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06: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西班牙预备役部队和机枪部队进行大规模训练的同时,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损失惨重的俄**队获得了罗马尼亚和国内的支援,在短时间内就凑齐了15万援军。

这也让俄国重新发动了对普列文要塞的进攻,并且在进攻中动用了上千门火炮,大有一副和奥斯曼军队在普列文要塞死磕到底的架势。

虽然在之前的进攻中俄**队承担了接近十万的伤亡,但奥斯曼帝国这边的伤亡同样也不低。

奥斯曼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优于俄国,但偏偏在火炮数量上远远逊色于俄国。

这也让俄**队在进攻的时候有着足够的火炮压制奥斯曼帝国的火炮,让奥斯曼帝国同样也承担了大量的伤亡。

俄国在短时间内凑齐了15万援军,可奥斯曼帝国又该从哪里去找15万的援军呢?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28万军队目前,仅剩下20万出头,这20万军队还分布在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以及黑山各处。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边境能够调动的奥斯曼军队仅剩下十万人出头,面对俄国20多万的军队,奥斯曼帝国只能采取龟缩防守的姿态。

普列文要塞相当坚固,这里也是奥斯曼帝国相当重要的军事堡垒。

但再坚固的要塞也总会有被攻克的那一天,俄**队挖掘了超过70公里的堑壕,在普列文要塞周边和奥斯曼军队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最终,奥斯曼帝国在付出了接近五万人的伤亡之后,被迫选择向南撤退。

这也让普列文要塞内的三万奥斯曼军队瞬间陷入被包围的局势,在苦苦支撑了一个月之后,普列文要塞正式被俄国攻克。

普列文要塞被攻克之后,巴尔干半岛战争的局势迎来了极大的转变。

俄**队顺利突破了山口,在普列文要塞以南,基本没有什么要塞能够阻挡俄**队的脚步。

俄军前往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海峡的路途将十分平坦,并且奥斯曼帝国已经丧失了士兵人数的优势。

普列文要塞攻防战结束后的巴尔干半岛局势,俄国在军队人数和军备数量方面已经占据了优势。

攻克普列文要塞共计让俄国损失了接近15万的军队,其中超过5万人直接牺牲在战场,接近10万人身负轻重不一的伤势。

但奥斯曼帝国这边同样战况惨重。普列文要塞的3万守军直接被俘虏,之前的攻防战也损失了接近7万人。

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军队只剩下不到18万人,而俄国部署在巴尔干半岛的军队不仅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还增多到接近35万人。

这一来二去,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士兵人数反而变成奥斯曼帝国士兵人数的两倍。

这还没算那些支持俄国作战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民族的民团。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已经进入巨大的劣势。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他亲临战场并且亲自下达决策,命令俄**队不惧低温继续向巴尔干山脉以南发动进攻。

普列文要塞被攻克之后,时间已经来到1877年的11月。11月的保加利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巴尔干山脉附近,气温普遍在5摄氏度以下。

但这对于居住在更北方的俄国士兵来说,这甚至都不能算是低温。俄**队自然不会受到低温的影响,浩浩荡荡的向巴尔干山脉以南发动进攻。

相较于士气正盛的俄**队,奥斯曼军队这边的士气已经降到了低谷。

更糟糕的是,前线指挥官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不允许撤退,反而还命令奥斯曼军队原地组织防线进行防守。

很明显,他高估了奥斯曼帝**队的战斗力。对于这么一支刚刚经历了失败并且损失惨重的军队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应该是撤离到后方休整。

就这样,奥斯曼军队被淹没在了俄国的进攻浪潮当中,保加利亚地区重要的城市索菲亚和佩尔尼克接连被俄**队占领,俄**队的兵锋也来到了保加利亚南部的普罗夫迪夫。

奥斯曼帝国的新王宫多尔玛巴赫切宫内,已经聚集着一大批帝国的高官贵族和军方高层。

这些家伙聚集在新王宫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商讨这场战争到底该如何解决。

俄国的军队已经来到普罗夫迪夫,再往东南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旧都埃迪尔内。埃迪尔内距离君士坦丁堡可并不遥远,换句话来说就是俄国人快要打到家门口了。

如果不是海军在英国人的帮助下还能封锁马尔马拉海峡,恐怕此时的奥斯曼人在讨论的应该是如何向俄国求和来避免帝国的崩溃。

奥斯曼帝国的国土相当庞大,但却被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分成了两部分,也就是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

