咣铛、咣铛……
通往大沽口的火车轰鸣着喷吐着烟雾往大沽的方向驶去,这列蓝钢快车是中国铁路公司特别为直隶总督准备的火车,共有九节车厢,在这九节车厢中,有三节作为客厅、餐厅以及书房卧室是专供总督大人专用,剩下的则归卫队和亲随等分乘。
按照铁路公司的想法,等将来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铁路连通了,总督大人少不得会于乘坐火车往返各省,到时候自然也就能用得上这堪称“行辕”的列车,尽管现在这铁路尚未出直隶,可谁都知道,胶澳那边正在往济南修着铁路,再过几年,别的地不说,这胶澳总归会同直隶由铁路相联于一体。
不过作为总督,其车厢自然不可能装饰如皇宫一般豪华,再则作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原本就不好奢侈,这车厢与其说是精心装饰,倒不如说是按照西洋头等豪华车厢的标准设立,所以才使得这车厢中到处透着浓浓的西洋风情。
无论是西洋式的沙发也好,厚厚的地毯也罢,处处皆是西洋之处,不过对此李鸿章本人倒不觉得不适合,事实上,相比的扶手圈椅,已经年迈的他喜欢做西洋软椅或者西洋沙发,尤其是在这冬日里,更是如此。
“杏荪,这胶济铁路什么时候能修通?”
在把整列火车检查了一遍之后,兴致勃勃的李鸿章。问道陪同于身边的盛宣怀,他是铁路公司的总办,这直隶三省的铁路自然由其操办。
“回荃帅。三年,最多明年胶澳铁路就能通车,现在东段已经修到高密那边了,西段也修到了淄博,只待从美国进口的机车到了胶澳,这两段就可以通车了。
到那时,说什么都晚了!
尽管有这种错觉,但李鸿章节却又看不懂,唐浩然于关内下的一步步的棋,他下的这些棋无论是反过来看,竖过来看,受益的都是直隶,虽说东北也可能从中受益,但受益最多的却是直隶。
就像那同文学校一般,每年都有一两千人毕业,可大多数毕业者,都为北洋所吸纳,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关东。甚至就连同这美棉,将来推广了,受益的也是直隶的百姓,他们卖了棉花,才有钱交税,百姓的银子多了,加捐的时候,才不会那般抵触。
反观东北得到什么?
同文学堂里的学生?他们是得到了一些,可也只是一些学生罢了,更何况,即便是没有同文学堂,他们又少招洋学生了?无非就是把设在天津、保定、济南等地的同文学堂设在东北,设在朝鲜罢了。
至于美棉和试验场,那操的可是农事,到时候受益的是普天之下的百姓,按道理,他唐子然又岂需要考虑直隶的百姓?可人家确实考虑了!这才是真正让人困惑的地方。
他唐浩然就那般的无私?
若是年青个几十岁,或许李鸿章会觉得这确实有这种可能,但宦海沉浮数十年下来的经验,再加上对唐浩然的了解,他深知,这些事绝没有那么简单,或许旁人不了解他唐浩然,但多次被其“坑”上的李鸿章,又岂不知道那小子走一步算十步的精明,他看似在吃亏,可有时候,这吃亏就是占便宜!
但,这便宜在什么地方?
“杏荪,咱们的北洋纱厂现在怎么样?”
因为美棉,李鸿章想到于天津办的北洋纱厂,询问的结果自然不错,确实不错,准确的来说,有东北的先例在那摆着,在“洋纱土纺”这一基本策略带动之下,北洋纱厂自然也是生意兴隆,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起再办二厂了。
“这新厂自然要办的,”
听盛怀宣一番说道后,李鸿章连连抚须,只为这北洋纱厂的生意兴隆。
“杏荪,那咱们这纱厂,是不是也用美国棉花?”
这一问倒是让盛宣怀一愣,然后他连忙回答道。
“确实也用了一些,不过这美棉虽说质优,可价也高,相比之下,国棉更是便宜,算起来,若是这美棉能于直隶推广开来,到时候,咱们也能跟着受益,这倒也是一件好事!”
好事……
盛怀宣的话却让李鸿章的眉头猛皱,这天下的事情,当真有那么简单吗?他唐子然到底是打的什么算盘?
而在这疑惑中,火车却已经到了大沽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