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零八章 :主战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和英国政府因为加冕典礼的欢声笑语不同,位于东欧的沙皇政府,此时的气氛是相当严肃的。

作为列强之中唯一一个东正教国家,东正教和沙皇俄国的关系远比其他列强和天主教以及新教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俄国政府一直主张大斯拉夫主义,维护东正教信仰的群体,保护同为斯拉夫民族的同胞。

巴尔干半岛上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塞尔维亚恰好满足两个条件,既是斯拉夫民族,同样也是东正教。

对于沙皇俄国来说,绝不可能放弃对塞尔维亚的支持。这不仅是为了打通黑海到地中海的通道,同样也是为了顺应自己的大斯拉夫主义,维护沙皇俄国扩张的理由。

对于这一点,英国和奥匈帝国明显低估了俄国的决心。对于沙皇俄国来说,这是完全不能退让的事情,也是值得放手一搏的。

沙皇俄国的政府会议上,官员们面色严肃的进行着讨论。

虽然有着俄国的支持,但塞尔维亚等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反抗还是陷入了劣势,甚至有被奥斯曼帝国彻底平复的可能。

这对俄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要是放任塞尔维亚等反抗势力被奥斯曼帝国消灭,不仅会破坏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同样也会让沙皇俄国颜面大失。

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对于目前的俄国来说,或许一场战争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都说说看吧,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塞尔维亚击退奥斯曼帝国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色铁青,将目光看向了自己所信任的大臣们。

1818年出生的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年满59岁,整个人看起来垂垂老矣。但衰老的年龄并不能减少亚历山大二世的野心,在他的统治期间,沙皇俄国的国土扩张了上百万平方公里,这对亚历山大二世来说是值得歌颂的功绩。

当然,要说亚历山大二世最为出名的举措,那当然还是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被民众们亲切的称为解放者。

只可惜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并没有那么坚定,反而让俄国政府走向新的混乱。

改革派以为更支持自由主义的亚历山大二世是改革的曙光,但亚历山大二世的有限改革明显让他们失望了。

在对俄国进行并不坚定的有限改革的同时,亚历山大二世残酷的镇压了俄国的革命运动,让自己陷入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站在了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对立面。

保守派对这位沙皇的不满只会隐藏下来,等待时机再进行释放。而改革派的不满会导致一些更加极端的人采取更加极端的办法,就比如对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刺杀。

早在几年前,革命者就策划了对沙皇的刺杀。虽然没有成功,但屡禁不止的刺杀行动确实让亚历山大二世苦不堪言。

对于亚历山大二世本人来说,塞尔维亚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同样也是他的一次机会,一次让沙皇俄国大肆扩张的机会。

只要完成了国土的扩张,亚历山大二世就有机会挽回自己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一来,他仍是那个被民众所信任和爱戴的沙皇,革命者的刺杀也将迎刃而解。

面对着亚历山大二世的询问,大臣们当然知道亚历山大二世本人的态度。

改革后的沙皇俄国仍然是一个**的君主制国家,作为沙皇的亚历山大二世有着无与伦比的至高地位和权威。

既然已经清楚亚历山大二世本人的态度,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好办了,那就是顺应亚历山大二世的态度,推动俄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

“沙皇陛下,我认为我们应当开始准备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除非我们愿意看到塞尔维亚再次被奥斯曼帝国吞并。”亚历山大二世最近才提拔上来的大臣率先开口,表达了自己支持战争的态度。

亚历山大二世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要的就是政府中支持战争的声音:“军方对于这场战争有过考虑吗?

如果此时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我们有几成胜算呢?”

亚历山大二是询问的当然不只是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而是在英国人大力支持奥斯曼帝国,甚至有可能为此加入战争的情况下。

更何况,关注巴尔干半岛局势的也并不止大英帝国一个。奥匈帝国同样关注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对沙皇俄国来说同样也是个麻烦。

“沙皇陛下,只要德国人不支持奥匈帝国,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反对我们而加入这场战争当中。

如此一来,我们只需要应对有英国支持的奥斯曼帝国。在英国不加入战争的情况下,我们当有十成的胜算。奥斯曼帝国绝对不是俄国的对手,哪怕有大英帝国的支持也是如此。”陆军大臣信誓旦旦的对亚历山大二世回答道。

虽然俄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俄国此时仍然是欧洲最强大的五个国家之一。

奥斯曼帝国完全不是俄国的对手,就像塞尔维亚完全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对手那样。

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的,哪怕有其他列强国家的支持,也根本无法抹平这种实力差距。

除非大英帝国愿意为了奥斯曼帝国加入到这场战争当中,但英国人真的会加入战争吗?恐怕有大概率不会。

按照英国人搅屎棍的性格,英国只会大力支持奥斯曼帝国抗衡俄国,最多挑拨奥匈帝国动用武力支援奥斯曼帝国,自己大概率不会以身犯险。

英国人凭借着自己搅屎棍的性格让欧洲保持了长时间的混乱和互相竞争,但这同样也是沙皇俄国的机会。

只要英国人不亲自加入到这场战争当中,俄国人是不把奥斯曼帝国放在眼中的。

再加上还有着巴尔干众民族的支持,这场战争或许只需要简短的时间就能够打赢,俄国也将获得自己心心念念的黑海出海口,以及获得掌控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机会。

