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章 :动荡奥斯曼,暴躁巴尔干

1876年2月中旬,西班牙内阁政府表决通过的小学义务教育发展计划正式对外公开,并且开始执行。

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轰动,并且引发了西班牙国内大量民众的关注。

根据政府的文件和公告,这次以小学为主的义务教育将完全免除学费和学杂费,并且向小学在校学生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

政府在公告中还特意提到了一日三餐均由王室出资提供,这也让民众之间爆发了感激王室和赞誉卡洛的热潮。

民众们最关心的还是他们的实际利益。王室如果出资提供在校学生的一日三餐,这也代表着西班牙民众不用为自己的子女再负担在校的伙食费用。

一天的饭钱可能只是一笔小开支,但要是放眼整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六年,那可绝对不是一笔小开支。

对于西班牙的普通家庭来说,少一个人的一日三餐,就要少一大笔开支。这笔开支如果用到其他地方,则能够有效改善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卡洛当然也在时刻关注着西班牙的舆论情况。在得知民众纷纷对王室和自己感恩戴德之后,卡洛就已经明白他的这步棋下对了。

民众对王室越感激,王室的地位自然也就越稳固。这不仅关乎到卡洛,同样还关乎到以后的所有君主。

西班牙王室的地位越稳固,未来继任的国王也就越不用担心自己的王位。否则,任何一个小意外都有可能导致王位的颠覆,这也会让卡洛的辛苦布局付之东流。

在对外公布小学义务教育发展计划之后,教育部门就已经开始在马德里大区和加泰罗尼亚大区改建小学的计划。

马德里大区和加泰罗尼亚大区拥有西班牙最大的两座城市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这也是这两个大区成为义务教育试点的地方。

但也正因为如此,马德里和加泰罗尼亚的人口并不少,加起来超过200万人。

如何顺利的推进义务教育的运行,并且在义务教育推行的过程中解决所有问题,这是教育部门需要时刻关注的。

要是在义务教育试点推行的过程中发生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将会影响义务教育在全国的推行。

不只是教育部门对马德里和加泰罗尼亚的义务教育试点非常关注,民众们对此也相当关注。

虽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都拥有大量的工人,但这个时代的普通工人收入并没有那么高。完全免除学费和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对于西班牙的工人和农民阶级来说,拥有极高的吸引力。

两个试点地区的义务教育推广,由教育部门和马德里及加泰罗尼亚的大区政府互相合作。

卡洛也特意嘱咐过教育大臣杰拉德威尔逊和副首相卡诺瓦斯,要求政府在小学改建工作当中严格把控建筑质量,杜绝任何危楼再利用的现象。

一旦发现有任何危楼再利用或者豆腐渣工程的现象,以及在义务教育推广过程当中出现任何贪污**的现象,内阁政府和上议院将以最快的速度严肃处理,并且追责涉及以上事件的所有官员。

杰拉德威尔逊和卡诺瓦斯伯爵自然不会把卡洛这次的吩咐当做一次普通的谈话。从卡洛的面部表情也能看出,在说出一旦发生就即刻从重处理之时,卡洛的态度绝对是认真的。

两人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不仅多次嘱咐手底下的官员严格把控改建和新修建的小学质量,并且还亲自前往改建现场进行监督,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

但凡出现以上任何事件,就算原因和他们无关,他们肯定也是要背负一定的责任的。

更重要的是,在卡洛已经提前吩咐的情况下还出现意外,这会让他们失去卡洛的信任。

在现有西班牙内阁政府的体制下失去卡洛的信任代表着什么,其实已经不用多说了。

哪怕身为副首相的卡诺瓦斯已经是妥妥的下一任首相人选,但要是他因为小学建筑质量问题失去卡洛的信任的话,恐怕他所拥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在普里莫首相不出,塞拉诺大公不站出来反对卡洛的前提下,目前的西班牙政府就是由卡洛一个人说了算。

