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足加里曼丹

在卡洛的命令之下,一家品牌为可口可乐的饮料公司正式成立,并且立刻进入了关于可口可乐生产和包装运输的讨论环节。

这种带气的饮料,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和运输的环节。但凡饮料中的气体泄露一点,饮料的口感可能就有天差地别的差异。

可口可乐公司的成立只是一个小插曲,毕竟卡洛的商业帝国非常庞大。就算未来能够产生庞大的利润,重要性方面和军工企业以及汽车之类的实业企业相比,是完全不成正比的。

卡洛的度假刚刚结束,东印度群岛那边,精心策划了许久的殖民战争终于也有了结果。

这场规模并不庞大的殖民战争以西班牙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全面胜利为结束。

首先是菲律宾地区,不管是当地的松散土著部落还是更有规模的马京达瑙苏丹国,在西班牙军队的钢枪大炮之下都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这些土著哪里见过火力如此强大的军队,就连荷兰殖民地的军队都没有这么强大的火力。

面对西班牙军队的狂轰乱炸,这些土著军队很快就缴械投降。可不要高估他们对于西班牙殖民军队的敌意,毕竟畏惧死亡是人的本能。

相较于比较顺利的马京达瑙苏丹国来说,对苏禄苏丹国的征服就显得曲折了那么一丁点。

不过总体结果也是好的。英国人确实对西班牙强占苏禄苏丹国表达了不满,但当时西班牙已经基本完成战略目标,英国人就算再不满,他们也不可能对西班牙进行战争威胁。

说到底,各国都会存在殖民竞争的现象。要是因为一次殖民竞争就上升到国家之间的对抗甚至全面战争,那就有些没必要了。

虽然英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的损失并没有德国和美国那么严重,但这不代表英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和一个小小的苏禄苏丹国来说,英国人更在意的是其他地区和其他强大列强之间的竞争。

西班牙军队在占领了苏禄苏丹国大半的土地之后,终于迎来了英国人的反对。

或者说是英国在加里曼丹的殖民势力的反对。但这样的反对并不激烈,因为英国人得层层上报到英国政府,才能最终决定对西班牙殖民行动的态度。

最终英国政府选择退让,以西班牙承诺不干涉英国在文莱帝国的行动为条件,默许了西班牙对苏禄苏丹国的竞争。

不干涉英国在文莱帝国的殖民行动,实际上就是承诺不继续向西殖民。从现有加里曼丹的局势图也能看出,西班牙不继续向西的话,也就只能选择向南这一个方向。

南方跨过布隆岸苏丹国,可就到了荷兰人的殖民范围。英国人的目的也很明显了,那就是挑起荷兰和西班牙的殖民竞争,随后再以调停者的身份控制加里曼丹的局势,让荷兰和西班牙两个势力都无法彻底控制加里曼丹。

这样的手段其实是英国政府的惯用手段,目的也是为了搅混一个地区的局势,好让自己能够独立于局势之外,还能控制这个地区的局势。

西班牙要是和荷兰爆发殖民竞争,英国人想都不用想就会加入荷兰那边。毕竟荷兰是相对更弱势的一方,西班牙的综合实力完全可以说是列强,虽然是比较弱的列强。

英国人之所以如此快的退让,除了加里曼丹的殖民竞争并没有那么重要以及想要挑起西班牙和荷兰之间的殖民竞争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关于印度方面。

对英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坏消息,因为英国方面正在准备关于成立印度帝国,并让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的事情。

这件事说起来也很复杂,但和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有很大的关系。

在德意志帝国成立之前,欧洲大陆一共有三大帝国,分别是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弗朗茨一世的奥匈帝国和亚历山大二世的俄罗斯帝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法理来自于拿破仑帝国,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自神圣罗马帝国,而俄罗斯帝国的法理自称继承于东罗马帝国,也都算合理。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打破了这个平衡,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作为欧洲甚至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反而只是一个王国。

仔细看英国在欧洲的这些竞争对手,法国曾经是一个帝国,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目前都是帝国,就只剩下意大利和西班牙还是王国。

但意大利刚刚统一,西班牙又已经衰弱已久,他们是王国理所当然,也没有资格建立为帝国。

除去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两个不配者,英国在欧洲的其他主要竞争者全部是帝国,或者曾经是帝国。

这就让英国人比较尴尬了。英国人是跟进建立英国自己的帝国,还是就这样继续维持王国的身份呢?

