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这间可以用“空旷”来形容的办公室中,尽管是坐在桌上,但史司依然感觉自己似乎有些紧张,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或许是这间两百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给予他这种感觉,就像是第一次进入教堂一般,紧张而又充满渴望。
宽敞而又高大的空间会令人心生渺小之感,这是建筑心理学上的原理,对此史司当然不清楚,现在他只是看着那位穿着军装,在软木地板上踱步的元帅。
因为铺设着软木地板的关系,尽管那位元帅穿着皮鞋,但踏在地板上却没有发出多少声音,他的指间夹着一根雪茄,雪茄烟于其指间弥漫着烟雾,他似乎是在思索着,犹豫着。
为了让自己内心更放松一些,史司又一次把视线从元帅的身上,转向面前这张宽大的办公桌,桌上有几个文件筐,其中放满了文件。而真正吸引人的还是还有个特制的能保持定湿度的雪茄烟盒,他知道里面装的是同铅笔一样粗细的古巴黑色雪茄烟。元帅喜欢吸雪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只有了解唐浩然的人才知道,他只会在思索问题的时候才会吸雪茄,就像现在。
在海军的扩充计划得到批准,派出代表往欧洲谈判购买军舰的同时,舰政处开始了新型军舰的设计工作,作为总工程师的史腾阁提出了一个相当稳妥的方案,以r级装甲巡洋舰为原型。放大建造一级6500吨左右的一级装甲巡洋舰。
这个方案看起来无疑是极为稳妥的,不仅适合海军的发展,同样也适应仁川造船厂的技术能力。但是这个方案却在舰政处引起了争持,准确的来说是总工程师与副总工程师之间的争持,后者,也就是从德国来的船舶工程师史司,他认为应该建造一艘主力舰,以令东北海军实现实力上的跳跃式发展。
“战争的教训是痛苦的,这时德意志各邦终於觉得有必要建立一支自己的海军,於是法兰克福国民大会授权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表弟艾伯特亲王建立“德意志皇家舰队”,当时德国的造舰工业还很弱,船舰主要是向英国订造,人员训练也很差,常常发生海难造成不少悲剧,不过这至少开始了德国的海军之路……”
似乎与这正是后进海军的道路,战争的教训使得一个大陆国家开始走向海洋,史司的“历史课”让唐浩然意识到,历史上曾经被行英国人视为眼中钉的德国海军,原来也只是一个只有短短几十年历史的“婴儿”,甚至直到现在,也谈不上强者。
“在普法前夕,针对自身海军力量薄弱的缺陷,普鲁士政府一直热衷于海军的扩充。然而当时,普鲁士的造舰工业发展落后,海军装备的主要军舰大都依赖从国外定制,这对于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而言无疑是不可接受的,为此德国海军部曾与伏尔铿公司商谈有关自行建造铁甲舰的事宜。但是在当时的德国,此事对多数人而言风险无疑太大,使得谈判处于停滞状态。”
史司提级德国的历史时,无论是唐浩然也好,还是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史腾阁也罢,即便是主张购舰的容尚谦也同样处于沉思中。
“确实,反对者的意见确实很充足,当时德国甚至没有建造超过4000吨商船的经验,更何况是铁甲舰,所以这场谈判从普法战争前,直到普法战争后,双方争持了几年的时间,当时反对者也是希望通过逐步发展的方式,用十年的时间去发展德国的造船业,由小至大的建造军舰,这样的确非常稳妥……”
注意到三人都在倾听自己的讲述,史司知道能否说服他们,就全在最后一句了。
“但是最终造舰工程师鲁道夫?哈克却说服了海军,令其相信——世界不会给德国十年的时间去等待,同样也不会给德国海军十年时间,他果断的承担起了责任,并获得了成果成功,1873年由伏尔铿建造的德国第一艘国产铁甲舰“普鲁士”号顺利下水,从而使得德国造船和钢铁行业在世界的声誉获得显著的提高,德国海军的造舰订单从此留于本土!”
作为鲁道夫?哈克那位德*舰建造史上的传奇人物的助手,史司曾参加过“普鲁士号”的建造,自然深知其中内幕,这会提及旧事时,他的语气依然显得有些激动,以至于最后他直视着唐浩然,继续说道。
“二十年前,德国的造船业所拥有的技术、设备都远逊于今天的仁川船厂,但是德国通过一次技术上的冒险,完成了造舰业的跳跃式发展,从而为成为欧洲造船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今天,同样的问题不也正如二十年前一般,摆在元帅阁下的面前吗?”
发出这声反问之时,史司的话声微微一顿,注意到元帅一副思索的模样,便继续加重语气说道。
“诚如那一年德国面对的选择一般,世界是否会给中国十年的时间去完善造船业,积累造船经验?是否会给中国十年的时间,让中国海军去等待他的主力舰?”
此时史司已经全然不顾自己毫不客气的话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说的话,那么他的梦想恐怕就会破灭,五年,五年中有太多的变化,而现在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说服唐浩然接受他的建议,同意他的造舰方案。
(双十一,光棍节,什么时候这日子变成了消费的狂欢了……哎,还是回归其本质,让大家伙今天“脱光”吧,男女光棍们凑成一对是一对!祝大家光棍节快乐……悲剧的我依然在码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