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劳工和粮食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一十六章 :劳工和粮食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06: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视察完巴塞罗那工业基地的建设之后,卡洛从巴塞罗那乘坐火车,途经萨拉戈萨返回首都马德里。

西班牙的铁路建设到目前为止是相当顺利的,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萨拉戈萨和巴伦西亚等重要城市已经全部通了铁路,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之间的铁路还采用了运输能力更强的复线铁路。

虽然这加大了西班牙在铁路方面的成本,但效果也是相当良好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例从马德里开往巴塞罗那的火车开动,再等一会儿就会有从巴塞罗那到马德里的火车往返。

马德里到巴塞罗那的火车线路也是目前西班牙最繁忙的火车线路,被西班牙政府誉为西班牙经济往来的桥梁。

因为西班牙北部梅塞塔高原的影响,让西班牙建设铁路变得更加困难。西班牙的铁路网络必须绕过高耸的山脉和高原,从山脉中间的谷地穿过。

这不仅增加了西班牙建造铁路的难度,同样也增加了西班牙建造铁路的伤亡率。

这个时代修建铁路对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但铁路的修建也同样代表着大量工人的死亡。

在这个一切运输都靠人力的时代,铁路的建设从来没有那么温和。西班牙这几年来建造了大量的铁路,同样也承受了大量的工人伤亡。

之所以每年都从国外引进一部分移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利用这些国外移民来建造铁路。

西班牙国内的人口并不多,修建铁路的伤亡能避免还是要避免的。这些外来移民因为没有西班牙国籍的原因,他们想要挣到足够的钱,就只能去修建铁路或者当矿工。

这些活虽然比较累,但西班牙政府已经明令禁止了这些场所下克扣工人薪水的行为。只要他们愿意在这些地方卖苦力,绝对是能挣到钱的。

也正因为如此,西班牙的矿场和铁路建造现场吸引了大量的劳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的劳工。

西班牙人有更多的机会,他们可以进入工厂或者其他企业,自然也不会和这些外来劳工争抢这些死亡率较高的工作。

卡洛和西班牙政府也将外来劳工的数量限制在一定的比例,确保这些劳工不会对西班牙的失业率造成太过严重的影响。

虽然用外来劳工来填铁路建造伤亡的坑是很好的选择,但要是因为外来劳工太多从而影响了西班牙人找工作的机会,那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也是西班牙严格限制外来移民数量的原因,要是外来移民数量太多的话,真正的西班牙人就不好找工作了。

卡洛是西班牙的国王,自然应当优先考虑西班牙人的利益。至于这些外来的移民,除非他们快速皈依天主教并且认可自己是西班牙人,否则谁会去在乎他们的感受呢?

虽然卡洛和意大利以及俄国都签署了相关的人口引进协议,但这些引进的意大利人和俄国人干的都是苦力活。

卡洛可不会让他们和西班牙人去抢工作,这不仅会激起本土西班牙人和外来移民的矛盾,同样也会让身为外来人的卡洛处境更加尴尬。

在其位,谋其政,卡洛还是知道这句话的含义的。当成为西班牙国王的那一刻,卡洛就应该忘记自己是意大利人的事实,尽可能为西班牙人的利益考虑,这样才能坐稳自己的王位。

巴塞罗那到萨拉戈萨的铁路几乎都是平原和较矮的丘陵,火车的前进速度还是很快的。

但到了萨拉戈萨之后,铁路就进入了伊比利亚山脉,火车的前进速度也放缓了一些。

进入伊比利亚山脉之后,卡洛时常能看到铁路线周边建造和修缮铁路的工人。这些工人有少部分是西班牙人,大部分都是外来的移民和劳工。

虽然修建铁路比较苦,伤亡率也比较高,但铁路工人的工资也是相当高的。

西班牙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31比塞塔,但铁路工人的平均薪资已经达到了145比塞塔左右,这也是这些外来移民和劳工愿意当铁路工人的原因。

如果因为修建铁路负伤或者死亡的话,他们的家人也能拿到一部分补偿。虽然这些补偿并不多,但比那些只会剥削不懂任何补偿的资本家要好很多。

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就是剥削和奴役,对于这些外来移民和劳工来说,铁路工人已经是他们能找到的较高收入的工作了。

除非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亦或者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否则他们就只能靠卖苦力为生。

卡洛对于那些真正的人才还是会善待的,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技术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卡洛就会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

进入伊比利亚山脉之后,先是途经的一片谷地,随后就是梅塞塔高原的最高处中央山脉和昆卡山,在两座大山中穿过,才来到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

