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同化实验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一百七十二章 :同化实验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06: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兰芳共和国最后的选择,自然是臣服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至少臣服于西班牙人还有得选,要是没有西班牙的支持,等待兰芳的就只剩下灭亡这一个结局了。

“吴外交官,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马德里皇宫内,卡洛一脸满意的微笑,和吴永祥达成了关于西班牙和兰芳合作的初步约定。

因为吴永祥是兰芳共和国的全权代表,所以双方合作条约的签订只需要他代笔签署即可。

至于兰芳共和国方面会不会毁约的问题,卡洛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在兰芳共和国打败荷兰人之前,他们一直都要面临来自荷属东印度群岛方面的殖民压力。

而他们打败荷兰人的时间,完全是靠西班牙来决定的。只要卡洛愿意,兰芳共和国完全能和荷兰人这么一直消耗下去,直到永远。

1875年2月12日,西班牙首相普里莫和兰芳全权代表吴永祥在一些媒体的见证之下,共同签署了关于《西兰双方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并且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绝大多数媒体对于兰芳共和国没有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西班牙为何会选择与没什么知名度和实力的兰芳共和国签约合作。

要说对此关注的国家,可能也就荷兰一个了。

因为兰芳理论上在荷兰的殖民范围之内,他们甚至名义上还臣服于荷兰的东印度群岛殖民地。

不过等荷兰人收到消息的时候,距离双方签署合作条约已经过去了好几天的时间。

荷兰人就算再不满,他们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毕竟西班牙从体量和综合实力方面都碾压了荷兰,除非荷兰还是那个统领着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联合王国,否则荷兰是无法和西班牙相提并论的。

但话又说回来,要是低地三国仍然一体,恐怕都不用西班牙和荷兰人竞争,会有列强出手让低地三国自己解散的。

处在英,法,德三国的夹角范围内,也就注定了这片地区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别说是列强级别的超级强国了,哪怕是地区性的强国,也是不允许存在的。

说白了就是英法德三方任何一方都不允许低地地区出现比自己还牛逼或者威胁到自己的国家。

普里莫首相在得知卡洛已经和兰芳共和国的代表商定完合作事项的时候,并没有表达出反对的意思。

毕竟这样的合作对西班牙来说是有利的,整份合作协议的绝大多数条款都能帮助西班牙更好的在加里曼丹地区进行殖民。

不过,对于兰芳共和国这个新收的小弟的忠诚问题,不管是卡洛还是普里莫首相,本质上都是不信任的。

无非就是荷兰更希望消灭这个国家,全面吞并兰芳共和国的土地。而西班牙希望控制兰芳共和国,在对抗荷兰人的同时,获得一个人口超过400万,并且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帮助。

不得不承认,东南亚这片土地天然适合种植农作物。

因为处于热带的原因,这里种植的水稻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粮食产量比温带地区提高了好几倍。

别看兰芳共和国只有400万的人口,他们生产的粮食足够1500万人吃一年以上的时间。

这是相当夸张的,也让兰芳共和国的农业成为整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是经济收入的大头。

对于西班牙来说,来自兰芳共和国的粮食产量能够很好的弥补东印度群岛,也就是菲律宾地区的粮食空缺问题。

让兰芳人为自己提供足够的粮食,西班牙人就可以将精力放到价值更高的农作物上,比如说橡胶或者其他的产业。

当然,兰芳共和国对于卡洛和西班牙来说,最大的作用并不是提供粮食产量和对抗荷兰,而是作为类似仆从国的存在,为西班牙提供更多的军队。

是的,卡洛就没打算放弃兰芳共和国。在卡洛对西班牙未来的战略计划当中,兰芳共和国将作为西班牙的永久仆从国,帮助西班牙开疆扩土,打造盛世帝国。

别看兰芳共和国目前只有400万的人口,但兰芳共和国背靠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人口只有400万的原因,除了荷兰人的不断殖民打压之外,还有就是那个人口大国并没有完全衰弱。

只要兰芳共和国打下不小的名气,肯定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口前来,从而让兰芳共和国的人口突破千万。

一个人口千万的国家对西班牙的作用会更大程度的提高,能组建的军队也会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

如此夸张的军队规模,别说是一个小小的荷属东印度殖民地了,哪怕是英国人心心念念的印度,都能造成不小的威胁。

当然,卡洛不会傻到真的去和英国人竞争印度。争不争的过暂且不提,西班牙的体量也不足以镇压印度这么大个国家。

但能够拥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军队,无疑能让英国人更加重视西班牙的存在,也能让西班牙更加放心地进行外交活动。

