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将血 >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谈论

(二更,求订阅,求打赏,订阅掉的很厉害啊。)

接下来褚徵几个来晚的,连连自罚数杯,将气氛推向了**。

之后轮番敬酒,这些人皆是青春年少,自负雄杰,尤其是在酒桌之上,更是不会容让,你来我往,美酒像水一样灌进肚子里,不久,便都一个个面红耳赤了起来。

让人尤其吃惊是吴小妹,这里数她最小,但也出身将门,家世不比别人稍差,乃是金州吴氏后人。

说起金州吴氏,肯定许多人头一个想起的便是景兴初年,那位充满悲剧色彩的吴大将军,吴宁。

没错,这位吴小妹便是当年吴大将军的后人。

吴大将军率大军伐蜀,一战功成,可以说,当时大秦诸位大将军,除了镇守潼关之魏王李玄道以及折大将军之外,再没什么人能够比的上他。

但就在吴大将军最得意的时候,迎头挨了一棒,被刺客在蜀国都城的将军行衙之中刺成重伤。

之后蜀中风云突变,盗贼蜂起,秦军群龙无首之下,被围在蜀中,不得脱身。

这还不算,到得大将军赵石领旨停驻金州,准备率兵入蜀应援的时候,金州吴氏算是大难临头了。

因大将军吴宁被困蜀中,金州吴氏仗着在金州势大,暗中想要夺取兵权,赶紧入蜀就出被困的吴大将军。

于是,大将军赵石联合当时镇抚金州的种从端,陈祖等人。将吴氏一干人等当即拿下,还给金州吴氏安了一顶临阵叛反的大帽子。

那时候为震慑军心,大将军赵石没有手软。金州吴氏掉了很多脑袋,差点弄了个家破人亡。

待得大将军赵石平蜀之后,率军还朝,吴宁大将军获罪,被贬为庶民,因伤重,不久便逝于蜀中了。

因平蜀到底得建全功。那时景兴皇帝皇位稍稳,加上还有一个李任权在那里挡着诸般风雨,景兴皇帝便不欲再追究战败众将之责了。

实际上。过了两三年工夫,吴大将军还被追封了爵号,金州吴氏遂安。

但经了那一场变故,金州吴氏再无当初气象。嫡支零落。死的死,散的散,在金州的吴氏一族,成了吴宁大将军的庶出子掌家。

这位庶出子没再出仕,只是一心教导族内子侄,管束家人,金州吴氏渐渐稳定了下来。

吴小妹正是这位吴氏庶出子的嫡女,自小随父兄习文练武。因吴氏衰颓,金州吴氏子孙。皆憋着一肚子的意气,各个奋发,只想着重振家声。

可惜,吴小妹这一茬儿,出类拔萃者,寥寥无几。

到是吴,轻财仗义,结交往来,皆豪侠之辈,在金州名声渐响,也顺便将兄弟们比的是黯然失色。

到得景兴末年,那时吴小妹还在十岁左右的幼龄,景兴皇帝近臣王虎一家被贬来金州,在金州上下,很是引起了一番震动。。。。。。

不管王虎在京师有着怎样的名声,但确实任职过羽林卫指挥使这样的军中重职,头上更有着景王府旧人的光环。

来到金州,虽意气消沉,但结交往来者,皆金州权贵,想要攀附其人者,大有人在,像吴氏这样衰败的家族,根本挤不上前去。

当时,吴氏族长便问于自己儿女,是否要登门造访,以求能让子侄有条晋身之路。

其余诸子皆讷讷不言,惟独小小年龄的吴小妹问道,“王虎比之大将军赵石如何?”

当时,大将军赵石已然在吴氏这里成为一个禁忌般的话题,吴小妹坦然出口,令众兄弟皆怒目而视,但吴小妹一无所惧,只是盯着父亲。

其父也不动怒,随后答曰:“自然远远不如。”

吴小妹又道:“既然远远不如,何必入其门下,还要担那攀附之名?”

这样的理由很牵强,却有着难言的气魄在里面,其父过后赞曰:“我吴氏众子,当以此女为翘楚,可惜,若是男儿,我吴氏有此一人足矣。”

很快,这话便传到了吴小妹耳朵里,当时她便言道:“我当效香侯之举,封侯于人前,显我吴氏之大名。”

之后王虎事败身死族灭,金州上下,很有一些人被牵连其内,但吴氏却毫发未损。

到了成武三年,吴小妹年纪渐长,应该定下亲事了,但吴小妹私下对自己姐姐道:“我欲从军,怎能现在嫁人?”