光从地形图上还看不出马德里地理位置的限制,但要是从巴塞罗那到马德里坐一趟火车,就能明显体会到这两座城市在地理位置方面的截然不同。

巴塞罗那到萨拉戈萨的全程都是相当平坦的平原和丘陵,一路顺着埃布罗河前进,欧洲国家的发达一览无余。

但从萨拉戈萨进入伊比利亚山脉之后,很难再找到如此平坦繁华的地区。在到达马德里之前,这一路大多都是人烟稀少的山脉和高原,连一座像样的中大型城市都没有。

这并不夸张,萨拉戈萨到马德里之间存在着一片面积广袤的“无人区”。说是无人区肯定是有些夸张的,这片山区和高原还是存在着一些居住人口的。

但相较于南部的马德里和北部的萨拉戈萨到巴塞罗那一线来说,中间的这些山地比作无人区也并不离谱。

这片无人区的面积可并不小,光是萨拉戈萨到马德里一带就拥有数万平方公里的山地,这些土地的可利用价值极低,这也是西班牙发展潜力远远没有北部的法国那么高的原因。

西班牙的本土面积高达50.6万平方公里,而法国的本土面积也才54.9万平方公里,两者的差距并不大。

真正让西班牙和法国体现出差距的,是国土面积中的土地类型。

法国西北部拥有极其广袤的西欧平原,首都巴黎更是位于巴黎盆地之中,极其适合农牧业的发展。

南部虽然拥有中央高原,但中央高原的西部就是阿基坦盆地。法国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平原和丘陵,山地只有很少一部分。

而西班牙接近一半的土地被梅塞塔高原覆盖,南部还拥有佩尼韦蒂科山,莫雷纳山和托莱多山等山脉。

适合发展农牧业的平原和丘陵只占据很少一部分,这也让西班牙相较于英法德这样的国家在潜力方面落后一大截。

英法德这样的国家因为拥有大片平原的原因,哪怕拥有几千万的人口,也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但对于西班牙来说,要是拥有大几千万的人口,粮食就很难实现自给自足。

除非西班牙能够吞并葡萄牙,将葡萄牙广袤的平原区域开垦成耕地,或者全面吞并摩洛哥,扩大自己的国土面积,否则很难再拥有大几千万人口的情况下还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粮食产量能否实现自给自足,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要是没有粮食,哪怕国家治理的再好,在缺粮的时候终究还是会陷入混乱。

虽然在和平时期也能通过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但谁能保证自己的国家一直处于和平时期呢?

当战争来临的那一刻,那些在平时需要粮食进口的国家,就只能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购买那些高价粮食了。

这还要考虑到那些产粮国是否愿意出售粮食给自己的问题。因此,实现自给自足也是卡洛对西班牙发展的要求,不管在任何时刻,西班牙的粮食产量都必须要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好在对于目前的西班牙来说,可开垦的土地还是很多的。西班牙本土也拥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开垦,毕竟此时的人口也才1800多万,还没有到西班牙本土能够容纳人口的上限。

在西班牙本土之外,几内亚,刚果领地和菲律宾都可以用来种植粮食,西班牙在粮食方面实现自给自足还是没问题的。

甚至别说是自给自足了,西班牙也是欧洲的粮食出口国之一,每年都会出口大量的粮食,换取外汇购买其他的工业设备或者技术生产资料。

根据西班牙农业部门的预估,在西班牙人口达到2500万之前,西班牙保持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是完全没问题的。

人口到达2500万之后,要么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要么就只能开垦更多的土地了。

好消息是,西班牙距离人口2500万的等级还有较长的距离。真要说人口达到2500万的时间,至少也得等到20世纪到来之时了。

这中间的时间也是西班牙寻找更多可开垦土地的时间,以及研发更有效的化肥,找寻办法提高粮食产量的时间。

火车走出山区进入马德里的范围之后,卡洛一直皱着的眉头这才好了些许。

梅塞塔高原一直是西班牙的痛,也是影响西班牙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但凡将这片地区变成西欧平原或者波德平原那样的广袤平原,西班牙的发展潜力将提升一大截,甚至拥有问鼎世界霸主的机会。

可惜这终究只是一个美梦,梅塞塔高原完全阻止了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的可能,19世纪以后的西班牙最多也只是一个地区性强国,一个中上等的列强而已。

返回马德里之后,卡洛就召见了农业大臣霍维利亚尔索莱尔,询问西班牙目前农业的发展状况。

虽然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并不适合发展农业,但还是有一些地区是优良的耕地,适合种植农作物以及蔬菜水果之类。

