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年计划的成果

西班牙的设备购买和人才引进行动可谓是轰轰烈烈,也吸引了很多欧洲国家的注意。

不过这对于西班牙政府来说已经无所谓了。要引进的这些人才和设备能够为西班牙的发展做出贡献,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这些国家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英法德这些工业和经济比较强大的国家,此时还在经济危机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而葡萄牙、荷兰等这些工业和经济相对较弱的国家,他们又不可能对西班牙形成太大的威胁。

也正因为如此,西班牙的人才引进行动在得到部分国家的抗议之后不仅没有任何收敛,反而还加大了力度。

西班牙政府还公开表示,西班牙的人才引进行动都是符合各国法律法规的。西班牙给这些技术人才和科学家开出的都是正常范围内的薪资,也欢迎这些国家开出同样的薪资和西班牙竞争。

其实说白了就是普里莫首相笃定欧洲各国在经济危机中不可能花费太大的代价挽留国内的人才。

对于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国家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整顿国内的经济,挽救那些濒临破产的大型公司和企业,而不是将目光放在那些被拉拢的少数人才上。

对于各大国家来说,被挖走的人才终究还是少数。难道就要为了这些被挖走的人才去和西班牙争个你死我活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小国家来说,他们的行动也真的就只是抗议了。特别是对于在人才损失方面最严重的葡萄牙来说,他们甚至连抗议都要考虑到西班牙政府的态度,谁让西班牙就是他们的邻居呢?

西班牙引进人才的行为有多么夸张呢?自经济危机爆发开始到现在也只过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王室投入到引进人才方面的费用就已经超过了300万比塞塔。

要知道,这只是引进人才方面的费用,还只是王室方面的开支。如果再加上政府引进的人才总数,西班牙累计引进的人才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人。

不过可惜的是,这2000多人中超过一半是那些普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卡洛最期待的科研型人才只有不到500人。

而这不到500个科研人才中获得二级院士称号和待遇的也只有不到200人。虽然有些人是因为初来乍到的原因,并没有给予太高级别的称号和待遇,但这终究只是少数人。

按照皇家情报局方面的资料来看,这不到500个科研人才中,能有20人最终获得三级院士的称号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到底是科研人才,哪怕能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卡洛也是相当欢迎的。

在这些人才差不多全部抵达西班牙之后,卡洛还亲自出席了为他们举办的欢迎宴会,对他们的到来表达热烈欢迎。

引进人才方面的花费终究是少数,购买设备和企业的花费才是大多数。

这三个月以来,西班牙工业部门林林总总购买的企业加起来已经超过了30家,花费的资金已经超过了8000万比塞塔。

目前购买企业的计划还在继续进行当中,未来几个月的时间,工业部门的买买买还会继续,并且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在经济危机的乌云当中,有一些欧洲发生的大事也值得注意。

首先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德皇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麦以及毛奇元帅访问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并且和俄国政府签订了一项秘密的军事协定。

虽然卡洛并不清楚两国签订的军事协定具体内容,但根据历史上三皇同盟的走向来看,此时德国和俄国签订的应当是共同防御条约一类的协定。

而之前也提到过,已经变成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在外交政策上是不断向德国靠近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普鲁士赢得德意志争霸之后,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成了不可阻挡的巨无霸。

奥匈帝国与其去和德意志帝国竞争,倒不如将目光放到东南欧,在巴尔干半岛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俄之间的军事协约最着急的不是英法,而是奥匈帝国。

虽然奥匈帝国也有西班牙作为盟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西班牙的实力也不是太过强大,在巴尔干地区的争霸上无法帮助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需要德国这样的强大盟友,至少也要阻止德国和俄国的继续走近,维持现有巴尔干的局势才能满足奥匈帝国的需求。

此时奥匈帝国和俄国的矛盾还没有那么激烈,毕竟双方盯上的地方都属于另一个国家奥斯曼帝国。

在对巴尔干地区问题的处理上,俄国和奥匈帝国都保持着相同的态度,那就是协同解决。

经济危机爆发后不久,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公开访问奥匈帝国。借着这次契机,俄奥两位皇帝正式签署了《兴博隆协定》,这也是两国对于协同解决问题态度的再次肯定。

因为整份协定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在遭遇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地区和平的时候,协约双方(即俄、奥)应当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

说白了就是两国之间互相妥协,从而应对其他国家干涉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俄国在这份协定上主要防备的是英国人,而奥匈帝国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缓和局势,防止奥匈帝国被外交孤立。

