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流影舰的强大性能,“星海”号只需要进行几次空间跳跃就能回到家园星系,但是为了避开沿途的敌人,特别是那些地理位置险要,有重兵把守的恒星系,杨屹他们只能缩短空间跳跃的距离,增加跳跃次数,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还得找地方躲起来,避开外出巡逻的敌舰队。
这一路可以说是磕磕碰碰,不过还好都是有惊无险。
必须承认,流影舰的性能确实足够强大。几次偶然遭遇硅魅战舰,都是依靠强大的匿踪能力及时避开。如果换成其他战舰,哪怕是人类联邦最先进的侦察舰,比如“暗影”号,恐怕早被发现了。
在进行了十几次空间跳跃,绕了一个大圈之后,“星海”号终于在第十三天来到了中转星附近。
其实,这里已经是家园星系的管辖区域了。
中转星也是一颗孤星,不过在数百年前是家园星系的一颗小行星,不过运行轨道极为特殊,远日点是近日点的一百多倍,公转周期长达一万多年,大部分时候在家园星系的外围徘徊。按照科学家的推测,中转星原本属于另外一个恒星系,在数十亿年前,这个恒星系跟家园星系交错而过的时候被家园星系的引力场俘获,成为了家园星系的一员,也才有如此离奇的轨道。此外,按照科学家计算,再过几十亿年,中转星将脱离家园星系成为一颗货真价实的孤星。
当然,人类的到来,以及人类联邦发展壮大,改变了中转星的命运。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爆发前,人类联邦就试图通过扩大防御区域来增强防御,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入侵。只是以当时的情况。人类联邦既缺乏必要技术,也缺少基本财力,因此大部分计划都停留在纸面上。直到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爆发。把中转星打造成外围要塞的设想都没能变成现实。
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改变了人类联邦。也改变了中转星。
战后不久,联邦当局就做出了决定,由军部牵头把中转星建造成家园星系外围的支柱型军事要塞。受当时的局势影响,联邦当局与军部通力协助,赶在银河系联盟议会做出裁决之前把中转星转移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离家园星系大约一点五亿光年的引力奇点上。虽然银河系联盟随后做出裁决,人类联邦只是负责管理北四区的恒星系,无权将这些无主之地占为己有。所有设计到主权的工程建设都需要得到联盟议会批准,而中转星所在的地点已经超过了家园星系的辖区,但是木已成舟,而且人类联邦是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的大功臣,联盟议会也就默认了这个既成事实。
简单的说,在不了解家园星系的情况下,贸然闯进去,后果难以想像。
为此,就得首先到达家园星系外围,设法跟军部或者战区司令部取得联系,在获得了可靠的导航信息之后,再做最后一次空间跳跃进入家园星系。为此,杨屹还带上了林烈勋提供的军用通信器。
这是一套量子通信设备,只能跟战区司令部单线联系,而且设置了军用密码。其实,就算没有设置密码也绝对安全,因为只有这台通信设备能接收第三战区司令部发出的信号,从而获得导航信息。
为了引导在外活动的战舰返回家园星系,第三战区司令部有一个导航通信部门,不间断的发送导航信号。其实,也就是一些简单的坐标信号。在接收到这些信号之后,第三战区的战舰就能通过空间跳跃安全到达由第三战区开辟的空间结点。只不过,受空间畸变、原能波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通信设备的有效工作距离很有限,只有在靠近家园星系的时候才能收到导航信号。稍微远一点,哪怕在邻近恒星系里面,因为受到干扰,也无法确保准确无误的收到信号。
正是如此,要想返回家园星系,首先就得来到家园星系附近。
当然,对于那些准备返回家园星系的舰船来说,也必然走出这一步。
此外,这么安排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
这就是,在返回家园星系之前可以做最后一次检查,在确定没有被敌舰跟踪之后再进行最后的空间跳跃。
可以说,这是血淋淋的教训。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战争初期的灯塔星攻防战期间,就数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即外出活动的巡逻舰与侦察舰被硅魅联盟的战舰尾随跟踪,临时开辟的空间结点暴露,随后遭到硅魅舰队攻击。就算灯塔星没因此沦陷,但是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之下,人类军团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现在,杨屹他们要做的就是确定没有被敌舰跟踪。
当然,有阿伦在,杨屹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得耐心等待一阵。
“少校?”
“在。”
“已经完成第一遍搜索,没有发现可疑目标,中转星上的敌人也没有异常举动。”
杨屹长出了口气,说道:“能收到战区司令部的导航信号吗?”
“能,不过确定空间结点需要一些时间。”
“做准备吧。”杨屹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反正还要等一阵,再搜索一遍,重点关注异常原能波动。如果我们的运气不大好,就算没有被敌舰跟踪,说不定会凑巧碰到在这附近游弋的巡逻舰。”
“明白。”
如果有敌舰尾随,也肯定得进行空间跳跃,所以阿伦之前关注的是空间畸变,并没在意原能波动。相反,如果这附近有敌人的巡逻舰,就用不着进行空间跳跃,自然不会产生空间畸变。只是任何战舰在正常航行的时候都需要使用原能转换器,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原能波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