虽然欧洲方面国王和皇帝同样都是独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且身份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多数人的心中,皇帝的身份始终比国王高那么一等。一个王国或许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一个帝国一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这一点上,英国政府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态度反而变得一致。

虽然是一名女性国王,但维多利亚女王在英国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也绝对是英国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时代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开创的,而维多利亚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在英国政府中享有无上的影响力和威望,能够对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政府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也是英国君主立宪体制最特殊的一点,那就是国王的权力并没有限制的太死。

一个有手段的国王,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和民众的支持掌握一定的话语权,甚至能够更深层次的影响到政府。

特别是英国衰弱之后,国王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后世英国为什么仍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呢?最大的原因就是英国政府想要维持对苏格兰地区和北爱尔兰地区的统治,当然也包括威尔士。

在这个问题上,英国面临着和西班牙相同的问题。

联合王国看起来强大,但联合两个字就是致命的命门。联合起来确实强大,但也得看其他的国家是否愿意联合。

联合王国是由四大地区组成的,分别是英格兰王国、威尔士王国、苏格兰王国和北爱尔兰。

当然,如果是现在的话,北爱尔兰应该替换为爱尔兰,毕竟爱尔兰还没有从英国的统治下独立。

但爱尔兰能够从强盛一时的大英帝国统治下独立,就已经能显现出英国自身的问题,那就是以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为首的非英格兰人,对于英格兰的统治其实并没有那么满意。

大英帝国强盛的时候,这些意见自然不满意也只能忍着。但随着大英帝国的衰弱,王国的分崩离析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国王反而变得十分重要。一旦王国政府不存在,联合王国的法理也就不存在了。

后世的英国和西班牙之所以是王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只有国王存在,让国家联合起来的法理才会存在。要是国家变成共和国的话,国家统一的唯一理由也就烟消云散了。

维多利亚女王对于印度帝国成立的事情还是非常支持的,因为这么做对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虽然印度女皇的逼格并没有那么高,但好歹也被叫做皇帝。而且印度的皇位能够加强英国对于印度的统治,这对英国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是皇冠上的明珠,要是明珠都没了,皇冠其实也就蒙尘了。

也正因为英国这段时间对于印度的重视,导致加里曼丹发生这样的小插曲并不被英国人放在眼中。

除非西班牙和荷兰关于加里曼丹的殖民正式开战,或者西班牙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加里曼丹,否则这都是小事情,至少在印度帝国成立之前是这样的。

不管怎么说,英国人并没有找麻烦,这对西班牙来说是一个好事情。

在全面控制了马京达瑙苏丹国和苏禄苏丹国之后,东印度群岛的殖民政府也开始了自己的进一步行动。

首先是在棉兰老岛修建一条T字形的铁路,连接棉兰老岛的东西和南北,加强对于棉兰老岛的统治。

其次是在加里曼丹岛。苏禄苏丹国控制的土地确实不大,至少相对于加里曼丹岛来说是这样的。

但问题是,加里曼丹岛的面积可不小。哪怕苏禄苏丹国控制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总面积加起来也有数万平方公里。

更重要的是,西班牙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之后,还是有希望继续向南扩张,将手伸进南边的布隆岸苏丹国的。

虽然荷兰人在布隆岸苏丹国也有动作,但荷兰人的综合实力比不上西班牙,东印度殖民政府对此也没有太大的担忧。

因此在加里曼丹岛上的铁路修建,并未采取东西走向的铁路,而是选择修建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铁路,以便后续可以连接到布隆岸苏丹国。

荷兰人怎么想就不是东印度殖民政府该考虑的了。反正荷兰人也没有胆子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战争,最多只是在布隆岸苏丹国的问题上进行一场殖民竞争罢了,西班牙会怕吗?当然不会。

当东印度群岛的殖民战争以全面胜利为结束的消息传回西班牙国内,普里莫首相和卡洛对此都松了一口气。

这场战争带给西班牙的提升是极大的,东印度群岛殖民地对西班牙的重要性也无限度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之后,苏禄海也变成了东印度群岛的内海,这也让东印度群岛和加里曼丹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卡洛之前还考虑过提前放弃东印度群岛的事情,但现在卡洛已经改变了想法。

未来汽车时代来临之后,东南亚的橡胶产业绝对是暴利产业之一,现在放弃东印度群岛绝对会亏。

还有就是东印度群岛在西班牙的殖民地中已经形成规模,非洲的殖民地想要开发成东印度群岛这样,至少也需要数以十年计的时间。

目前的西班牙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浪费。况且东印度群岛也能作为插入东南亚的一颗钉子,为西班牙争取更多的亚洲利益。