卡洛已经在民间具备了极高的声望,这也是卡洛通过上下两院把控政府的底气。别说是羽翼未丰的卡诺瓦斯伯爵了,就算是普里莫首相重新步入政坛,也不一定能和卡洛抗衡。

当然,这是在只涉及政治斗争的情况下。要是斗争激烈引发了军队的调动,那就会演变成新一次的西班牙内战,结局自然也就不好说了。

教育部门的动作很快,仅用了三个月出头的时间,改建完成的小学数量就已经达到了十几所。

当然,所谓的改建流程其实非常简单。

第一步就是挑选适合作为小学校区的建筑,第二步就是完成清扫并且分隔出一个个教室和宿舍。

期间最大的动作就是把破损的窗户和门重新修补,这也是改建小学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

甚至这三个月的时间有一半用在了寻找建筑方面,真正的改造工作只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

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在今年九月之前,两个大区有希望改建出超过60所小学,义务教育也可以在两个大区正式启动。

60所小学肯定是不够的,但前期学生们挤一挤也不是不行。在学校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优先招收6到12岁的适龄儿童。

等到学校数量足够之后,再可以将招生范围开放至所有年龄段。

是的,西班牙的小学义务教育将会开放至所有年龄段,哪怕是成年人也可以参加小学义务教育。

但为了公平,同样也是为了6到12岁真正年龄的小学生健康的发展,这些年龄较大的“小学生”并不会和12岁以下的小学生处于同一所学校。

毕竟6到12岁的真正小学生和十几二十岁的青年相比,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奖学金的竞争肯定会陷入劣势。

在教育发展的同时,1876年5月,欧洲的局势也有了稍微的变化。

倒不是欧洲列强,而是曾经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国内的变动。

因为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又掌控着欧洲极其重要的海峡君士坦丁堡海峡,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变动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密切关注,又以英国,奥匈帝国和俄国最为甚之。

其实也很好理解。奥匈帝国和俄国对巴尔干半岛有着各国皆知的野心,而巴尔干半岛的主人正是奥斯曼帝国。

英国人对君士坦丁堡海峡周边的局势也相当关注,毕竟欧洲搅屎棍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奥斯曼帝国局势的变动源自帝国的衰弱。这个曾经横跨三洲不可一世的庞大帝国,目前早已变成了腐朽孱弱的老者。

帝国虽然还维持着最后一口气,但也就只是吊着一口气而已。相较于欧洲传统列强来说,奥斯曼帝国如同一块带分割的肥肉,还是毛都被剃干净的肥肉,根本不扎嘴。

早在去年年底,因为小亚细亚半岛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大饥荒的原因,就引起了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混乱。

但欧洲各国只是密切关注奥斯曼帝国的局势,彼此之间又呈互相钳制之势,没有任何一个列强有信心在其他列强关注之下干涉奥斯曼帝国的局势。

但自从今年五月起,奥斯曼帝国的局势再次迎来了变动。

时任奥斯曼苏丹的阿卜杜阿齐兹被以米德哈特为首的奥斯曼帝国有识之士废黜,改立穆拉德五世为奥斯曼苏丹。

这原本只是奥斯曼帝国内部的一次权力更迭,按理来说不会引发局势的变动。

奥斯曼民众所希望的是一位能带来新的宪法的苏丹,让奥斯曼帝国走向君主立宪制,变得更加民主,并且推动改革,使国家走向复兴和强大。

按道理来说,穆拉德五世受法国的影响极深,是有希望完成上述步骤的。

但偏偏穆拉德五世对奥斯曼帝国北边的邻居沙俄帝国并不感冒,甚至非常敌视。

一位敌是沙俄帝国的奥斯曼苏丹,这自然引起了俄国人的关注和不满。沙俄帝国早就想掌控君士坦丁堡海峡来控制黑海舰队前往地中海的出海口,自然对奥斯曼帝国的混乱幸灾乐祸,甚至巴不得奥斯曼帝国越来越乱。

一位敌视沙俄帝国的奥斯曼苏丹明显是很好的借口,这也让沙俄帝国在外交方面更加积极的介入奥斯曼帝国的事务,比如支持同为斯拉夫兄弟的塞尔维亚独立。

奥斯曼帝国的混乱并不只俄国在关注,英国和奥匈帝国同样也在关注。

俄国毫不掩饰的介入巴尔干的事务,这让同样对巴尔干相当渴望的奥匈帝国十分不满,并且表达了与沙俄完全相反的态度,那就是更支持巴尔干保持现状,毕竟一个腐朽的奥斯曼帝国更加利于奥匈帝国渗透巴尔干。