这话很快传到了其父耳朵里,犹豫再三,遂托故交,将吴小妹送入了长安国武监进学,如今一晃,已经两年多了。

在国武监中,女子并不在少数,从不在男女有别之事上做什么文章,又兼吴小妹能文善武,很快便在其中崭露头角,成武四年,便升任国武监生员中的旅帅之职,在国武监骑兵科有着不小的名声。

骑兵向来金贵,她这个旅帅,又比步军科的旅帅要强上许多,这么一来,却是在国武监中,独树一帜。

如今,在这小楼的二楼之上,在一众粗鲁男儿之间,吴小妹酒到杯干,言笑无忌,豪爽之处,实不让于世间男子。

很快,向她敬酒的人便少了,因为这位旅帅大人的酒量,在国武监是有了名的。

吴小妹脸上带着些酡红,但也就这样罢了,眼睛中却是一片清明,任谁一看,也知道这位才刚解了解渴。

酒量豪雄的人在国武监是分外吃香的,就像现在,吴小妹开始频频举杯邀引,直喝的众人面红耳赤,才稍稍罢休。

褚徵在众人间,酒量并不算高,但这人很有节制,喝了几轮,便绝不再与众人对饮,他在众人之间,深有威望,又知其为人,也就没人去计较什么。

到是杨十四这里,分外的热闹,这条大汉实际上年龄才刚十九,却生的一副好身板儿,家世也不让于人。

乃大族杨氏旁支子,虽然当年的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已经不在多年,但十几年过去,不论在朝堂上,还是在军中,长安杨氏都有着一定的威望。

比不上杨感在时那般显赫,但很稳定,绝非旁人可以轻辱。

他本名杨世安,字元庆,在族中排名十四,族人皆呼之十四郎,就朝他这身板,其实便能知道,这是位从军的好料子。

他这人也谈不上什么城府,但却勇力过人,又好结交朋友,在国武监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褚徵看着火候差不多了,便连连挥手,让众人安静了下来,这才笑道:“今日宴请诸位,共度上元佳节,一来,叙叙我等同窗之情,二来,却是好叫诸位得知,齐祭酒要去国子监任职了,新任祭酒是哪位,我想诸位多数应该知道了吧?”

杨十四的大嗓门当即就响了起来,“这有什么不知道的,国武三雄中的押粮官儿嘛。。。。。。。”

众人皆是大笑,之后其中几个稳重些的,抿着嘴唇,静观不语。

褚徵当即笑骂了一句,“有胆量的话,开监那会儿你再试试,看你杨十四的屁股硬朗还是咱们国武监的刑棒厉害。”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又人便道:“不定就要被贬去看守监门呢。。。。。。”

杨十四挺胸道:“江顺水曾在国武监前看了一年石碑,我杨元庆给你们看看门儿,说不定还能出点名声呢。”

吴小妹这时摇头笑道:“江将军可不就要重回国武监来掌刑了吗?到是,这些事早已传遍各处,褚兄为何还要特意提起?”

二层之中,一下安静了下来,他们各个都非心里没数之人,知道褚徵聚大家于此,肯定不会只为过节耍乐,定有事情要说。

褚徵环视众人,年轻的面庞上带出些不符其年龄的成熟和沉稳,“诸位可有想过,两位大人这些年跟随在大将军身边,屡立功勋,如今更有灭夏之功在身,为何会突然重回国武监任职?”

一个年轻人不等其他人开口,便抢先道:“那还用说,定是要重整国武监诸事。。。。。。。想来。。。。。。。大将军有意重掌国武监了?”

他这语气便透着不确定,但那边褚徵已经拍案道:“张贤弟一语中的,照我来看,大将军这些年回京,多数匆匆,不曾在京中久驻,而今这一次嘛,应该会在长安停留很长一段时日。”

“而大将军手创国武监,有一番心血在这里面,如今久驻京师,重掌国武监乃理所当然之事,如此,杜大人有国武监祭酒之职,江将军任职国武监虞候,一应诸事,早已齐备,看来啊,来春开监之时,我国武监定然要有一番新气象了。”

二层这里,变得寂静无声,实际上,众人都有着这样的念头,只是不敢确定而已,而大将军身上,也一直挂着国武监山长的职位。

但大将军重掌国武监,众人脸上并无多少喜色。。。。。。。一个年轻人嘟囔了一句,也正道出了众人心声。

“传闻大将军不喜世家子。。。。。。。看来以后要小心些了。。。。。。”uI75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