两个国家互有目的,这份协约更像是两个国家出于各自利益的一定妥协,而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同盟条约。

但不管怎么说,此时的俄国和奥匈帝国缓和关系,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但这份协定的签署反而让德国有些不放心了。此时德国的外交体系是首相俾斯麦建立的,他的外交主体系就是孤立法国,建立德奥俄三个君主制国家的保守同盟条约。

俄国和奥匈帝国的走近反而让德国产生了担忧,因为德国也害怕俄国和奥匈帝国会撇开自己,这样会直接让德国的反法同盟体系破产,并且德国也会遭受新的外交危机。

要知道,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可是敌对的。伴随德国的强大,俄国人肯定也会担忧德国的威胁。

这要是让原本的孤立法国的同盟变成了孤立德国的同盟,那可就开大玩笑了。

也正因为如此,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协定签约之后,德国外交部门就立刻行动了起来,表示德国也愿意加入这份协定,三个国家之间共同维护欧洲的和平。

因为上一个月德国和俄国才签订军事密约的原因,德俄双方目前正处于蜜月期。

俄国对于德国加入这份协定并不反对,奥匈帝国也没有表达出明确的反对态度。

也正因为如此,经过了一定的磋商之后,德国也公开加入这一份协定,第一次三皇同盟正式成立。

不过因为这份协定的本质是俄国和奥匈帝国关于自身利益的一定妥协,因此协定的有效期也很短,只有两年的时间。

虽然三皇同盟成功组建,但这样的三皇同盟并不稳固,同盟关系很有可能会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而破裂。

虽然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心中各自有鬼,但此时的德国政府是很满意的。在德国人看来,要是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关系过于稳固,那还要德国这个中间者的角色干什么?

德国之所以加入这份协定,不就是寻求协定的调停者身份,控制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关系维持在一种巧妙的平衡阶段吗?

反正不管其他国家怎么想,三皇同盟就这么迅速的成立了。

俄国人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以专心应付和英国人之间的矛盾。奥地利人也松了一口气,奥匈帝国的外交危机顺利解除,还保证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

德国人同样也松了一口气。三皇同盟建立之后,法国顺利的被孤立在外,自然也成了三皇同盟主要针对的国家。

卡洛关注了三皇同盟建立的整个过程。不过对于此时的西班牙来说,三皇同盟并不适合西班牙参与,卡洛也没有参与其中的想法。    三皇同盟的三个参与者各自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同盟也并不稳定。历史也确实证明了,第一次三皇同盟只维持了两年的时间,1881年签订的第二次三国同盟也只维持了6年的时间。

归根结底,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弱,奥匈帝国和俄国都将目光放在了巴尔干半岛上。这是根本无法缓和的矛盾,只会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弱越来越激烈。

再加上英法都不会允许这样的同盟存在,三皇同盟的瓦解是必然的,无非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三皇同盟条约正式签订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873年的10月底。

在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西班牙仍然保持着买买买和挖挖挖的决策,从欧洲各国大量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工厂和企业,并且挖掘了数以千计的人才。

虽然资金消耗了很多,但也确实让西班牙在人才储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目前西班牙在人才储备方面或许赶不上欧洲其他列强国家,但已经远远超过了葡萄牙,比利时和荷兰这样的中小国家。

甚至如果是和意大利这样的末等列强相比的话,西班牙在人才储备方面反而处于领先地位。

时间来到了1873年12月月底,因为下一年就要进行新的内阁政府选举,各部门部长对于这一年的年度报告会议还是非常重视的。

如果普里莫首相选择继续参选的话,他们就只能将目光放在内阁部长的席位上。但如果普里莫首相放弃参选,他们就有希望凭借着手中的政绩和报告,争取西班牙首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

甚至对于目前的西班牙来说,首相这个职位实际上的权力要比国王大的多。只要首相愿意,甚至可以轻松的架空国王,并且控制整个议会。

年度总结报告会议上,各部门准备了详细的报告资料,就算一丝一毫的小政绩也全部总结到了报告上。

这样重要的会议卡洛自然不会错过。年度总结报告会议在议会召开,卡洛在诸位议员态度不同的目光当中,泰然自若的坐到了议会的主位上。

几分钟后,整场报告会议正式开始。

仍旧是普里莫首相先定一个大范围的基调。

“国王陛下,各位议员。1873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政府的努力之下,西班牙的工业大环境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

