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滔天!
一个个浪头猛然拍打在“济波”号的舰艏,尽管飞剪式的舰艏赋予了其良好的稳定性,最大程度的避免舰只埋首的问题,提升了其在高海况下的纵向稳定性,但海浪仍然不断的涌上甲板。
尽管海浪滔天,但在“济波”号装甲巡洋舰上,却没有任何人处于闲散状态,而是出人意料的处于“战备”之中,在桅楼上,拿着望远镜的水兵四下搜索着海面,突然,在远方海平线出现了目标。
“冰山、冰山……”
随着了望手的呼喊声,战舰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了起来,在北太平洋航行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冰山,至于那弥漫的会笼罩整个大海海雾,反倒是次要的,如果没有冰山的影响,海雾至多只是会遮挡视线罢了。
就在发现冰山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置身于舰桥内的孙克礼却是纹丝不动的站在那里,他只是用望远镜看着数公里外的冰山,隐于海雾中的冰山只是隐约可见的模样,甚至极有可能被忽视。
“距离5800米!”
当测距员用电话传出一个距离时,孙克礼的眉头却是一皱,似乎是对此有些不满。
“真是的,这么近才发现目标!”
像是提醒身边徐志远似的,孙克礼轻声说道。
“根据海军部的计划,我们的训练应该保持在6000米以上,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保持在6000至米之间,这个距离……”
“美国海军的炮术训练是3000码至5000码!”
不待孙克礼把话说完,徐志远便接过了他的话语,道出了另一个事实——各国海军的炮术训练距离只有短短数千码。
“而且90%以上的炮术训练集中的4000码以内!如果我们把交战距离加大至6000米。那么俄国人当下的炮术训练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加大至米,他们的火炮甚至都很难威胁到我们!”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现在各国海军使用的12英寸舰炮因其射角仅为9-12度。从而使得其射程极为有限,米。几乎是其极限射程,换句话来说,如果东北海军能够掌握远距离炮术,并且命中效率达到平均水平,那么其无疑将会造成一种结果——远远的在对手的军舰轰个稀巴烂。
“还有一种选择呢?”
“要么就是在夏威夷问题上作出让步,至少要让海军撤出这里……”
不待徐志远把话说完,孙克礼却是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然后郑重其事的说道。
“以后这样话,在这里说说就行了,至于离开了这里,千万不要再说,夏威夷于海军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撤出这里?如果你在海军部说出这样的话,估计会被韩长官他们罚做冷板凳的!”
孙克礼口中的韩长官是海军参谋部参谋长韩彻,正是在其主持的海军战术研究中心的强烈要求下,海军才会不惜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进军夏威夷,并将此处作为海军的太平洋前进基地。
要是放弃夏威夷的话语传到其耳中,不用细想,孙克礼都知道自己的这个老伙计会做什么样的冷板凳,别说是舰长了,没准到时候,甚至连艇长都做不成。在海军参谋部,韩长官的“独裁”与“蛮横”可谓是人所共知的。
“秋山次长不是也赞同与美国缓和关系吗?”
徐志远把话峰一转,转向了另一位主张与美国缓和关系的秋山次长的身上,韩彻、苏跃扬与秋山真之,这三位可谓海军中的“三个臭皮匠”,实际上他们都是诸葛亮式的人物。
“关系是要缓和,但绝不会以撤出夏威夷作为代价,好了,这种战略问题,就不是你我需要思考的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舰上的炮术,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想法?”
这才是最实际的问题,对于舰长们来说,战略问题不是他们所需要考虑的,那是海军部以及海军参谋部的事情,与舰长们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现在对于舰长来说,他们更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提高炮术水平,从而将海军参谋部拟定的作战计划化为实际,从而保证计划能够顺利完成。
“现在,还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除了训练之外,恐怕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次咱们的任务是完成六百发的炮术训练……”
在两人对话的时候,在巨浪中,十英寸主炮的炮管尾部,两名炮手站在平台上,正在为外膛训练炮装着炮弹,这是东北海军的“标准装备”,于主炮外加装75毫米火炮,以节约主炮身管寿命,降低训练费用。
与此同时,完成一轮“齐射”的炮炮组再一次给真主炮填装假的训练弹药,依如战时完成装填准备,瞄准“目标”后,再次发射外膛炮,作为目标的冰山就在外膛炮射程以内,然后正常的校射程序,这是训练的是东北海军水兵炮术标准程序。
“火控,尤其是校射水柱的经验,没有实弹的随机性是体会不到的,一个初级火控官没有儿十发亲手校射,没有儿百发旁观揣摩校射是没法出师的。但是主炮弹贵不说,炮膛摩损更麻烦,所以用小口径外膛炮打实弹作日常练习,正式比武操演才用全装药打靶弹。”
给徐志远解释着外膛炮的作用,孙克礼又一次将视线投向远方的“目标”,观察着冰山附近的水柱,一边观察,只听他一边补充道。
“现在对于大家伙来说最需要磨练的是俯仰手如何在波浪起伏中保持对目标水线的瞄准,以及校射员对弹着水柱远近的估算。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咱们才能提高在恶劣海情下炮术水平!这才是参谋部所需要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