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零三章 :印度女皇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零三章 :印度女皇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06: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英国,除了经济危机卷土重来这个大新闻之外,还有一个新闻也引起了英国民众的热议,那就是在五月份颁布的《女皇称号法案》(The Royal Titles Bill)。

这份法案让维多利亚女王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头衔,那就是印度帝国的女皇。

虽然英国被称作大英帝国,但英国统治者的头衔实际上是英国国王或者女王。在欧洲帝国林立之际,英国作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目前也终于向帝国这个等级迈进了一步。

但相较于欧洲其他帝国的头衔来说,印度女皇这个头衔是有些尴尬的。

欧洲其他国家的帝国头衔,沙俄帝国号称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头衔,奥匈帝国则是由原本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立的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合并而来。

德意志帝国虽然只是德意志地区的帝国,但德意志地区曾经拥有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具备合理法理的帝国头衔。

反倒是英国人准备了许久的印度女皇,其头衔法理反而来自于印度地区上一代统治者莫卧尔帝国。

从帝国头衔法理上,所谓的印度帝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帝国称号是完全不成正比的。欧洲又是极其重视法理的地方,这也让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面临许多压力。

印度女皇这一称号,最早来自于印度地区的土邦统治者对英国女王的代称。当英国统治印度的方式从东印度公司转变为东印度殖民地的时候,身为英国女王的维多利亚,也开始坚信自己就是印度的女皇。

从十多年前开始,维多利亚女王就已经习惯了印度女皇的称号,并且将印度的土地作为自己统治下的帝国的一部分。

1872年6月,东印度殖民地使者向维多利亚女王匍匐敬礼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就使用过印度女皇的自称:“作为印度的女皇,我拒绝接受这样的礼仪。”

维多利亚女王公开对印度女皇称谓的接受和喜爱,让部分贵族励志推动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印度皇位。

早在三年前,维多利亚女王的秘书弗雷德里克庞森比就曾经公开向格兰弗伯爵提议,给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印度女皇的头衔。

而弗雷德里克庞森比给出的理由是,印度女皇这一头衔很久之前就被用于代指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只是没有进行公开的宣告。

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的秘书,弗雷德里克庞森比是不可能大肆传播一些女王不同意的思想的。

这也代表着,加冕为印度女皇是维多利亚女王本人的意见。

让维多利亚女王如此着急成为女皇的原因,除了她对于这样名头的喜爱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他的女婿弗雷德里希威廉尼古拉斯卡尔已经从普鲁士王储升格为德意志帝国皇储,而他的父亲威廉一世从普鲁士国王升格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等将来自己的女婿继承皇位,自己还只是英国的女王,在头衔等级上,不是比自己的女婿低了一等吗?

在欧洲五大传统列强国家当中,德国、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都是帝国等级,法国是共和国不算在其中。

综合实力最强大的英国反而只是一个王国,这也是维多利亚女王不满意的一点。

也正因为如此,哪怕英国国内阻力重重,维多利亚女王还是凭借着头衔法案加冕为印度帝国女皇,成为欧洲各国统治者中第四位具有皇帝头衔的君主。

英国在忙着为自己的女王加冕女皇头衔,英国的死对头法国也没闲着。

在美国即将迎来建国100周年之际,法国国内宣布向美国赠送一尊代表着自由的雕像。这座雕像在后世非常著名,正是代表着美国自由象征的自由女神雕像。

这一提议由法国政治知识分子爱德华德拉布拉耶在1865年提议,并且得到了包括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内的许多法国人的帮助,还得到了法美两国政府的许可。

也正是在这一年,巴托尔迪开始了建造雕像的工作。仅用了很短的时间,他就雕刻完成了自由女神像手举的火炬,并且将火炬由法国运往美国,参加在费城举行的百年纪念博览会。

百年前美国独立的时候,法国人就曾出了大力。而百年后的法国人也费尽心思的向美国赠送了后世著名的地标自由女神像,法国对美国可谓恩深义重。

1876年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是比较忙碌的一年,对西班牙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卡洛密切关注着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按目前的俄国人似乎没有发动战争的打算。

英国人在给维多利亚女王的头顶增添了一顶印度女皇的头衔之后,又着急忙慌的准备在英国的加冕典礼。

毕竟这可是印度的帝国头衔,如果加冕典礼不在印度举行的话,所谓的帝国头衔也就没什么存在感了。

也不得不佩服英国人对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关注。在自家已经如此忙碌的前提下,英国人还能密切关注巴尔干半岛的局势,甚至按时的完成对奥斯曼帝国的物资援助,帮助奥斯曼帝国稳定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眼见巴尔干半岛打不起来,卡洛又将目光放回了西班牙国内,一边修改着西班牙存在问题的法律,一边加快西班牙的发展进度,朝着让西班牙再次伟大这个目标前进。

对于西班牙来说,这几年的发展还是有很多的好消息的。

首先是铁路里程方面。

距离上一次五年计划结束已经过去两年多的时间,西班牙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成就还是相当喜人的。

进入第二次五年计划以来,每年平均建造的铁路里程超过550公里,这也让西班牙现有的铁路里程达到了惊人的8875公里,有希望在今年将铁路总里程提高到9000公里以上。

按照目前铁路建设的速度来看,西班牙铁路总里程破万100%会在第二次五年计划内完成,甚至有希望超额完成第二次五年计划所制定的1.1万铁路公里里程的目标。

在铁路里程方面,西班牙已经超过了曾经和自己半斤八两的意大利,正在朝着欧洲五大传统列强奋起直追。

铁路里程的建设带来的并不止交通方面的便利,还有铁路相关的附属产业的一系列提升。

通过辐射这些附属产业,刺激西班牙经济的总体增长,才是修建铁路明面上看不到的好处。

至于明面上能看到的,其实也有很多。包括方便西班牙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货物运输,方便西班牙政府更快速有效的掌控各大区,以及刺激人口流动等等,这些都是铁路带来的好处。

