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斩邪问道 > 三百六十一章 文明外挂引变革

斩邪问道 三百六十一章 文明外挂引变革

作者:底虚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3:59: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一个活了几百年的老妖怪,广深上人还是很有远见的。

从某个角度讲,他比徐长卿更睿智,也更洒脱。

比如说,他对生死看的更淡,徐长卿只是有面对死亡的勇气,广深上人却可以笑着迎接生命的彻底终结。

他曾对他的子嗣说:我这一生,有遗憾、有悔恨、有留恋、有理想,但已经随时可以放下,我现在每多活一天,是自己的福分,你们的福分,超凡者的福分,整个文明的福分。

傲气,但更多的是坦然和自信,这样的人,自然不是蝇营狗苟的小气之辈。

泛舟而来,来了便战,天降豪雨,而他有两洋君王的美称,水系法则十分犀利,攻守兼备,冰封百里,杀戮效率极高,领域范围内,呼吸之间,全员毙命,怪物潮水般填涌而来,随后又是群体被灭,这时,第一波被杀的怪物还在化灰消散。

前后也就一个多小时,便完成了激活东南区所需要的杀戮值。就这还是因为每波次杀戮后,需要等足够多的怪物填满领域,才值当的开杀。

继广深上人之后,全球战力排前六的其他五位超凡者都相继出手,光芒城除了西南区域,其它七个区域都彻底被激活。

连同辉煌集团算上,创世国际、两洋岛链、三川实业、帕尔米拉、卡佩王朝、真知会,这就是获得蛋糕的第一梯队。

卡佩王朝是在卡佩家族的基础上建立的,跟帕尔米拉同属联合体阵营。

辉煌集团、两洋岛链、三川实业,都是东方阵营。

创世国际,真知会,则是西方阵营。

从体量上看,创世国际最牛逼,它是创世纪公司和第一国际合合并后的产物。

其次是以前一直未曾显露峥嵘的真知会。

这个组织源自超凡大战之前。

超凡大战开始之前,西方凡人曾经历了一段黎明前的最暗时光,简单的说就是超凡者各种烂,压迫剥削,不堪入目。

真知会就是那个时候建立的,发挥了类似宗教的作用,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后来完善体系,建立了信仰。

不同于本源世界的宗教,真知会的信仰跟更像是地球维多利亚时期,西方人那种初尝工业美味时的心态。现代的蒸汽朋克往往就是诠释那种心态,力量导致心态膨胀,觉得无所不能。

也正是这种多铆蒸刚的心态,让凡人在超凡大战中坚持到了最后,并赢得了胜利。然而在后来,这股锐气似乎随着再无绝强对手而渐渐消散了。

可这次重要的文明大洗牌中,真知会跳了出来,像世人展示了力量,信仰的力量,还是有人继承了当年的雄心和豪情的。

当然,换个角度讲,这就是一帮科技狂热者。

第一梯队的七大势力中,辉煌集团反而是最弱小的,主要是因为在洪天浩的强势统治下,他们尽可能的保持了自身纯度。

这种做法,一度被某些人解析为不思进取,以及低调避嫌。

不思进取的地方在于,想要搭上天人技术应用大船的中小势力太多,正是吸纳壮大的好时机。

低调避嫌就更好理解了,体量(主要是所辖涵盖的人口基数)小,动力有限,也就不那么惹人忌惮了。尽管辉煌集团通过一系列交易,获得了大量实在的好处,将自身彻底夯实,但大部分人仍旧不认同其策略。

用不太雅致的比喻来表达,现在被普遍认为,是上膘的最佳时期,先跑马圈地,把该吃的肥肉(想上船的中小势力)都吃下去,然后慢慢消化。

像卡佩王朝,就是显露峥嵘,将数个国家政权都架空,才有了这样霸气的名字。

当然,辉煌集团的做法叛道离经并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现在的重点是黑渊城的五个位子。

光芒城八分,黑渊城六分,一共是十六个位子。

但在瓜分盛宴上,三防阵营达成了协议,无论是光芒城、还是黑渊城,都必须留下一个区域。

所有人都担心一旦完全解封,会发生超出掌控的事。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智慧,这些人其实也有。

而徐长卿好奇的是,关键时刻这些人,竟然真的可以刹住车!

事实上,能达成这种平衡并不奇怪,超凡大战才过去百年,凡人对超凡者仍旧心有余悸,他们担心超凡者借远古遗迹壮大,同时也担心遗迹失控,大喜成大悲。

而超凡者同样担心遗迹失控,他们是心中暗喜,因为远古遗迹是神术 科技,这先后差异意味着能够利用遗迹进行生产的,只能是超凡者。

为了发掘遗迹的产能,必然会召集、以及利用遗迹的相关技术体系,培养超凡者,使之成为合格的产业人员。这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超凡者整体会得到强化。

凡人固然也获益了,但别忘了,超凡者才是启动遗迹的根源力量,这边一卡,立刻全部歇菜。

所以,凡人越依赖遗迹,超凡者的话语权就越高,并且超凡者群体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升上来。