虽然葡萄牙的平原面积更大,但葡萄牙在粮食产量方面反而不如西班牙。

西班牙在后世是欧洲最大的蔬菜水果出口国之一,粮食自给率能够达到七成左右,水平还是比较不错的。

农业大臣霍维利亚尔索莱尔很快就抵达了马德里皇宫,卡洛也在皇宫的会客厅召见了他。

“霍维利亚尔部长,我们的农业发展情况现在怎么样了?”还没等霍维利亚尔行礼,卡洛就迫不及待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农业发展绝对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西班牙这个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的国家来说,农业可是关乎到国家存亡的重要因素。

“因为我们在安达卢西亚的耕地上大量采用了化学肥料的原因,粮食亩产量已经有了不少的提升。

预计我们今年粮食产量能够上涨至少5%左右,蔬菜和水果产量差不多能保持在去年等同的水平。”农业大臣霍维利亚尔先是行了个礼,随后这才回答着卡洛的问题。

西班牙的粮食总产量大约为400万吨,其中产量最大的分别为小麦,玉米和水稻。因为西班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比较复杂,西班牙还生产包括大麦,燕麦,黑麦和土豆在内的其他粮食,只不过均是少量种植,产量并不大。

除了这450万吨粮食之外,西班牙还生产大量的蔬菜水果以及其他作物,包括橄榄,葡萄等。

还有许多面向工业的经济类作物,比如棉花,甜菜和烟草等等。

虽然粮食产量只有400万吨,但因为还生产许多蔬菜和水果的原因,勉强能够保证西班牙国内1800多万人的粮食需求。

说白了,这可不是后世那个年代,人们的食物多到吃不完,甚至会产生浪费。

这个时代的人们食物是比较匮乏的,基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大家基本上都是有啥吃啥,能勉强吃饱就行,根本不会要求其他。

400万吨粮食在后世只能养活1500万到1800万人,但在1877年,差不多能养活接近2000万人口。

再加上国内生产的蔬菜和水果,光是西班牙每年生产的食物,就差不多能够确保2200万人吃一年。

当然,虽然普通民众不会存在浪费现象,但在贵族和资本家的群体中,粮食浪费还是普遍存在的。

这也导致西班牙的粮食产量实际只能保证大约2000万人的消耗,还要担心自然灾害破坏农业生产后导致的大面积饥荒。

霍维利亚尔部长所说的粮食产量提高5%,这对西班牙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按照西班牙粮食产量大约400万吨的总量来估算,提高5%就相当于提高了20万吨的粮食产量,这20万吨的粮食可以确保100万人吃一年。

而西班牙每年增加的人口只有30万人左右,这也代表着西班牙的粮食自给率会越来越高,也更不容易发生饥荒和粮食危机。

听到霍维利亚尔部长的汇报,卡洛点了点头,对于农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满意的。

虽然西班牙的粮食产量相较于英法德这样拥有大片平原的国家来说并不多,但好在西班牙的人口也不多,对于粮食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庞大。

虽然达不到法国和德国那样几倍的粮食自给率,但对于西班牙来说,粮食自给率能够保持在100%左右,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至少能够确保西班牙不会依赖外来粮食进口,能将更多的资金用到其他更重要的地方。

虽然在和平时期进口粮食并没有那么昂贵,但每年积攒下来的费用仍然是一大笔支出。

西班牙的重要产粮区一共有四个,分别是安达卢西亚西部的塞维利亚产粮区,首都马德里和托莱多周边的中部产粮区以及位于萨拉戈萨的萨拉戈萨产粮区和位于莱昂附近的莱昂产粮区。

要说产粮最多的地方,那肯定是人口最多的安达卢西亚大区。光是塞维利亚附近的产粮区就贡献了西班牙粮食产量的25%左右,这已经是相当夸张的水平了。

毫不夸张的说,安达卢西亚大区的粮食产量时刻关乎到西班牙的粮食总产量和西班牙的粮食价格。

要是安达卢西亚大区的农业出现了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西班牙的粮食产量,引发影响全国的粮食危机甚至是大面积饥荒。

和产粮区不同的是,畜牧区普遍集中在西班牙的西部边境,特别是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区,这里拥有西班牙最大的畜牧区,也是西班牙肉食的主要供应地。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葡萄牙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了。西班牙最大的产粮区和畜牧区都是比较靠近葡萄牙的平原丘陵区域,内陆的山地和高原不管是产粮还是畜牧,都是要弱于平原丘陵地区一头的。

要是能够拿下葡萄牙,西班牙将会多出一大片可以用来产粮或者畜牧的平原丘陵区域,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综合发展潜力也将远超之前的西班牙,这也是西班牙突破中上等列强上限,成为地区性霸主甚至是超级列强的机会。

5000字第一更,求支持!

稍后还有一更,今天万字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