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
伴着长长的汽笛轰鸣声,在那轰鸣声中,一辆“东方2”型机车正缓缓的拖着沉重的车厢驶出沈阳兵工厂专用铁路线往北方驶去,在列车车尾车厢中,十几名年青的战士,有些无聊的坐靠在那里,或许是打着牌,或是聊着天,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押运任务从来都是极为无聊的,这只是众多押运任务中的很普通的一次任务罢了。
也许是因为太过轻松的关系,战士们的“汉式快枪”也只是随意的放置座位边,惬意,轻松,这完全不应该是一次任务中所应该持有的心态,但似乎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
不要说是军官,即便是领队的军官,也是如此惬意的坐于一旁。
“咣铛、咣铛……”
车厢摇曳着行驶着的时候,李新坐在座位上,铅笔在他的手中不断的动作着,一张简笔画便被画了出来,刚刚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他,虽说是第一次执行任务,但却没有任何紧张的感觉,这只是一次很普通的任务。
任务非常简单,将800吨武器弹药押解至黑龙江,移交给接收单位就算完成了任务,现在的东北与六年前的东北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持续六年的治安清剿,令纵横驰骋东北大地数十年的土匪渐渐销声匿迹,自然也不会再有什么人能够对军需列车构成威胁。所以这个任务非常单调。
“长官,您的画画的可是和真的一样……”
对于王怀乡的来说,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画得好,画的坏,可是在长官的那杆铅笔下,弟兄们的神态都给画了出来。甚至就连那几位的打阿欠的模样都被画了出来。像真的,这已经是他能给出的再好不过的赞美了。
“长官,是不是像您这样的长官。什么都得会是不是?俺见过和你一样的长官,能识字。会打仗、会算术不说,还会弹琴,会画画……几乎没有你们不会的,搁关里头,就是壮元也不见得比您会的多!”
虽说话有些夸张,但在王怀乡看来,这比自己小上几岁的长官,和其它的长官一样。都是真正有才学的人,跟着这样的人,才让人放心。
“瞧你说的,都是课堂上学的,怀乡……”
瞧着面前的下士班长,李新特意叮嘱一声。
“你今年要是退役了,结了婚,有了孩子,一定得让孩子上学,不是说不上学要罚款。是让他们多学东西,能上到什么地步,就上什么地步……”
长官的叮嘱。让王怀乡连连点头说道。
“恩,长官,这个道理俺知道,读书有出息,过去咱不会写字,也就是当了兵之后,才学的写字,现如今这字虽说写的一般,可爹娘总觉俺出息了……”
出息……
当王怀乡说道着爹娘知道他识字后的激动时。不过,现在东北的警察正在趋于饱和,是时候为他们寻找新的门路了,军队无疑是个好去处。
“预备役需要的是骨干,相比于普通士兵,他们更需要军士,这样的话,打仗的时候,只需要补充了士兵,部队就可以开赴前线,几万名军士,部队根本提供不出来,但是别忘了,那些学员在学校里,除了接受普通教育之外,还接受军事训练,虽然我不敢说他们的素质超过普通军士,但我想,至少不比他们差,甚至在文化上、思想上,也要远远优于普通的招募兵士,”
唐浩然的这番话完全出自于公心,不过并非没有私心,他的私心非常简单,他希望中华学校的学生能够充斥于军队之中,如此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军队的忠诚,在军官称自己为老师,军士视自己为家长的情况下,这支部队对自己,甚至对唐家的忠诚将是任何人都无法动摇的。
作为父亲的唐浩然,有着自己的私心,就像做为总督,他不能容忍有“二号人物”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一般,作为父亲的他,自然希望把东北的一切都打造成为一个铁桶江山,即使是自己发生了什么意外,儿子也能够顺理成章的接收一切,而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造成威胁。
“陆军有需要的话,今年,中华学校,可以输送一万名学员……”
脸上带着笑容,唐浩然的语气中全是不容质疑的味道,尽管看似在商量,可实际上,他却已经拿定了主意,现在是时候进一步加强对部队的控制了。非但应该补充进陆军,就是海军也可以派去一部分。
“呵呵,大帅,这中华学校里的学生,可一直都是您的心头肉,您舍得,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虽说并不知道大帅的实质相法,但自然不会拒绝大帅的建议,毕竟对于中华学校里的学员,他有着一定的了解,那些学员的素质不要说是基层军士,甚至有一部分学员的素质,几乎不逊于基层军官,陆军学校甚至多次提出,应该给他们单开速成班——他们在中华学校中,几乎已经接受了完整的预官教育,完全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
“舍得,为了国家,即便是再不舍得,也要学会舍得!”
唐浩然颇为感叹的长叹口气,
“我知道,他们应该用在更好的地方,可是,国家需要他们,未来的战争需要他们,,别人不清楚,你是清楚的,没有几年了!”
这一声感叹之后,唐浩然站起身来,走到办公桌边,拿起桌上的一份情报。
“当年情报局预测那条铁路大约要耗时十年,他们认为这十年是关系我们生死存亡的十年,所以我们对此绝不能袖手旁观,算算时间,现在已经过去六年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时间不多!
也正因如此,现在东北才会动员每一分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战争作好准备。
“大帅,南引计划不是已经展开了吗?如果……能不能牵制一下他们?”
“南引计划”是一个战略性的欺骗计划,不过在提及这个计划时,唐浩然却苦笑道。
“即使是顺利实施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并无法改变铁路的修建,而且,我不认为,英国人敢于阻拦他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