何。

尤其是李鸿章,最近十年间跟前朝皇室、遗臣走得非常近,疯传李鸿章有图谋不轨之嫌疑。

但李鸿章做得滴水不漏,李卫国一直找不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李鸿章意图刺杀他,谋反叛国。因为李鸿章是前朝重量级的大臣,牵扯范围及其广泛,中华帝国已经进入民权开放,民主自由,言论自由的民主时代了,若是李卫国贸然处置前朝重臣和前朝皇室成员,恐怕会引起国民不满和愤怒。

这就是民主时代的最大缺陷,无知的老百姓容易被坏人利用,被当枪使,被当挡箭牌用。

这一次,李卫国逮住了机会,用年龄限制把李鸿章给卡下去,收回了李鸿章的所有权利,很多前朝遗臣,年龄全都超标,结果全被撸了,就算李鸿章图谋不轨,他的实力被严重削弱,恐怕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了。

同时,吴庸辞职,兵部尚书空缺,张小六顶替,陆军大臣一职又空缺,以此类推,使得李卫国有了借机会对军方人事大规模调动的借口。

很多被中华神盾局怀疑的李鸿章旧部,或者前朝皇室、前朝遗臣有秘密联络的军官,全都被调离岗位,或者明升暗降,或者剥夺实权,换上了李卫国认为忠诚度可靠的人员。

这一次突如其来的人事大变动,可以说打了李鸿章一个措手不及。

李鸿章府邸,前朝的怡亲王、醇亲王等一大批皇室子弟,以及一些退下来的两朝老臣们聚在一起。

此时,他们无官一身轻,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了。

“老李啊,这下完了,咱们被一朝全撸了,还谈什么复国大业!”

“他母的,竟然想不到李卫国这小兔崽子如此精明,竟然趁着吴庸那老不死告老还乡,做了这么多文章!”

“是啊!我们太小看李卫国了,他十二岁就斗垮了六十岁的两江总督,从一个小小的崇明县令,数年间发展壮大,十年后统一中华,建立如今数倍于我大清国疆域的庞大中华帝国,不服不行啊,他的确是有本事的!”

“现在不是想复国不复国的事情了,以李卫国这小子的狠辣,咱们现在被撸了,没有官职在身,这老命都堪忧啊!一家老小怎么办?”

李鸿章听着众人的抱怨,也是眉头紧皱,最后安抚道:“诸位遗老稍安勿躁!若是以前,咱们被贬为平民,那么当皇帝的可以轻松杀我们九族。可现在不同了,李卫国打造的这个中华帝国,以民主、自由为口号,凡事都要求有证据,**制社会,这样一来,李卫国就算要杀我们,也得摆出充分的证据来,不然老百姓就会以为他李卫国报复前朝人,影响李卫国的光辉形象。”

醇亲王点头道:“照你这么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以前我老觉得朝廷给那些****什么选举权、被选举权、自由权利什么纯粹是扯淡,对待****,只管收租子就是,管他们死活生活好坏的,现在看来,这狗屁的法制人人平等,反倒成了我们的护身符了。”

怡亲王道:“不过我们也不能大意了,若是给李卫国那厮抓到了把柄,整我们还是很轻松的。”

李鸿章笑道:“诸位可以放心,但有一息尚存,复国大业不止。中华帝国目前看起来强盛无匹,暗中隐藏的危机也不少。古罗马帝国倒是强大,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可是随着亚历山大身死,强大罗马帝国还不是分崩离析了?”

怡亲王皱眉道:“我说老李,显派你会泰西历史是不是?说的啥鸟意思?”

醇亲王瞪了怡亲王一眼,道:“早让你多多读书你不听,现在听不懂丢人了吧!老李你也是的,举例子就举例子呗,说洋人的干啥?咱们蒙古人的英雄成吉思汗不就是最好的例子,成吉思汗可比狗屁的亚历山大牛b多了,打下的疆土不比今天的中华帝国少多少,但随着成吉思汗一死,他的儿子们也实际上散伙了。老李说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只要李卫国一死,他这偌大的帝国版图,必然分崩离析。”

“还是醇王爷看得远!”

李鸿章笑道:“不错,如果李卫国的疆土只有原来的大清这么大,以他的实力,绝对可以掌控的稳稳妥妥的。可惜,他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年屡次对外侵略,不但把周边的藩国都纳入版图,还吃掉了欧美各列强国家大量的殖民地,版图比元朝还要大。这当中,欧美列强可不会轻易屈服,协约国集团实力庞大,将来跟中华帝国必有一战。到时候,两大军事集团死磕,必然两败俱伤,李卫国如果突然身死,庞大的帝国版图,肯定会被他一百多个儿子瓜分,我们只需要从中挑唆,使得他们相互攻伐,则必然天下大乱,若是协约国胜利,必然勒索巨额赔款,瓜分帝国版图,那么必然引起帝国国民强烈不满,则我们趁机起事,复国有望了。”

众人听完李鸿章的分析后,纷纷点头赞同,原本一颗失落的心,再次燃起熊熊烈火。

此时,国际风云突变,硝烟弥漫。

中华帝国国内,同样暗流涌动,前路阴云笼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