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对奥斯曼帝国来说都很重要,两者可以说是缺一不可。

但要命的是,奥斯曼帝国向巴尔干半岛运兵必须要通过马尔马拉海,谁能掌控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谁就能将奥斯曼帝国直接一分为二。

奥斯曼帝国国内最恐惧的,就是俄国人一路打到君士坦丁堡,将奥斯曼帝国直接赶出巴尔干半岛。

偏偏目前的俄国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如果无法阻止俄国的进攻,奥斯曼帝国或许就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了。

“诸位,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吗?帝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我们无法击退俄国人的进攻,或许奥斯曼帝国将不复存在。”奥斯曼帝国的新任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一脸悲痛的说道。

本来奥斯曼帝国的皇位是由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哥哥穆拉德五世继承的。但穆拉德五世过度亲近法国,反而厌恶和巴尔干半岛很近的俄国。

这让穆拉德五世仅仅继位93天就被以精神病的名义废除皇位,改由穆拉德五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继承皇位。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之前并未被当做继承人培养,他也只是个35岁的年轻国王。面对帝国存亡的危机时刻,他的脑海中只有慌乱,只能将目光看向自己的大臣们。

前线军队总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对着饱含期待的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说道:“我们前线的军队已经无力抵抗,除非我们愿意放弃普罗夫迪夫以北的所有土地,否则就只能依靠英国人的支援。”

奥斯曼帝国自己的财政状况是十分糟糕的,就算想要组织援军支援巴尔干半岛,也得要等到英国人的援助到达才行。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奥斯曼帝国是靠着英国人的援助才坚持到现在的。只要英国人的援助中断,奥斯曼帝国将会立刻陷入财政危机,这场战争也就不用打了。

闻言,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又将目光看向自己的外交大臣,询问道:“英国人到底愿不愿意帮助我们打赢这场战争?如果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战败,伊斯坦布尔可就是俄国人的了。”

奥斯曼帝国当然明白英国支持自己的原因,那就是防止俄国人获得伊斯坦布尔和海峡的控制权。

只是英国人虽然口口声声许诺会支援奥斯曼帝国,但除了资金和物资的支持之外,在战场上压根没有看到任何一名英国士兵。

光靠奥斯曼帝国自己的兵力,目前已经无法阻挡俄国的进攻。要是英国人还没有做好下场支援的准备,那奥斯曼帝国也就只能求和了。

“距离我们上一次联系英国人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英国人上一次的态度并不愿意加入这场战争,但是他们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粮食的支持。”奥斯曼帝国外交大臣无奈的摇了摇头,回答道。

英国明显还没有做好和俄国打一场战争的准备,他们的支援更多的是武器装备和资金以及粮食方面。

这些援助对奥斯曼帝国来说确实很有用,但却压根改变不了前线战场的局势。

“再联系英国人,我需要知道他们的具体态度。”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吩咐道:“告诉那些英国人,如果他们不愿意在这场战争中支援我们,出于保全帝国的考虑,我将在一个月后和俄国人展开和平谈判。”

一个月正是阿卜杜勒哈米德奥是给英国人的期限。如果一个月内英国人还没有任何行动,奥斯曼帝国就只能被迫向俄国投降。

这也是在提醒和威胁英国人,如果无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君士坦丁堡和海峡可就是俄国人的了。

奥斯曼的外交大臣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明白。

随即,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又将目光看向了前线的总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吩咐道:“穆罕默德将军,我希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军队能将俄国人阻挡在普罗夫迪夫以北。

如果一个月后我们能迎来英国人的援军,那将会是我们收复索菲亚和普列文要塞的机会。

但要是英国人不愿意加入这场战争,我们也能确保首都伊斯坦布尔不会被俄国人攻占,我们仍然还会有退路。”

只要伊斯坦布尔还在,奥斯曼帝国仍然还能从小亚细亚半岛调集源源不断的兵力和物资前往巴尔干半岛。

但要是伊斯坦布尔都被攻克的话,奥斯曼帝国的政府只能被迫撤往小亚细亚半岛,帝国也将彻底丧失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

离开巴尔干半岛容易,再想要重回巴尔干半岛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旦奥斯曼帝国失去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像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这些国家一定会在俄国的支持下纷纷独立,并且各自划分对巴尔干半岛的占领。

这些民族对奥斯曼帝国的仇恨毋庸置疑,他们占领这些土地之后,奥斯曼帝国再想要重回巴尔干半岛可就得一个一个打过去了。

对于目前孱弱的奥斯曼帝国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命令已经很明显了,他并不希望奥斯曼军队丧失普罗夫迪夫要塞,因为这代表着埃迪尔内和伊斯坦布尔将暴露在俄国人的兵锋之下。