毕竟如果真正翻脸的话,就算最终胜利者是英国,英国也绝对会元气大伤。

再者,就算敌人不是英国,兰芳共和国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毕竟这个时代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充足的人口,不管是殖民开拓还是进行战争,都代表着足够的底气。

但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得实现对兰芳共和国的经济和军事双重控制。

想要达成双重控制是很困难的,毕竟兰芳共和国也不可能束手就擒。兰芳人也不是傻子,他们面对西班牙想要完全控制兰芳共和国的意图,肯定会更加防备,甚至产生敌视的想法。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就比如可以进行文化渗透,并且挑选一部分人才从小进行培养。

挑选一部分有天赋的兰芳共和国儿童,从小就在西班牙国内培养,长大成人并且从大学毕业之后再将他们放回去。

因为这些人从小在西班牙长大,他们会不由自主的亲近西班牙。等到这些人进入兰芳共和国的高层,兰芳共和国的亲西派也就逐渐形成并且掌握话语权了。

到时候西班牙只需要支持兰芳共和国中的亲西派,就能够影响甚至控制这个国家。

这也是后世某些国家惯用的套路。西班牙甚至不需要怎么露面,光靠兰芳共和国内培养的亲西派,就能够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再加上控制兰芳共和国的体量,确保兰芳共和国的人口一直维持在千万级别,就可以确保兰芳共和国不会对西班牙造成反噬。

甚至也可以通过当地的土著形成制衡,让兰芳共和国和当地的土著互相竞争,西班牙就可以高枕无忧。

双方的合作条约签订之后,吴永祥就作为外交大使留在了西班牙。

既然已经签订了相关的合作条约,那么接下来肯定是要和兰芳共和国展开进一步合作的。

至少在卡洛的目的没有达成之前,卡洛并不愿意看到兰芳共和国被荷兰人消灭。

目前西班牙和兰芳共和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交流方面。兰芳共和国也是相对落后的,自然不会有什么远洋交流的手段。

目前最急需解决的就是西班牙本土和兰芳共和国之间的交流问题。经过一定的商议,最终决定在兰芳共和国和西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之间建设有线电报进行联络。

兰芳共和国和西班牙本土之间的联系,基本就靠东印度殖民地进行转达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这个时代的科技就这样,可没有什么无线通话以及网络方面的技术。

之所以能够跨越大洋进行电报信息传播,还得靠着欧洲国家在大洋之间铺设的跨洋电缆。

而且跨洋电缆的技术也并不成熟,诞生到现在起也就十来年的时间。

这导致远距离的电报传播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些时候还会因为信号突然中断以及其他问题,导致接收的信息并不完整或者有误。

但没办法,已经是人类目前最有效并且最快速的远距离通信方式了。

除了利用跨洋电缆发电报之外,也就只能靠跨越千山万里亲自前往的方式进行消息传播了。

没过几天的时间,西班牙第一批支援兰芳共和国的武器装备就已经顺利装船,在吴永祥的注视之下缓缓进入大西洋。

为了表达西班牙支援兰芳共和国的诚意,这一批武器装备将会免费提供给兰芳共和国。

这么做卡洛和西班牙政府都不会亏,毕竟这是从原来军队淘汰的武器装备,都是一些落后的前膛枪和纸包子弹,连一门火炮都没有。

无非就是从西班牙向加里曼丹运输这批武器需要一定的运输费用,除此之外倒没什么额外的开销了。

之后兰芳共和国还想要购买武器装备的话,就必须得花费真金白银,或者用其他值钱的物资等价交换了。

不管是落后的前膛枪还是皇家军工厂最新的后膛枪,都在武器出口的名单之中。

毕竟兰芳共和国没有能力建设弹药的生产线,就算他们买了枪支,也必须依赖从西班牙进口的弹药。

通过出售武器装备的方式,将兰芳共和国进行更好的武装,也能分散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注意力。

跟随这批武器一同抵达兰芳共和国的,还有人数几十人的军事派遣团。

这支派遣团的目的,是帮助兰芳共和**队训练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可以对抗荷兰人的新军队。

一方面是兰芳共和**队的战斗力确实不行,另一方面是西班牙确实也需要对兰芳共和国进行军事渗透。

还有就是观察这些武器在战场上的真正表现了。虽然目前只向兰芳共和国运输了一批前膛枪,但谁能保证兰芳共和国不会向西班牙购买先进的后膛枪呢?