所以,超凡者现在也需要‘一鸟在林’,而不是急着把蛋糕更多的部分揭露出来,万一看到屎,那就恶心了。

那么,既然那双都有这个心思,其他就好说了,无非是形成了类似地球无常那样的结构,保证自己吃到嘴的同时,联合打压,拒绝更多的人升入第一梯队。

这个过程中,顶级超凡者的数量也发挥了重要影响。

原来应该是七王的,但塔西图斯家族被灭了。添了徐长卿,还是七王,当然徐长卿看起来最水,但背后有云霄宗,潜力也出色,任谁也不敢小觑。

其他就未必有能力独自扛起激活区域的重任了。

太天位的超凡者,当然不止六位,可介于第四纪元缺乏成体系的技术,并不是每个太天位的超凡者都以战力见长。

身手犀利的,原本是3:2:2的格局,现在也是,但那个三从原来的西方换成了东方。塔西图斯灭了,徐长卿又把自己顶进去,就造成了这么个格局。

所以目前第一梯队东方胜一筹,辉煌、两洋、三川。

之后可以预期,第二梯队的五家,是合力激活区域。都在黑渊城。

那边是海底作战,本身就增加了难度,目前正在为争夺资格闹的不可开交。

实际上仍旧是三大阵营的争夺,甚至是第一梯队七家的斗争,保住基本盘,然后抢夺更多的红利,这种趋势是必然的。

与此同时,七家又相当默契的联合施压,保障自身第一梯队的权益。

黑渊城的规模不比光芒城小,却是六分,但凡有脑子就能算出,每一份的产能是要超过这边八分之一的产能的。现在自然要先一步抢夺市场。

毫无例外的,七家都将占有区当工业母机,只不过具体的方向有所不同。

辉煌集团算是未雨绸缪那一类的,他们的方向是在白幽灵建立殖民地群,为大迁徙和未来的星系远征做准备。

他们的核心态度是,哪怕下一刻天人技术相关的造物全都失效,我也最不亏。

如果以远征为未来目的,现在运人去白幽灵造殖民地,的确是最不亏的选择。

神舟的运载能力和速度,加上工业母机源源不断的制造当代的先进设备,再用这些设备生产建立殖民地、太空城所需的造物……星系远征计划进程由此而加速,并且对天人技术失效的抗性很高。

徐长卿觉得辉煌集团的做法很务实,换他在洪天浩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干。

前途未卜,所知有限,压力山大,外力强大但掌控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会谨慎前行,步步为营,先迅速保住红线,然后再尝试扩大规模。

以辉煌集团为例,红线是个什么概念?

他觉得,红线就是在七十二小时之内,即可踏上星系远征之旅。

从时空篡改者和时空追猎者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池水已然被搅动,原本的历史已然改变,再不可信。

文明毁灭,或许是几十年后,或许是百多年后,却也可能发生在明天。

一定要有这样的紧迫感。

如此思路,辉煌集团的选择就不奇怪了。

之前那是没办法,现在有了天人技术的挂,就要这么操持。

而与辉煌集团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光芒城的邻居,东南区的两洋岛链。

跟卡佩王朝一般,这是个内部超凡者话语权更高的团体。原本创世纪公司也这样的一个团体,但徐长卿把塔西图斯家族灭了,所以……

以广深上人为首的两洋岛链,一看那动静就知道所谋甚大,他们激活遗迹区域后,首选的是产能扩增。

具体的说,就是建造次级生产基地。

这个次级基地是以遗迹区为标杆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技术核心,转向了天人技术,哪怕最终的控制权并不在自己手中。

徐长卿也思考过这种模式的用意,他不觉得广深上人深具赌性才这么干。两洋岛链并非广深上人一个人的,一帮人跟着广深上人梭哈,绝不会是因为都疯了。

当他注意到了两洋岛链的产业结构后,觉得自己明白了。相较而言,以超凡者为主导的这三个集团,生产类型都是以轻功为主。

他当然不会认为这只是巧合,这显然是凡人的布局,超凡者肯定看明白了,但只能选择接受,毕竟凡人一方才是超凡大战的胜利者。

胜利者决定蛋糕的划分方式,重工这类国家、文明命脉的相关产业,自然要牢牢抓在手中,否则就等于交枪。

而现在,广深上人明显是觉得机会来了,先扩大天人技术生产基地的产能,形成工业母机制造群,然后一举在机械制造等领域发力,在极短时间内强化重工产能,把一直以来的薄弱短板补上。

他不知道两洋岛链哪来的这种自信,觉得来次产能大爆发就可以追上老牌重工的脚步,但他们就这么干了。

这么干的代价,就是可以预期的市场大战。

健康的企业必然是有较佳的市场,来支撑企业的良性发展的,固有的重工市场早已被瓜分殆尽,新人想要入场,那么只能是打。

其实战争已然开启,它几乎是追随着这次遗迹瓜分盛宴同时进行的。

各势力争夺的是主要资源是人口。

所有竞争者都意识到,随着远古遗迹激活,加入到生产序列,文明产能在未来今年内必然突飞猛进,主要制约生产规模的因素,恐怕就是产业人员的多寡了。因此争夺从现在就已经开始。

如果以地球为背景,这种情况下,国家必然是最有发言权的机构,然而第四纪元的人类文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国家都比美利坚和美利坚,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大小财团为主体构建的协作组织。

如果将这些财团极其关联人口抽离,就会发现,剩下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可怜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文化传统,都没有足够的号召力。因为对于广大的底层而言,大小财团就是租金高昂的拐杖,一旦没有,立马都会成为瘸子,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上演生存大战,死掉六成甚至更多。

徐长卿在激活光芒城正东区的半年时间里,就见识了辉煌集团的动员能力、执行能力,两千万人口的大迁徙,就在这半年内完成。

作为文明变革的见证者,他不得不承认,那真的是壮观的一幕,改天换地的气息,扑面而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