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伪钞帝国 > 第613章 给希特勒挖坑

伪钞帝国 第613章 给希特勒挖坑

作者:巡洋舰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6 02:16:16 来源:小说旗

枪响,希特拉倒下了。

脑袋瓜爆掉,血红一片。

通过狙击镜,李向阳全程观看了希特拉被爆头伤亡的全过程,嘴角微微扬起,成就感油然而生。

趁着对方人群混乱当中,李向阳迅速撤离现场。

整个中华帝国神盾局德意志帝国总站瞬间沸腾了,李向阳刺杀希特拉成功,这对他们而言,将是立下了大功一件,将会得到来自李卫国的嘉奖。

与此同时,长安大明宫的李卫国也接到了消息。

但当明月高高兴兴的前来报告时,却没有看到李卫国的脸上有多少笑容。

这令明月感到疑惑,在她的印象里,李卫国最想要弄死希特拉。

“陛下似乎不怎么高兴?”

见明月问起,李卫国淡淡一笑,说道:“希特拉是有替身的,如果朕没有猜错的话,死的只是替身,因为真正的希特拉,还在暗处。”

明月顿时惊呼,感觉难以置信。

作为中华神盾局的负责人,没有什么情报是她明月不知道的,正常而言,李卫国获得的任何情报,基本上都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明月转达。

但希特拉替身这个情报,却是明月所不知道的事情,这让她感觉非常奇怪,甚至对李卫国产生了畏惧,因为她只能想到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除了中华神盾局和国土安全局,李卫国还有一支暗中的情报部门在时刻给他提供最新情报。

能够瞬间掌握刺杀希特拉这件事并转达给李卫国,这表明这支暗中的情报部门非常强大,越是这样,越让明月感到害怕,因为中华神盾局竟然没有任何感觉,没有发现这支暗中的情报部门。

当然,明月是自己瞎想了,李卫国之所以能够猜到希特拉没有死掉,死掉的那个只不过是他的替身,原因在于历史上的希特拉就被成功刺杀过一次,但事实证明最后他还好好地活着。而在李卫国秘密审问麦克阿瑟时,也从对方口中得知了一些有关希特拉的事情。

原本李卫国以为这段历史不会再发生了,但李向阳的出现又给他提了醒,希特拉不是那么容易死掉的,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

“命中华神盾局密切关注一个叫希特勒的男人,他跟希特拉长得一模一样,今后希特拉将会以希特勒的身份继续活动,如果有可能,把他干掉,则帝国将去掉一个心腹大患。”

明月震惊之余,也保持着怀疑的心态,从李卫国那里领旨后,立即调动中华神盾局的力量,对所谓的希特勒展开调查。

中华神盾局经营几十年,是全世界最大规模和最强大的情报机关,明月的命令下达后,很快就得到了回复。

“竟然真有这么一个长得跟希特拉一模一样的人,偏偏就叫希特勒!”

看到传回的情报,明月震惊无比,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的大大的。

老半天,明月才苦笑一声,觉得是自己的失职,有愧于中华神盾局局长位置,甚至向李卫国请罪。

李卫国明白明月的想法后,也是哭笑不得,却又不能告知真相,只能做不置可否的表情,让明月自己瞎想去吧。

“希特勒所图不小,他有巨大的野心,恐怕德皇的位置就是他想要的,他想主宰整个德意志帝国,朕不会让他如愿以偿的。”

李卫国冷哼道,如果没有麦克阿瑟的情报,他不可能知道这些,更不可能知道希特拉没死,而是以希特勒之名继续活在德意志帝国暗处,将来一举登上皇位,掌控整个德意志帝国。

如今李卫国既然知道希特拉没死,那么自然不会让希特拉得到德意志帝国,会千方百计的暗杀希特拉,处处给他挖坑添堵。

“陛下,臣这就让李向阳重新返回德意志帝国,继续刺杀希特拉,直至成功为止!”

明月已经恨死希特拉了,因为希特拉的活着,就成为了明月的耻辱,非杀之而后快。

李卫国摆摆手,道:“先不要杀他了,留他一段时间再说!”

一会儿非要杀掉希特拉,一会儿又要留着,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明月表示脑子凌乱了。

实际上李卫国的算盘是这样的,他不再杀希特拉,却是为了坑希特拉,阻止希特拉夺取德意志帝国政权。

这是因为,按照当年麦克阿瑟透露给李卫国的有关希特拉和德意志帝国的情报内容,一切极限表明,经过这次暗杀后,希特拉选择了将计就计,就让“希特拉”死掉,从德意志帝国政坛中消失,企图从此打消中华帝国暗杀希特拉的念头,因为希特拉早就猜到是中华帝国一直想要杀他,索性就来一回假死。

然而希特拉即便是假死,也不能影响他控制德意志帝国的霸业,所以希特拉一方面诈死,瞒过威廉二世而不告诉他,毕竟威廉二世也不是傻子,对希特拉虽然信任却有着防备,是那种利用完就杀掉,卸磨杀驴的皇帝,俾斯麦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希特拉却对一些德意志帝国的重臣们透露他并未死的消息,告诉他们希特拉是奉威廉二世的密令假死,暗中帮助德意志帝国发展幽灵计划。

于是这些德意志帝国的重臣们自然相信希特拉的话,暗中跟他有来往,而希特拉打着威廉二世的密令这个幌子,便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的班底和力量。

历史证明,希特拉的策略非常有效,直到德意志帝国换了主人时,威廉二世才知道希特拉原来还活着,可惜已经晚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李卫国从麦克阿瑟那里得知了这件历史事件,于是他便趁机给希特拉挖个坑,坐等希特拉跳进去万劫不复。