西班牙的铁路总里程并没有算上殖民地修建的那些简易铁路。要不然,目前西班牙势力范围内的铁路总里程早就突破了上万公里。

目前西班牙的殖民地可以分为古巴殖民地,南摩洛哥殖民地,几内亚和刚果殖民地以及菲律宾殖民地。

西班牙在这四大殖民地都建造了大量的铁路和公路体系,其中古巴和菲律宾的铁路是里程最长的。

不过伴随着古巴重要性的降低,以及新占领了南摩洛哥殖民地和刚果领地之后,西班牙在殖民地建设铁路的重点就放到了非洲地区。

古巴和菲律宾的铁路虽然也在建设,但建设的力度和投入资金的比例相较于其他两个非洲殖民地来说,明显是更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军事指导团抵达兰芳之后,也策划了关于连接兰芳共和国和西班牙占领区的铁路建造计划。

兰芳共和国和西班牙占领区分别位于加里曼丹的西南部和东北部,想要建立连接两个地区的铁路是比较困难的。

铁路走最南边穿过荷兰人的殖民地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代表着两个地区之间的铁路建设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走北边穿过砂拉越王国和文莱,要么就走加里曼丹中部,穿过原始森林之后再沿着布隆岸苏丹国一直北上,连接西班牙控制的土地。

走北边会经过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走中部又会经过加里曼丹岛中部的伊兰山脉,这也让兰芳共和国和西班牙控制下的菲律宾殖民地铁路相连的计划很难实现。

好消息是,在军事指导团的帮助之下,兰芳共和国的新军训练的相当顺利。经过了一年的训练,这支人数大约2万人左右的军队,已经正式成为了兰芳共和国的主力军队。

在军队训练期间,当地的土著和荷兰人也不是没找过麻烦。但因为人数不多的原因,很快就被新组建不久的新军打败。

毕竟是一支人数两万人,并且全部使用火枪和大炮的军队。虽然武器装备比不上欧洲国家的主力军队,但在加里曼丹,和那些土著相比还是绰绰有余的。

土著的军队中大部分都是冷兵器,很少存在热武器。就算装备了热武器,土著士兵也很难弄明白热武器应该怎样使用。

土著所拥有的火枪和大炮也基本都是英国和荷兰出售给他们的,这也代表着他们极度依赖来自英国和荷兰的弹药补给。

就算他们能够学会如何使用枪支和火炮,在子弹和炮弹耗尽之后,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办法。

而英国本土和荷兰本土距离加里曼丹岛相隔了上万公里,这也代表着这些土著能获得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是有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对兰芳共和国训练的两万新军起到威胁,除非荷兰人愿意亲自出马,并且在发动战争之前就向殖民地率先运输一批武器弹药。

菲律宾殖民地这边,在统一了整个菲律宾地区之后,西班牙对菲律宾殖民地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投资。

不仅加强了铁路的建设,确保了殖民政府对殖民地的掌控,还投资了一些种植园和矿场,让菲律宾殖民地产生足够的利益。

对于菲律宾殖民地的管理,西班牙政府采取了分化和打压的策略。

将那些新纳入统治的土著和原本就归属于菲律宾殖民地的土著分隔开来,并且让原本就属于菲律宾的土著享有一定的特权。

这样一来,菲律宾的土著就不是铁板一块,更加利于西班牙的统治。

那些获得特权的土著想要维持自己的特权,就必须得支持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同时对抗那些没有特权的土著。

而那些没有特权的土著面对的是有特权土著的打压,他们也会将自己的仇恨转嫁到那些有特权的土著身上。

通过分化和打压的方式,让原本应该仇视西班牙殖民者的菲律宾人内部分化为两派,确保他们不会联合起来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其实在卡洛的构思当中,兰芳共和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虽然目前通过分化菲律宾土著的方式也能有效的掌控菲律宾,但这么做终究只是暂时的。

菲律宾土著之间是没有太大的矛盾的,他们的仇恨迟早还会回到西班牙殖民者的身上。

但要是兰芳共和国也加入其中,就会演变成兰芳人和菲律宾人之间的矛盾。

因为民族和文化不同的原因,这两个民族很难联合在一起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西班牙也能通过掌控这两个民族稳定自己在菲律宾的统治,并且让这两个民族都成为自己的打手。

未来的一战和二战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战争的。西班牙本身的人口并不多,如果能通过菲律宾和兰芳人提供大量的仆从军队,就能够减少西班牙本土人口的损失。

而这些仆从军队的损失对西班牙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哪怕战损比差一点,只要能有贡献,组建军队的花费都丝毫不亏。

人力损失的多少也关乎到战后利益的分配问题。法国在一战中的损失不可谓不惊人,差点打没了法国一代人。

造成的经济和农业损失更加惨重,直到一战结束十多年后,法国才逐渐从一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但也只是从阴影中走了出来而已。战争损失的都是青壮劳动力,对国家的影响不是十多年就能够弥补的。

后世法国从一个欧洲传统白人国家变成黑人占据人口大多数的染色国家,和一二战中的巨大损失也是有着一定关系的。

一战法国损失了太多的人口,导致法国不得不依赖殖民地的劳动力补充本土的人力需求。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大量的白人被染色,法国最终也变成了一个被黑人反客为主的代表国家。

对于卡洛来说,他可不希望看到西班牙被染色的那一天。也正因为如此,如何在战争中尽可能减少西班牙的人力损耗,这是卡洛需要百般思考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