在兰芳共和国的军队中,也能演练西班牙军方对于军队编制的一些设想,帮助西班牙军队进行更好的改革。

真正的战争才是检验军队的唯一手段,目前西班牙缺少战争的历练,也就只能靠这样近距离观察战场的方式,增长一些经验了。

为了节省运输开支,在向兰芳共和国运输武器装备的同时,西班牙也会同时向东印度殖民地运输一批武器装备。

西班牙对加里曼丹的殖民扩张并没有停止,甚至战争也会无可避免的发生。为了以防万一,肯定是要对东印度的殖民军队进行武器弹药的补给的。

还有就是东印度殖民地的扩张计划。除了加里曼丹之外,卡洛还准备让东印度殖民地向新几内亚的方向进行扩张。

新几内亚是比加里曼丹还要大的岛屿,是仅次于格陵兰岛的世界第二大岛。

考虑到格陵兰岛已经相当靠近北极,气候寒冷不适宜开发的原因,新几内亚已经是面积最大的可开发岛屿了。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已经被英国和荷兰势力渗透的加里曼丹岛,新几内亚岛的大片土地仍然未被列强踏足。

西班牙完全有机会在新几内亚岛上占领一片土地扩张殖民地。不管是单独设立新的殖民地地区,还是将其并入已经统一的东印度殖民地,都是很好的选择。

这些地方不管是种植橡胶等经济产物还是开垦土地种植粮食,都能为西班牙带来巨大的收获。

或许光靠西班牙不足以开发这些地区,但要是利用兰芳共和国来开发的话,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未来西班牙人主力开发的地区仍然是非洲,特别是南摩洛哥地区。毕竟摩洛哥地区才是真正能本土化的地方,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殖民地,被本土化的概率很小,未来终究是要脱离西班牙的掌控的。

是的,卡洛对于这一点看的很清楚。

殖民地体系的崩溃是必然的,除非能阻止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好西班牙已经丢失了绝大多数殖民地,就算等到殖民地体系崩溃的那一天,西班牙的损失也没有那么大。

卡洛要做的,就是在殖民地体系崩溃之前,将西班牙的殖民地进行切割。能够本土化的就加大开发,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进行完全的本土化。

不能本土化的就尽可能利用其最后的价值,为西班牙换来更多的利益。

说起南摩洛哥殖民地,自成立以来的建设还是相当成功的。殖民地内南北贯通的铁路已经修建完成,这不仅极大程度的方便了殖民地内的物资运输,同样也加强了西班牙对于这片土地的控制。

摩洛哥的人口并不多,甚至比小小的兰芳共和国的人口还要少。兰芳共和国的人口刚满400万,摩洛哥的人口勉勉强强突破300万。

西班牙占领的土地并不小,阿加迪尔至塔塔一线以南到撒哈拉沙漠的所有土地都归属于南摩洛哥殖民地的范围内。

但这片土地的人口只有摩洛哥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大多数人口都位于最大的城市阿加迪尔,也正是目前南摩洛哥殖民地的首府。

这是一个坏消息,但同样也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人口只有30万不到的南摩洛哥殖民地,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发成古巴那样高度繁荣的地区。

甚至在未来长时间内,西班牙在南摩洛哥殖民地的投入都是亏钱的。要想让南摩洛哥殖民地像古巴那样源源不断的为西班牙产生收入,未来十年内是根本看不到的。

但同样也有好消息。因为南摩洛哥殖民地的人口稀少,西班牙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实验性的场地,用来探索同化摩洛哥人的可能。

作为非洲最特殊的地区,摩洛哥人是白色人口,和西班牙人是比较相似的。除了语言和宗教这两大最明显的差异之外,一个西班牙人和一个摩洛哥人穿着相同的服饰站在一起,还真的不太好分辨。

摩洛哥人口也不多,同化起来会比较容易。就算只能同化一部分,也能有效增加西班牙的人口,为将来西班牙的强大打好基础。

如果真的无法同化摩洛哥人,卡洛就只能选择一种比较强硬的方式,将这些摩洛哥人彻底赶出摩洛哥。

毕竟想要本土化摩洛哥的话,就必须得确保居住在摩洛哥的大部分居民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西班牙人。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真正的本土化,让摩洛哥成为西班牙的几个大区,而不是以殖民地的方式存在。

目前西班牙最主要的试点就在南摩洛哥殖民地的阿加迪尔。通过修建西班牙语言学校,大力传播天主教的方式,尽可能将这些摩洛哥人纳入西班牙的大怀抱中。

其次就是对这些摩洛哥人从小进行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将自己看作是西班牙人。

通过这样双管齐下的方式,尽可能的同化摩洛哥人。在西班牙尚未彻底占领摩洛哥之前,还有很长的时间来试验对摩洛哥人的同化。

等到完全占领摩洛哥的那一刻,这场试验也终究要有一个结果。摩洛哥人是去是留,摩洛哥地区到底该怎样处理,最终还得看这场同化试验的结果。

五千字二合一章节求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