东印度群岛那边的行动非常顺利,非洲这边的行动也差不了多少。

主要还是瞒过了葡萄牙人,从而没有惊动英国和法国人的注意。

虽然只过去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但西班牙在非洲还是有很大的动作的。

首先是几内亚人民政府和巴卡人展开了更深层的联系,虽然是靠着武力手段达成的。

几内亚的铁路深入巴卡人的腹地,为军队的后勤补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几内亚殖民地弄来一批运输的牲口和马车之后,军队也可以放心的驻扎到刚果河流域的上游,确保那片平原里殖民据点的安全。

虽然只过去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但西班牙在这里建立的殖民据点已经从20几个提升到30几个,殖民据点的规模也在稳定的增长当中。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西班牙有希望在铁路建设完成之前就宣告刚果领地的建立,将这片土地彻底纳入西班牙人的统治。

但殖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西班牙加大殖民投入的过程当中,也引起了当地土著的反抗。

反抗最激烈的就是班图人和巴卡人了。西班牙的殖民行动入侵了他们的领地,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

虽然这些地区没有成规模的土著国家,但分散的土著部落还是很多的。

其中有的大型部落联合到了一起,愣是凑齐了好几千人,规模很是浩大。

但很明显,他们低估了西班牙军队的杀伤力,同样也低估了欧洲殖民者对于非洲土著的残忍程度。

或者说并不指非洲土著,而是所有殖民地的所有土著人口。

英国殖民者和后来的美国能对美国大陆上的印第安人展开大屠杀,此时的西班牙当然也能对刚果河流域的非洲土著展开大屠杀。

只不过西班牙考虑的更多,结合武器弹药不足的情况,并没有对当地的土著展开太过残忍的报复,只是将几个参与反抗的土著部落当成杀鸡儆猴的那只鸡,用几天的时间让他们消失在这片土地上而已。

事实证明,友善的交流远远没有武力手段更加有效。

西班牙殖民者保持着友好的态度和他们友善交流,反而会引起他们的猜疑和敌视。

但要是带着钢枪大炮强制性的和他们说话,他们不仅会胆战心惊的听,还会听的很好,一字不漏的全部听完。

至于那些不太愿意听的,早已经伴随着西班牙军队的行动沉眠在这片土地之下。

对当地土著处理之后要及时掩埋,这也是军队在抵达非洲之前就得到的命令。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防止瘟疫的传播。非洲这片土地的气温还是很干燥炎热的,再加上刚果河流域的植被茂盛,各种想象不到的病毒存在于茂密的森林之中。

要是一个不慎让军队感染了瘟疫,不仅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开发,甚至还有可能引起葡萄牙人和英法两国的关注。

毕竟军队大规模感染瘟疫并不是个小事,西班牙政府也不可能见死不救。大规模向非洲运输药物势必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怀疑,这对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一开始,卡洛就多次强调了防范瘟疫的重要性。在这片土地不仅要防止当地的毒虫毒物,还要防止一切有可能的病毒诞生。

正常死掉的土著及时掩埋,要是碰到异常死掉的土著,处理办法就是整个部落一把火烧光。

虽然这么对待土著可能残忍一点,但为了西班牙军队的安全,为了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开发顺利进行,一些牺牲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西班牙政府如此重视刚果河流域殖民开发的情况下,整个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开发进度是非常迅速的。

当然,这也离不开几内亚殖民地的牺牲。

作为一个并不大的殖民地,几内亚的人口其实也不多。但为了刚果河流域土地的开发,几内亚殖民地已经挑选了几百个信得过的西班牙移民,跟随军队的脚步先一步进入了刚果河流域的上游。

这些人的到来极大程度的加强了殖民据点的规模和数量,也让西班牙在这片地区的统治更加稳固。

哪怕葡萄牙人和英法发现了这片地方,他们也无法宣布自己对这片土地的主权。

因为西班牙人已经大规模的定居在了这片土地,殖民据点的数量也证明了这一点。

只要接下来对于刚果河流域的开发继续顺利进行下去,可能国王直属领地的建立就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了。

五千字二合一章节,求支持!

加更楼满200楼我看到了,三天内完成单章不低于三千字的加更。另外两个殖民地的地图在制作了,今晚发在书评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