暂时不再刺杀希特拉,就是要着实希特拉假死这件事。因为现在杀了希特拉,德意志帝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还是铁板一块,这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国家利益。只有将来逼迫希特拉造反,还要给威廉二世留下足够时间来做准备,那样德意志帝国陷入内战,就像美利坚内战那样打得一团浆糊,最符合中华帝国的利益了。

因此,希特拉头上等于悬着一柄利剑,而握剑之人则是李卫国,到了一定时候,李卫国就会将真相曝光出来,让威廉二世知道,然后就可以坐等看德意志帝国内战的大好戏了。

明白李卫国是这样的想法后,明月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

希特拉事件就这样告一段落了,李向阳成为了英雄,受到李卫国和中华帝国兵部的嘉奖。当然,李向阳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希特拉还活着。

而在德意志帝国,正如李卫国知道的那样,威廉二世伤心了好多天,而一些大臣们却以为威廉二世在演戏,还积极配合,暗地里给希特拉打开各种方便之门。

于是,希特拉和他的追随者们不断发展壮大,渐渐渗透到德意志帝国的各个要害部门,等到彻底掌控整个德意志帝国之时,就是希特拉重新“复活”之日。

只是希特拉怎么都没有想到,李卫国已经给他挖好了大坑,坐等他跳进去呢。

希特拉事件并未在全世界引起悍然大波,普通人并不了解希特拉这个人,只是在各国高层内参会议上被提及,但很快就淡忘了。

当前的世界格局,依然是中华帝国一家独大,不断向德意志帝国进行挑衅,压缩德意志帝国生存空间。

各国都在矛盾中争吵不休,他们既希望能够在中华帝国主导的联合国框架下和平发展本国经济,又不希望德意志帝国被中华帝国压迫的太惨,一个可以威胁中华帝国的德意志帝国的存在,附和各国的利益,因为各国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这样就可以一直维系彼此间的盟友合作关系了。

树立一个敌人很重要,这会让各国能够团结联合起来,只要有敌人在,那就是最大的矛盾,其他各国之间的矛盾就变成了小矛盾,在大矛盾没有解决之前,各国的小矛盾就会暂时搁置争议。

于是,世界各国一边团结在中华帝国为首的联合国框架内,另一边又可怜德意志帝国,把德意志帝国树立成敌人,却不舍得将德意志帝国摧毁,甚至暗中帮助德意志帝国发展。

这就好比后世的中华一样,美国为了抗衡苏联而跟中华友好,帮助中华发展经济和军事,但随着苏联解体了,美国没有了最大的敌人,也就跟中华断绝了蜜月关系进入了敌对。但美国对华封锁,欧洲却偷偷帮助中华,目的很明显,只要有中华存在,美国就不会去对付欧洲,欧洲各国就可以安心发展欧盟了。

国与国之间就是这样,彼此相互利用,相互给对方挖坑,看谁掉坑里爬不上来。

如今中华帝国一家独大,整个世界只有德意志帝国可以跟中华帝国叫板,一旦德意志帝国被灭,那么其他国家就会遭殃了,因为中华帝国会把下一个敌人给其他国家按在头上。

于是,让德意志帝国存在,牵制中华帝国,这几乎已经成了各国私底下公开的秘密了。

这是阳谋,中华帝国明知道这样也没有办法,因为这就是人类社会制度造成的,无法改变。

不过中华帝国还是有办法的,利用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实力,逼着德意志帝国加入军备竞赛,就像美国不得不跟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来拖垮苏联的方式一样,中华帝国也寄望于利用军备竞赛来拖垮德意志帝国。

核武器开发是一方面,为此中华帝国宣布投资两亿人民币,逼着德意志帝国也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来研发核武器。

同时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军事方面,中华帝国陆海空三军不断扩张的军事实力,也倒逼德意志帝国不得不扩军备战。

中华帝国神策军大规模建造战舰、飞机、坦克和大炮,德意志帝国就不得不跟着建造,因为如果德意志帝国不跟着建造的话,就会跟中华帝国的军事实力差距越来越远,当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中华帝国就可以不宣而战,直接把德意志帝国虐成狗。

因此中华帝国扩军备战,德意志帝国就不得不跟着,哪怕财政开支跟不上,也必须得发展军备。

截止建元4002(1902)年夏天,中华帝国本土人口达到5.2亿,藩属国、海外领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口8.4亿;而德意志帝国只有1.2亿,包含法兰西、奥匈帝国、卢森堡、比利时等国合并后的人口。

人口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义务兵规模差距巨大。

中华帝国常备军队规模为450万人,其中常备陆军270万人,海军90万人,空军35万人,国民警卫队55万人;另有预备役民兵1400万人,战时可动员兵力为2.1亿,其中1.5亿兵源为仆从军。

与之相比,德意志帝国常备军队规模只有180万人,其中陆军110万人,海军40万人,空军10万人,武装警察部队20万人。国民预备队兵源400万人,战时最多可动员5000万人。

在装备方面,中华帝*队拥有战舰总吨位550万吨,作战飞机5500架,主战坦克、战车8600辆,火炮门。

而德意志帝*队拥有战舰总吨位160万吨,作战飞机2800架,主战坦克、战车2200辆,火炮门。

这只是数量上的差距,同时中华帝*队的装备在质量上也比德意志帝*队的装备先进。

因此,如果德意志帝国不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研发和制造更多的武器装备,就无法抵挡中华帝国的突然袭击。

面对这种被动局面,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每年都追加军费拨款预算,使得德意志帝国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经济受到严重拖累,民怨沸腾。

公元1902年7月4日,德意志帝国境内第一次爆发骚乱,活不下去的德国人成立了德国布尔维克,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掀起了红色革命浪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