根据内阁政府的估计,截止今天为止,我国总人口已经正式突破了1775万人,相较于去年增长至少30万人。

我们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78.61亿比塞塔,相较于去年增长率超过9%。

虽然五月份整个欧洲爆发了经济危机,但西班牙没有受到太过严重的影响。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可能造成的进出口缩减,我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计划,并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结果。

从经济增长率中也能够看出,政府的计划是非常成功的。我们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经济危机中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并且增长率比经济危机之前还要高。”

说起经济的正向增长,普里莫首相的报告得到了议会所有议员的一片掌声。

卡洛正是主动鼓掌的那一个。在卡洛都主动鼓掌之后,其他议员哪怕不打算鼓掌,也不得不行动起来配合。

稍稍等待了一分多钟的时间,等到掌声停息之后,普里莫首相这才继续总结汇报:“

得益于我们的经济正向增长,今年一整年我国政府的财政总收入同样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根据财政部门的总计,1873年一整年,我国的财政总收入为5.451亿比塞塔,相较于去年增长1920万比塞塔。

不过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对西班牙的影响政府的各种建设也大幅度提高了财政支出的比例。

1873年全年,我们的财政总支出达到了7.433亿比塞塔。其中常规财政支出6.127亿比塞塔,对外行动支出1.306亿比塞塔。

虽然全年的财政亏损接近2亿比塞塔,但政府对外行动所购买的外国工厂和企业,能够对我们的工业增长起到极大的帮助。

预计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西班牙的工业和经济将无视经济危机的影响,以极快的速度获得较大的发展。

政府接下来会制定一份详细的新的5年发展计划,致力于西班牙在下一个五年内的全面发展和工业建设。

目前我们于1869年启动的第一个五年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这接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工业、农业、铁路、教育和经济建设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五年计划自启动以来,我们的总人口增加大约115万人,钢铁产量总提升超过40万吨,经济总量增长超过20亿比塞塔。

我们的财政收入从1868年的不足3亿比塞塔已经提升到了1873年的接近5.5亿比塞塔,差值超过2.5亿比塞塔,接近1868年的财政总收入。

我们加大了对铁路的投入。截止现在,西班牙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7400公里,距离我们当初制定的7500公里目标只剩下不到100公里的距离。

而在五年计划开始之前,我们的铁路总里程只有5400公里不到。在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总计建设的铁路里程超过了2000公里,并且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对铁路的投入。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西班牙将迎来上万公里的铁路总规模。或许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我们可以骄傲的宣称西班牙已经建成了强大的工业和经济,我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因为西班牙的内阁选举在2月份进行,这也代表着距离内阁换届就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的年度总结报告会议并不只是1873年一年的报告会议,还包含了1869年2月到1874年2月这五年时间里西班牙内阁政府做出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普里莫首相在五年计划的报告会议上多次提到了政府的下一个五年计划,这其实也代表了一件事,那就是普里莫首相决定继续参选内阁首相。

如果决定放弃参选的话,普里莫首相根本不会谈论什么下一个五年计划。毕竟五年计划是内阁政府制定的,如果不参选内阁首相的话,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否执行,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普里莫首相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得知普里莫首相将继续参选的消息,不少的议员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但很快就隐藏了。

普里莫首相继续参选才是正常的。毕竟西班牙在普里莫首相的改革下已经走向了正轨,第二个五年计划相较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来说只会更加简单。

普里莫首相作为推动改革的最大功臣,此刻突然放弃内阁首相的职位才是最奇怪的。

可以预料到的是,普里莫首相凭借着改革成功的巨大声望以及这五年来进步党的快速扩张,获得大多数票数并且担任下一届内阁政府的首相是很容易的。

但有一个问题也同样值得思考,那就是卡洛在这五年来的成长。

1869年的卡洛刚来西班牙,再加上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的原因,不能掌握大权是很正常的。

但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卡洛在今年也已经年满22岁。一个20几岁年轻的国王,真的对权力没有任何需求吗?

仍旧大权在握的普里莫首相,以及在西班牙坐稳王位,可能会对自身权力发起更多诉求的卡洛,这也让不少的议员眼中的神情变得更加复杂,不断的在慷慨激昂讲着计划的普里莫首相和稳坐会议主位,一脸微笑没什么其他表情的卡洛身上不停徘徊。

5200字二合一章节求支持!

第二卷马上开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