“我明白。”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点了点头。

他是皈依穆斯林的德国人,军事素养还是相当优秀的,这也是他成为奥斯曼帝国前线军队总司令的原因。

只不过,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除了少量仿照欧洲国家训练的新军之外,其他的军队战斗力一塌糊涂。

这也让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指挥能力很难发挥,毕竟底层军队的执行力决定了一条命令的有效程度。

哪怕这条命令本身是相当优秀的,在底层军队执行力不足的情况下,命令所发挥的效果也只是差强人意。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阿卜都勒哈米德二世这才松了一口气。

奥斯曼帝**队在普列文要塞坚守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普罗夫迪夫要塞坚守一个月的时间应当是轻轻松松。

只要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能等来英国人的援军,奥斯曼帝国仍然有打赢这场战争的希望。

当然,要是英国援军一直迟迟不来的话,那奥斯曼帝国也只能做最坏的打算了。

“伟大的苏丹,或许我们还能借助奥匈帝国的帮助,来缓解我们在巴尔干半岛的压力。”外交大臣这时又提出了新的意见,让本就松了一口气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更加眼前一亮。

“仔细说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示意外交大臣接着说。

“除了英国人不愿意俄国掌控巴尔干半岛局势之外,奥匈帝国同样也不愿意巴尔干半岛落入俄国的掌控之中。

虽然依靠奥匈帝国驱逐俄国也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但可能是我们除了英国之外唯一的希望了。

除此之外的欧洲其他列强,不会再有任何国家愿意为了我们和俄国一战。哪怕英国不愿意加入战争帮助我们,只要奥匈帝国能够加入战争,我们仍然能够稳住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俄国的军队比我们多的多,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够长时间,俄国的财政一定也会不堪重负。

相反,我们有着英国人的帮助,短时间内财政不是问题。只要英国和奥匈帝国有任何一方愿意帮助我们,哪怕耗,也能把俄国这个庞然大物耗死。”外交大臣微笑着说道。

身为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他对欧洲的局势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巴尔干半岛周边,哪几个列强对巴尔干半岛关注,外交大臣可谓是一清二楚。

目前奥斯曼帝国除了依靠英国的援助之外,唯一能够依靠的或许也就只有奥匈帝国了。

奥匈帝国之所以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了中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俄国承诺在战后让奥匈帝国获得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地区。

但这么大片的土地俄国真的会甘愿送给奥匈帝国吗?这不是给自己在巴尔干半岛培养一个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吗?

“苏丹,外交大臣说的很有道理,或许可以一试。”还没等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给出自己的意见,一旁的前线军队总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就率先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认可的态度。

作为一名皈依伊斯兰教的德国人,他对奥匈帝国的局势还是比较清楚的。毕竟奥地利人也是德意志人,只不过因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地区的原因,让奥地利人被排除在了德意志之外。

“既然穆罕默德将军也认为奥匈帝国有可能帮助我们,那外交部门就一起联系吧。”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连连点头,脸上早已没有了慌乱的神情。

“谁能拉拢奥匈帝国和英国其中之一加入这场战争,谁就是帝国最大的功臣。等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我会按功行赏,一一表彰你们的贡献。”有了解决办法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可谓是喜笑颜开,连连向自己的大臣们许诺丰厚的奖赏。

有着阿卜杜勒哈米德承诺的承诺,诸多大臣们也纷纷有了更多的动力,开始为了奥斯曼帝国的未来行动起来。

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对于糟糕的战争局势进行讨论的同时,英国和奥匈帝国国内,也在进行着相关的讨论。

虽然英国人不愿意干涉这场战争,但英国人对于这场战争的关注是空前的。

早在普列文要塞被攻克的时候,英国政府就紧急召开了会议,讨论是否加大对奥斯曼帝国的支援。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普列文要塞被攻克短短两周半的时间里,奥斯曼帝国兵败如山倒,连索菲亚和佩尔尼克这样的重镇都已经被俄**队攻破。

英国政府甚至还没讨论出是否加大对奥斯曼帝国的援助,奥斯曼帝国就几乎要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了。

这也让英国政府的讨论从是否加大援助变成了是否加入这场战争,毕竟如果奥斯曼帝国失败的话,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可就无人可挡了。

5000字二合一章节,求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