其实早在去年下旬,俄国外交大臣戈尔查科夫就和奥匈帝国展开了秘密商谈,商讨关于俄奥两国共同向奥斯曼帝国施压,迫使其允许起义频发的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二省实现自治。

奥匈帝国自然明白俄国的打算,因此没有同意俄国外交大臣的提议。

眼下俄国人大力支持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起义,自然引起了奥匈帝国的忌惮和防备。

奥匈帝国最强大的盟友是德国,但德俄奥三国又处于三皇同盟的状态。德国在此方面的外交态度很是模糊,既不支持俄国介入奥斯曼帝国,又不支持奥匈帝国维持原状,处于一种比较中立的态度。

奥匈帝国只能转而将自己的目光放在另一个盟友的身上,那就是已经初步实现改革的西班牙。

虽然西班牙也是一个极度衰弱的帝国,但目前的改革已经让西班牙回血,称一句欧洲强国并不为过。

在德国并不直接支持奥匈帝国的情况下,奥匈帝国最能靠得住的盟友也就只有西班牙了。

当然,奥匈帝国维持巴尔干现状的希望肯定不会只放在西班牙的身上。最主要的还是一点,那就是英国人并不愿意看到俄国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范围,更不愿意看到俄国人掌控君士坦丁堡和海峡。

在奥匈帝国的外交大使联系西班牙政府之后,内阁又紧急召开了会议,并且邀请卡洛参加。

对于这段历史,卡洛也是有所耳闻的。最终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还是爆发了一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作第十次俄土战争。

历史上的第十次俄土战争以俄国的胜利为结局,但战果却被英奥俄三国共同瓜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战争让奥匈帝国获得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也变相的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非常著名,那就是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被刺杀。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的一座城市,而皇储斐迪南被刺杀的原因,则源自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关于波黑两个省份之间的冲突。

奥匈帝国方面希望西班牙履行盟约,在外交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奥匈帝国有足够的底气反对俄国对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强行干涉。

卡洛熟知这段历史的发展,自然也明白奥匈帝国是没有参与这场战争的。只是在外交层面支持奥匈帝国,对西班牙来说是没有任何损失的。

虽然这会得罪俄国,但俄国在欧洲的最东边,西班牙在欧洲的最西边,两国之间也没有任何利益瓜葛,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更何况沙俄帝国的寿命也不长了。奥斯曼帝国是一个腐朽的古老帝国,沙俄帝国又何尝不是呢?

并不彻底的改革给沙俄续了一口气,但这口气能维持多长的时间,卡洛心中是十分清楚的。

别看欧洲五大传统列强表面数据十分夸张,实际真正强大的国家就只有三个,那就是英法德。

英法德在工业和经济方面均碾压俄奥两国,也是目前世界前三的强大列强。

俄国打赢了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但最终却不得不向奥匈帝国以及英国退让,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俄国的衰弱和英国的强大。

要是巴尔干半岛的争端只有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参与的话,俄国甚至有信心在打赢奥斯曼帝国之后和奥匈帝国开战,完全掌控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但可惜,奥匈帝国背后站着德国,奥斯曼帝国背后又站着英国。俄国想要完全掌控巴尔干半岛极其困难,正如同现在的西班牙想要掌控直布罗陀一样。

经过内阁会议讨论之后,西班牙政府正式给出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同意在外交层面支持奥匈帝国,支持列强不干涉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得到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之后,奥匈帝国政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西班牙比不上欧洲五大传统列强,但在欧洲也绝对是强国。

西班牙的外交支持对奥匈帝国来说还是很重要的,相信也能让俄国在对巴尔干半岛进行谋划的时候,更加慎重的考虑一些问题。

在奥匈帝国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卡洛已经在让军工厂准备生产一批新的武器装备和火炮炮弹了。

第十次俄土战争的规模相当庞大,双方动用的军队人数超过百万人,火炮数量超过4000门。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出现了大兵团的较量,装备了有膛线的枪炮,并且利用了铁路和战地电报进行通讯。

这也让战场的规模变得更加庞大,战争方式也较之前的战场有所变化。这场战争的战斗以及宽的正面较量和较大的纵深为特点,是值得西班牙军队学习的。

而交战双方也必定会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对于西班牙的军火工厂来说,这是一次潜在的出口军火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