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在东欧当倒爷 > 第54章 又见张大志

我在东欧当倒爷 第54章 又见张大志

作者:醒后一支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19:01:57 来源:小说旗

杨宁打算写下的是一个‘拆’字。

花点钱,在莫思柯的郊区租下块场地,然后雇上几名工人,把那喀秋莎给拆了,只把当做底座的重型卡车运回国内去。

谁能说那还是军火?

这种承载火箭炮的重型卡车可不一般,在国内,那可是要比什么拉达越野车稀罕个十倍还不止。

成本确实高了些,支付给伊万诺夫他父亲那边的四十万卢布,再加上租场地、租设备、雇工人的花费,以及运费、跑车皮等花销,总成本数差不多要奔到了五十万卢布,划成一台车的成本就不低于九千卢布。

不过,这种重型卡车在国内可是能买上个好价钱。

同样马力,同等性能,新车的话,怎么着也得花上个三十几万,还得等,短则三个月,长则不好说。

而这种拆解了火炮的重卡,虽说是旧车,但要是买到了手,绝对不比买新车吃亏。

伊万诺夫转达过他父亲的话,说这批喀秋莎都还处在少女阶段,服役时间最长的,也没超过了十年,若不是军队军费紧张,实在养不起了,根本没可能处理掉她们。

十年……

一年就算四次野外演习训练,一次就算行驶个一千公里,那总数最多也不过四万公里。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长距离行驶可能,绝不会有人开着她来场自驾游。

而四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对这种重型卡车来说,刚刚好过了磨合期。

买到手,就能出上力,而且价格还比新车要便宜,但凡内行,谁不动心?

至于拆解下来的喀秋莎炮管轨道及炮体什么的,那就当成废钢材处理好了,能卖多少钱是多少钱,就算卖不出去,那也是个无所谓。

因为是半道上车,旅程时间少了一天一夜,当列车抵达莫思柯时,杨宁黄罡哥俩的精神状态明显要比上一回好了许多。

当然,这好了许多的精神状态,也掺杂着被刺激的因素。

伊万诺夫他父亲太给面了。

居然派了一大一小两辆军车过来。

大的是卡车,用来接货运货。

小的是奔驰轿车,伊万诺夫他父亲的座驾,用来迎接两位来自于华国的尊贵客人。

一向是敬业爱岗的熊定北同志明显的吃味眼红,三言两语将列车交班的事务交给了副手,便赶在杨宁黄罡哥俩之前,一头钻进了那辆奔驰轿车。

给出的理由相当端庄。

“我好久没见到我父亲了,刚好趁这个机会去看看他。”

那一卡车的货怎么办?

熊夫人该是上班去了,熊孩子也应到了学校,家里没人,这门……

熊定北同志立马掏出了家门钥匙,交给了跟在卡车上负责运货搬货的一名警卫战士。

小车在前,大车在后,两辆军车呼啸驶出车站。

那小车上还藏着俩逃票贼呢!

可是,谁人胆敢阻拦?

军区所在地和伊万诺夫的家都在莫思柯的西郊,然而,一个是西偏南,另一个则是西偏北。因而,两辆车同行了一段路程后,便只能分开行驶。

路上,伊万诺夫扯开了车窗纱帘,看向了大街一侧,禁不住锁眉轻叹。

国家的形式愈发严峻,从这原本热闹非凡的大街眼下却是日渐冷清便可见一斑,高层的各种不满各种怨愤只是在短短几个月间便下沉到了普通民众中。

原因其实很简单,物价飞涨,各种生活物资供应严重不足,人们生活水平快速并持续下降,普通民众要是不生出怨气来那才叫一个怪。

最高层还有力挽狂澜的这个能耐吗?

两月前,还没认识哈拉少的时候,他对此充满着信心。

可听过了哈拉少的一番分析,他的这份信心随即发生了动摇。

并不是那哈拉少的言论有多么大的说服力,而是他当初抱有的那份信心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记不清是哪位哲学家说过的一句话,当你无法改变结果的时候,最好学会去享受这个结果。

伊万诺夫放下了窗帘,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可不是嘛,他无法改变这个结果,也就只能是伙同哈拉少一起去享受这个结果了。

后排座上,黄罡也撩起了车窗纱帘。

不单是欣赏莫思柯的繁华街道,更是享受街边路人对自己的那种注目礼。

奔驰唉。

防弹的唉。

挂着的车牌还是红色的唉。

羡慕不?嫉妒不?

告诉你们,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实在是太他么爽了。

正爽着。

黄罡突然一怔。

立即捅了下身旁的杨宁,急冲冲嚷道:

“老三,快看,那不是张大志吗?”

杨宁闻声,立刻俯身过来,透过黄罡这一侧的车窗,刚好看到了蹲在路边的一名乞丐。

哦,不。

严格说,不是乞丐。

因为那人的面前还竖着一块木牌,木牌上分别用老大哥国的文字和华国文字写了两行字。

杨宁不认得老大哥国的文字,但华国文字,他却看得很清楚。

麻衣看相。

“是他。”

杨宁做出了肯定的答复,但随即又表示了疑问:

“他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呢?”

黄罡端出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惋惜模样,摇着头,叹着气,道了声:

“这就叫多行不义必自毙……也可以说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杨宁无奈苦笑。

这个黄老大,这会又楞充大尾巴驴了,想那去年底,被人家张大志给堵在小巷中的时候,咋没拿出这番气度来呢?

在心里正埋汰着黄老大,脑海中忽地闪过一道灵光,上辈子记得的一个词汇莫名其妙地蹦了出来。

外包。

没错,外包的确是解决目前生意上所遇困难的最好办法。

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的建立,他跟黄老大必须是亲力亲为,即便做的没有别人好,那也不敢交给别人去做。

但,接货,装货,运货,卸货等等这些苦力活,自己跟黄老大要还是亲力亲为的话,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是说吃不了这份苦,也不是说丢不起这个份,而是效率上的低下、精力上的消耗,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如果能把张大志这种人归拢过来,势必能派的上大用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