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2月3日凌晨。
拉着汽笛的列车喷吐着浓烟缓缓驶近牡丹江站,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区,当时的地图记载这一带叫“黄花甸子”,因有大片黄花点缀于草地上而得名,仅有一、两户人家分散居住,属宁安民政厅管辖,直到政府修筑铁路于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便为车站命名为牡丹江车站,这便是这座城市的雏形。也正是那时开始,这里的人口不断增加——数以十万计的移民涌入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人口的迅速增加促进了牡丹江站的发展,现在这座曾经的车站已经锐变成为吉林中北部的大型城市。
“来了!”
在火车轰鸣着驶近车站的时候,看着越来越近的火车,车站内潜伏着的立即抽出勃朗宁手枪,这种小巧的半自动手枪往往只有间谍、特工才会使用,但在一些特殊任务中,军队同样也会使用,就像现在即将要执行的这个任务。
月台上,几名看似正在忙碌的站员,无不是在列车驶近的时候,都把视线朝着看去,毕竟他是这次行动的指挥官。
随着列车越来越近,站台上的心底越来越紧张,这是最后的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
“车来了!”
在列车即将驶进车站的时候,车站内边的仓库之中,拥挤在仓库内千余名官兵,却是用兴奋而又紧张的神情注视着被墙壁遮挡的视线,战士们更是握紧手中的武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战斗!
就在半个小时前,命令已经下达到他们每一个人的耳中——战争爆发了!根据命令,他们将作为第一批攻入俄罗斯的部队。搭乘俄国人的列车“攻入”俄国,或者说搭乘俄国人的列车“潜入”俄国。
再等待一个小时!
当李远山军士长和准尉在边境森林中进行这番交谈时,在数千公里外的不见星月的大海上,一艘六千余吨的大型商船却正在忙碌着,这是一艘于尼古拉总督区注册的货船,就在一个多小时前,这艘商船悄无声息的驶进了浦贺水道,在这个深夜,几乎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一件事这艘六千多吨货船从进入浦贺水道的时候,就开始处于偏航之中,不过因为偏航的角度并不大,所以几乎不会为人所觉察。
当“天成丸”进入浦贺水道发生轻微的偏航时,在其两舷边近海位置却敞开了多个舱口,在过去的二十天间,这艘名义上属于俄国的商船,一直悄悄的于仁川进行改造,以令其具备布雷能力。
曾经满载货物的船舱内,这会布满了一个个涂着黑漆的锚雷,超过两千枚重达一吨的锚雷将会在接下的两个小时中,被布设于浦贺水道之中。
“快,再快点……”
昏暗的舱室内,几十名战士正拼命的忙活着,这艘大型商船的船舱尽管经过精心的设计——内设“回”型轨道,轨道上停着的一辆辆“轨道车”上无一例外的装载着重达一吨的锚雷,
这种锚雷与普通锚雷不同,内部的定时器会使其于布设四小时后启动以解开锁栓,届时锚雷才会从海底升起。
尽管在战士们的推动下,那轨道车不断的沿着轨道顺着舷边的“窗口”滑入海中,但舱内的军官似乎还有些不满,是因为他们的速度实在太慢了,在他们看来,这甚至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计划——一但俄国人发现他们的动作,那么后果无疑是灾难性。
“天成丸”是唯一一艘驶入浦贺水道布雷的“布雷船”,在浦贺水道外海的有多达十艘布雷船在布设着更为密集的雷场,但浦贺水道外的雷场必须要与水道内的雷场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威力——将俄国太平洋舰队困死在康斯坦丁港。
将太平洋舰队闭塞于港内,这是海军制定的计划,准确的来说是计划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承平已久,也许是因为俄国人从未曾想到,可以在战前使用商船布设水雷,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布雷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艘舷边伸出六个窗轨的商船的异样,更没有注意到在它的航行过程中,一枚枚水雷随着其航行沉入浦贺水道的海底。
当“天成丸”驶进东京湾的时候,商船的速度再次减慢了,这似乎是为了避开东京湾内数量众多的船只,但在其减速的同时,在其舷边悬挂着的四艘蒙着帆布的救生艇却被放了下来,借着暮色的掩护,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那黑色的小艇被放下的动作,实际上,也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在四艘“救生艇”被放下的同时,在舷边,十数名一如普通日本人打扮水手,却是神情肃然的互视了一眼。
“诸君一定要努力啊!”
向着这些水兵鞠躬时,日裔的山口船长再一次郑重其事的叮嘱着,现在他的任务即将完成了,只剩下最后一项任务——将特攻队投送出去,这支特攻队是一支完全由日裔水兵组成的部队,在过去的两年之中,他们一直在操练着类似的特别攻击,现在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了。
“嗨!请诸君等待我们的好消息!”
在众人轻喝声中,水兵们迅速的顺着攀绳滑至海面上起伏不定的小艇,在他们掀开救生艇的帆布时,在那艇边赫然有两根粗大的发射管——这是鱼雷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