这对于俄国一直推动的大斯拉夫主义同样是很好的预兆。如果能够通过这场战争获得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人的支持,沙皇俄国的大斯拉夫计划将初步完成。

掌控了巴尔干半岛的沙皇俄国,是绝对有资格重新站在世界之巅的。到时候,哪怕是海军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也不敢保证能100%正面击败掌控巴尔干半岛的沙皇俄国。

听到陆军大臣的汇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下达了自己的决定:“

从即刻开始,俄国将进入战争准备状态。军队随时准备出动,当塞尔维亚无法抵抗奥斯曼帝国进攻的时候,就是我们出兵奥斯曼帝国的时候。

东正教的信徒绝对不允许异教徒的欺凌,斯拉夫人也绝对不允许异族人的凌虐。巴尔干半岛是斯拉夫人的土地,应当由斯拉夫人自己做主。”

“遵命,沙皇陛下!”诸位大臣纷纷严肃的点了点头,不敢对沙皇的命令有丝毫不满。

随着亚历山大二世一声令下,整个俄国进入了紧张的战争准备当中。

对于俄国这个领土高达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庞然大物来说,战争准备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

哪怕只是动员一部分军队,所需要的时间往往也高达好几个月。

这其中除了领土太过庞大的原因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沙皇俄国的政治体系太过腐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太过迟钝。

确实也有科技比较落后的原因,但其他国家在战争动员的时候,需要的时间并不像俄国这么久。

德法这样的列强国家都可以做到在一个月内动员超过20万的军队奔赴边境,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动员国内所有的军队。

但对于俄国来说,一个月的时间调动十万军队都不够,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动员20万以上的军队。

这还是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原因。要是战场在远东的话,给俄国一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将几十万军队运输到远东战场。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历史上的俄国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输给了日本,有很大原因是俄国后勤糟糕,很难向远东战场输送兵员和其他物资。

日俄战争确实是日本证道列强的战争,但日本的敌人只是半个俄国,甚至连半个都不到。

这也是战争后的日本虽然被承认为列强,但却只能位居末等列强的原因。

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改革成为一个强大的列强国家,这对日本这个相当落后的东亚国家来说是一个奇迹。

但不可否认的是,被承认为列强的日本还是有着很多的缺陷,特别是在工业和经济方面。

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时期,日本的工业在列强之中都只是中等偏下。再加上日本国内缺少矿产资源的原因,让这个国家难以像德美这些新兴的列强国家那样快速发展。

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命令之下,俄国的战争机器如同迟暮的老人一般开始启动。

与此同时,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在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动员了超过28万的军队,由阿卜杜勒克里姆纳迪尔巴夏将军指挥。

在奥斯曼帝国的亚洲部分,还拥有超过12.6万的军队,由将军穆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指挥。

欧洲和亚洲的军队加起来超过40万人,拥有超过850门火炮,如此规模的陆军力量也算是相当强大了。

虽然无法和列强国家相提并论,但这些陆军力量对抗塞尔维亚等掀起叛乱的巴尔干民族,说是碾压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也就是塞尔维亚等民族对奥斯曼帝国的愤怒情绪太过激烈,这才导致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

再加上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纪律水平和整体战斗力方面并没有那么强大,让这场本来应该一边倒的战争变成了双方持久性的拉锯战。

虽然英国为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提供了一批步枪和一些比较稀缺的战略资源,但这仍然无法有效提高奥斯曼帝**队的实际战斗力。

而塞尔维亚和其他民族的军队那边,俄国提供的装备数量更少,质量更差,但他们却凭借这些装备爆发了极其强悍的战斗力。

也正因为奥斯曼帝**队在这场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俄国下定决心干涉这场战争,并且以极快的速度解决奥斯曼帝**队,迫使英国政府同意俄国已经击败奥斯曼帝国的事实。

虽然战场上的奥斯曼帝**队表现糟糕,但不管是奥斯曼帝国还是背后的大英帝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

在奥斯曼帝**队不计伤亡的进攻之下,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塞尔维亚等反叛势力已经被逼到墙角。

或许不用一年的时间,奥斯曼帝国就能彻底结束这场战争,重新确定对塞尔维亚等民族和地区的统治性地位。

这也是英国人放心大胆的举行维多利亚女皇的加冕典礼,并且减少了对巴尔干半岛关注的原因。

局势可谓是一片大好,英国政府对奥斯曼帝国的援助甚至都已经减少了。

毕竟经济危机在影响着大英帝国,能减少支出的地方,自然是减少为好。

只是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不知道的是,俄国内部已经在准备着战争了。俄国还将准备战争的消息告知了塞尔维亚等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让这些南斯拉夫人不由得为之一喜。

在好消息的加持之下,巴尔干民族抵抗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也变得更加激烈,甚至还将奥斯曼帝**队逼退了好几公里。

可惜的是,沙皇俄国对巴尔干民族的装备支持也在逐渐的减少,毕竟这些装备是要投入到自己的军队来打这场战争的。

武器装备的支援和俄国的亲自下场,巴尔干民族自然知道哪一个选择对自己更加有利。

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门的内哥罗人翘首以盼,完全不顾正面战场己方已经节节败退的局势。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巴尔干半岛局势愈加糟糕的状况下,俄国终于决定了,那就开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