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在情报部门千方百计的确保秘密不至外泄的时候,东北的战争机器却在高效的运转着,在陆军部队借着冬训等理由动员着部队,利用闷罐车厢将部队往集结地调动的时候,舰队却在从从夏威夷、南洋往镇海湾集结着,至于集结的理由非常简单——春节!
是的,军人也需要过春节。似乎这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理由了,毕竟军人也有家人,他们也需要和家人团聚,自然的,没有人会去关心什么基地眷村等问题了。有时候,理由只是理由,军队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理由。
一但舰队返回镇海湾,在巨济岛这座温暖而又多雨的海军岛,便成了最好的保密之处,没有任何外人能够窥视岛上的一切,同样,也不会有人注意到,这里紧张的备战气氛。
在舰队旗舰“靖海号”战斗舰的长官室里,此时的气氛显得极为凝重。
肩负着舰队最高指挥官重任的舰队司令的李唯忠,神情肃穆的坐在中间,两边坐着他的幕僚,身为海军参谋长的韩彻就坐在他的对面,此时,长官室里寂静无声,在坐的人都凝望着李唯忠。严肃紧张的空气充满了长官室的每一个角落。
“以上就是这次作战的大体设想,为了完成下一步作战,无论如何必须实施闭塞作战。说起来,是有些冒险,一旦失败,整个作战就有垮台的危险。关于这一点,希望在坐的作战部队诸位官员,毫无顾虑地提出意见。”
李唯忠用近乎冷酷的眼光环视在坐的人。
大家一言不发。谁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因为大家都知道,实施闭塞作战之后。舰队还将面临一个新的风险。
过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参谋长阁下。
一方面,他当然希望能够在战争的第一时间,像陆军部队一样的出以重拳,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和手段重创或瓦解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从而夺取东北亚海面的制海权,进而掩护陆军部队解放日本,不,应该是东瀛四岛,未来那里将会是中国的东瀛四省。作为老师的学生,韩彻自然深知老师的想法,更何况,现在日本皇家已经绝脉。
可是,他不能!
准确的来说,为了一个更多“远大”的目标,海军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谋求这一“稳妥”的打法。
战争总是为政治服务的!
对于老师而言,其考虑的并不是海军如何使用最小代价获得战争胜利的战术问题,而是需要考虑到未来中俄之间的战略问题。
相比于俄国,东北的力量实在是太过薄弱,看似强大的东北实际上并不是俄国的对手,至少东北不可能长期保持战争状态,一但战争潜力耗尽,等待东北的结果无疑将是灾难性的,而对于俄国而言,其庞大的战争潜力,却又是老师以及参谋部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如果在战争爆发初期,俄国既失去东瀛四岛以及滨海地区,那么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战争将会从海战转身陆战,上百万东北军将不得不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同俄*撕杀,俄国人所拥有的数千公里的防御纵深,对于东北军而言无疑于一场恶梦,届时,对于俄国人而言,其最有力的武力不再是动员多少部队,而是他们只需要抵抗、撤退,将战略纵深作为武器,既可在两年后,成功瓦解我们的攻势……”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实——庞大的西伯利亚将会成为中俄两国间的战场,正如同战场每靠近东北一公里却有利于东北一般,一但俄国失去繁华的滨海、东瀛四岛,对他们而言,战争就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如当年对付拿破仑一般——以空间换取时间既能够拖垮东北军。
那怕是上百万东北军一路打到欧洲,翻过乌拉尔山,随着后勤路线的延伸,战争就会变得对俄国人越来越有利,而反观东北军呢?则会陷入现在俄国人面对的困局——数千公里的漫长的后勤保障,将会最大程度的削弱东北军的力量,届时俄国人却能够动员其全部力量抵挡东北军的攻势。
到那时,等待东北是胜利还是失败?
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战术问题,更需要从战略上去考虑战略的得失,为此甚至需要放弃眼前的一些目标——比如东瀛,甚至还有会对东北亚海域造成威胁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因为只有太平洋舰队在,只要东瀛四岛仍在俄国人的控制之中,他们就不可能放弃这一地区,为了保卫东瀛四岛,他们会派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舰队越过半个地球来增援远东,届时,也许海军的压力空前增大,但在另一方面,却又使得东北获得了一个可能——一击击败俄国海军主力,进而瓦解其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决心,也只有如此,才能争取到结束战争的机会。
否则等待东北的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甚至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更不要提什么“远大”的目标了。
可是为了这一战略目的,海军,海军又将要担负什么样的风险呢?作为海军的参谋总长,韩彻自然显得极为沉重,就这样与海军部广场上漫步的他,最终还是长叹了口气。
“哎,牺牲总是难免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