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可以说是东三省的最高等学府,从去年面向全国招预科生,到今年通过考试的预科生进校就读,这座全如西洋学校一般的高等学府便热闹了起来。虽是仲夏,可校园里的风很温柔,阳光极为明媚,铺着翠绿而又柔软草皮的绿地,一直都是学生们最喜欢看书、休息的场所,不过虽说是喜欢,但对于大学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去休息,甚至就在是吃饭时,也会看着书,而且他们步行速度都远超过外界,这实际上与他们繁重的学业有很大的关系——与欧洲的大学三年甚至六年七年不同,东北大学除医学院外往往只两年的学制,这意味着他们要用两年的时间学完欧美大学三年方才学完的课业。
繁重的学习使得每一个东北大学的学生都养成“见缝插针”的学习习惯,就是尽可能的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中也包括走路,其走路的步速远超过正常人一般。来来往往的学生在校园里快步行走着,他们的怀中抱着书本,于校区内道路上快步走动,甚至以奔跑来节约走路的时间……
不过尽管看似课业繁重,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觉得繁重,这或许同这些童生、秀才以至举人出身的学生们习惯于私熟、书院那种繁重课业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的书院之中,平时每月只有初一、十五两天假。一个月要学二十八天,而在这里虽说课业看似繁重,但每周都有一天半的休息时间。尽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休息时间同样也会用于课业上,不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种日子似乎是非常舒适的。
“单缸柴油发动机的动力太小了……”
在心底轻叹之余,张明威又一次拿起了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绘制的图纸,那是一台四缸柴油发动机的图纸,如果说研究汽油机的经历给了他什么启示,恐怕就是多缸发动机的启示了。
“……觉得柴油机真的能够取代蒸汽机吗?”
学生们的轻语,让张明威微微一笑,在鲁道夫.狄塞尔的论文中,他坚信“定压加热循环”的发动机能够取代蒸汽机,而他那不过只是理论,过去半个月的试验已经证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输出功率大,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但他真的能够取代蒸汽机吗?
“能不能取代蒸汽机,我不知道,但是……”
话声微微一顿,张明威看着身边的那几个学生说道。
“可一般来说,柴油机的气缸数越多、缸径越大、活塞行程越长、汽缸压力越大,输出功率也就越大。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几千马力的柴油,没准,真的能够取代一些蒸汽机,毕竟,现在蒸汽机的发展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尽管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但因为从事动力设备研究的关系,张明威非常清楚三胀式蒸汽机的发展似乎正卡在某一个瓶颈上,以至于数年都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把一台蒸汽机的功率做到一万马力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然更重要的其尺寸太大,不便于船上的使用,所以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但是柴油机不同,通过对气缸、缸径、活塞行程、汽缸压力进行调整,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变得很大,我相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柴油机可以轻易实现单台一万马力的目标,而且因为其使用柴油,油料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装上船,而不像运煤那般吃力,因而可以说它的潜力很大……”
柴油机的发展潜力很大,这是张明威的所坚信的,在他看来,即便是现在似乎已经成熟的汽油机,也很难影响对柴油机构成威胁,因为相比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功率可以做的更大,而唯一能够给柴油机构成威胁的,恐怕也就只的蒸汽轮机了。
想到北洋船业动力工厂研制的蒸汽轮机,张明威的眉头微微一扬,似乎其现在更多的是被应用于电厂,毕竟相比于三胀式蒸汽机其因为转速高的原因,更适用于发电而不是用于船舶。
“老师,我听说兵工厂那边似乎有人制造使用汽油机的车辆,您觉得咱们能不能把柴油机也装到车上?就像德国的本茨一样……”
对于本茨等人发明的汽车,学生们并不陌生,轻便的汽油机被安装于车辆上,成为取代牵引马的存在,尽管那些车辆都是安装有发动机的马车,但是这些学生又岂没有看到汽车给予交通带来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希望能够将他们亲手参与制造的发动机安装于马车上。现在兵工厂正在进行着类似的试验,不过并不是将发动机装于马车上,而是专门设计一种车身,那种车辆甚至有可能取代马车。当然唯一的前提是,在其足够便宜的情况下。
“柴油机?车辆……”
沉吟片刻,学生们的建议让张明威的眼前猛的一亮,为什么自己一直盯着船呢?单缸柴油发动机的功率虽说不大,用在船上自然不行,可如果装在马车上的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