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湾,尽管易名已经长达四年之久,但在许多俄罗斯帝国“和族”,甚至外国船员来说,他们仍然习惯性的称其旧名“东京湾”,在东亚或许没有比这里优良的港湾了,其南由三浦(西)和博索(东)两半岛环抱,只留一小开口,由浦贺水道进入太平洋。横滨港、东京港以及横须贺港全都处于东京湾之内。
而其中对于俄罗斯而言,最为重要的恐怕就是曾属前日本海军所有的横须贺港。横须贺港内的停泊设施、修船能力、油料和弹药贮存设备及兵员休整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具备了海军基地所需的各种条件,几乎是从其开港之日起,便因其水域开阔、水深流缓、加之无须疏浚而享有东洋第一军港之称。可以说,是太平洋西岸屈指可数的天然良港之一。
横须贺港曾是前日本海军最大、功能最全的海军基地,作为前日本帝国的海军基地,另外还包括的横须贺首府、海军工厂、海军陆战团、学校等西洋式建筑。该基地的前身是1865年日本江户幕府在该地创办的第一家造船厂“横须贺制铁所”,以后在1872年被当时的明治政府划归海军部,有了海军基地的雏形。
也正因如此,俄罗斯帝国海军部才会在占领日本后的第一时间,将太平洋舰司令部从“俄日战争”中尽显冬日封港弊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迁往横须贺,这座设施优良甚至优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军港。
尽管被完整接收的横须贺港被评价为“俄罗斯帝国远东海军基地中,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基地”,但俄罗斯立即野心勃勃的对基地进行了扩建,经过四年的投资,基地海军工厂修造船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标准排水量为吨,主机的最大功率输出能达到马力,最高航速为18节。双联12英寸40倍径主炮塔……回忆着这看似强大的数据时,马卡洛夫却想到“海天级战斗舰”在世界海军中的一个笑话。
俄日战争期间,迫于俄罗斯带来的空前压力,清国贷款数百万英镑作为海军特别经费,以加强海军军备,其向英国采购的“海天级战斗舰”是以当时最先进的“君权级战列舰”为原形设计,不过新式战舰的设计显然要考虑到北洋舰队旅顺基地的实际条件。清帝国建立这个基地的时候,正值其大力兴办洋务运动发展海军的时期,当时在旅顺港建造的船坞,虽然大到足以让曾经“极其巨大宏伟”的“定远级”铁甲舰入坞维修,但在这个战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它很快显得有些狭促和过时了。
在清国再次加强海上军备内,旅顺基地的船坞只能容纳超度不超过118米、排水量不大于吨的船舶入坞维护,那么北洋舰队所设计的主力战舰,也就必须得考虑这一糟糕的“实际情况”,甚至在设计上作出牺牲。
英国人提出的“缩水版”的“君权级战列舰”即是依其船坞条件,这似乎没有什么意外的地方,甚至这是世界各国建设海军中都会面到的一个问题。但在清国设计新型战斗舰服从基地条件时,显然忽视了一点——他们会失去港湾。
当初清国人,显然忽视了地方叛乱会使北洋舰队失去港湾,也正因如此,这才会成为海军中的笑话——为了港口牺牲了战舰的性能,而在军舰建成时,其为之牺牲的港湾已经易入他人之手,尽管现在北洋舰队于青岛有更为庞大的船坞,但是看到“海天”级战斗舰时,人们总是会想到那个笑话,即便是作为外国人的马卡洛夫,也不例外。
“现在,北洋舰队经常访问康斯坦丁吗?”
相比于笑话,看着飘扬于军舰上的四角龙旗,马卡洛夫反倒是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实力庞大的北洋舰队,他们甚至为英国人所凭借,以维持远东海上力量的平衡。
尽管海军间的互访是频繁的,但是马卡洛夫依然对北洋舰队颇为警惕,因为它们是唯一能够在海上威胁到太平洋舰队的“潜在对手”,至少在未来的几年之中,在太平洋舰队的新锐战舰服役之前,其力量仍相较于中国人薄弱许多。
“是的,舰长阁下!”
伊万诺维奇少校的恭敬的回答道。
“现在我们同北洋舰队之间的互相访问是极为频繁的,海军司令部认为,通过频繁的访问,一来可以取得双方的互信,这对于维持远东的局势是极为必要的,二来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情报……”
少校的回答让马卡洛夫的眉头微微一皱。
“可是,不要忘记了,对方也在了解我们!伊万诺维奇少校,除了北洋舰队之外,另一支中国舰队,与我们的交流频繁吗?”
他口中的另一支中国舰队,指的是东北海军,他曾目睹过其成军。相比于北洋,更令其好奇的反倒是那支舰队。
(相比于历史上,未来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只会更加强大!这也许就是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吧!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