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英俄冲突,德国中立

在西班牙政府商讨着对葡萄牙的行动的时候,平静了几个月的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也终于再次陷入混乱。

1878年2月中下旬,俄国政府逼迫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试图用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战争,避免战争的结果遭到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干涉。

这份条约的内容是由俄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事先已经商量好的,对于兵败如山倒的奥斯曼帝国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根据双方签订好的这份条约,奥斯曼帝国将被迫承认门第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完全独立,并且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自治地位。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将作为自治区的身份继续留在奥斯曼的版图之内,但两国的内政由自己负责,奥斯曼帝国无权干涉。

另外,在罗马尼亚南部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奥斯曼帝国必须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地区的合法活动。

奥斯曼帝国还需要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地区归还给俄国,并且割让卡尔斯,巴统,阿尔达汉和巴亚奇特给俄国。

除了领土的变动之外,俄国政府还要求奥斯曼帝国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通行规则,要求奥斯曼帝国永久许可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过该海峡。

本来按照俄国人的要求,这份合约的内容在短时间内要严格保密,以免引起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反对。

但奥斯曼帝国也不是傻子,帝国的高层知道此时只有英国人才能避免奥斯曼帝国被肢解。

在奥斯曼帝国高层的努力之下,《圣斯特法诺合约》的相关内容也被披露给了欧洲媒体,被欧洲各国所了解。

这一下,合约的内容引起了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强烈不满。

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这下是真的坐不住了,命令政府态度强硬的对这份合约表达批判,并且下达了地区动员令。

俄国人在合约中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还能通过支持独立的方式间接控制门第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

而奥匈帝国呢?俄国人在发动战争之前答应交给奥匈帝国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只获得了自治的地位,仍旧还留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之内。

这也代表着如果按照这份合约所约定的那样,奥匈帝国只能坐视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不断的扩张势力,自己则只能退出巴尔干半岛的争霸。

同时极度不满的还有大英帝国。虽然这份条约并没有让俄国获得军士坦丁堡的控制权,但俄国却获得了海峡的自由通行权。

没有了海峡的限制,俄国的黑海舰队将会肆无忌惮的南下到地中海,从而破坏英国在地中海两个出海口的布置。

英国人的野心是很庞大的。他们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之后,已经达成了对地中海的实际控制。

东西两个出海口都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地中海国家想要走出地中海,还得看英国人的态度。

英国人很享受这种态度,他们不愿意任何国家来破坏现有的体制,更别说是和英国有强烈竞争关系的俄国了。

在奥匈帝国宣布局部动员之后,英国直接将皇家舰队派到了君士坦丁堡海峡,并且召开了外交会议,郑重宣布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所签订的《圣斯特法诺合约》是非法的,是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单方面讹诈。

奥匈帝国和英国的强烈态度让俄国一时之间倍感压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只能将希望放在自己的盟友德意志帝国身上。

德国人此时也很为难。自己的两个盟友在巴尔干半岛的问题上已经几乎要反目成仇,德国选择任何一个都会破坏首相俾斯麦所制定的孤立法国政策。

但要是不表态的话,不仅会让两个盟友寒心,也有可能影响德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

这种列强之间的冲突正是展现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时候,德国人要是当了缩头乌龟,恐怕这件事会被法国人嘲笑几十年的时间。

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德国首相俾斯麦最终选择以中立的中间人身份调停几大列强之间的冲突。

这也能体现出铁血首相俾斯麦的能力。德国不管选择冲突双方的任何一个,都会严重破坏和另一方的关系。

但德国不站出来又不行,因此以中立身份尽可能调停这场冲突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德国也是有足够的实力来当这个中间人的。所谓的中间人的角色,不仅要有足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要有足够的实力让各国在相对公平的情况下互相妥协。

要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会产生虽然调停但各国都当耳旁风的局面。

德国宣布将以绝对中立的中间人身份调停这场冲突之后,俄国实际上也就丧失了主动权。

目前的局面是俄国一打二,其中一个对手还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大英帝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俄国已经完成了对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控制,也不得不被迫与英国和奥匈帝国重新进入商谈环节。

1878年3月下旬,在德国人的邀请之下,大英帝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在柏林召开了一场会议,目的是解决巴尔干半岛各国的竞争与冲突。

作为当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派出的外交代表在会议开始就义正言辞的怒斥了俄国所签署的合约,并且表示大英帝国绝对不会接受这样一份合约。

英国代表要求重新划分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并且确保博斯普鲁斯海峡仍在奥斯曼帝国的掌控之中。

对此,英国人也给出了理由。因为奥斯曼帝国并未损失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鲁斯海峡理论上应当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内海。

既然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海,那么俄国自然没有任何权力自由通行海峡。

奥匈帝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们要求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并且将俄国所提出的大保加利亚改为小保加利亚,避免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急速扩张。

参加这场会议的俄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听到英国和奥匈帝国的要求之后,面色瞬间变得非常阴沉。

要是真按英国和奥匈帝国所提出的计划执行,那俄国打这场战争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辛辛苦苦发动了一场战争,结果好处全部被英国和奥匈帝国拿了,俄国难道就只为了控制一个小小的罗马尼亚吗?

虽然俄国面对大英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施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作为外交大臣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他知道自己不能主动退缩。

但凡他有任何退缩的想法,英国和奥匈帝国绝对会提出更加过分的提议。为了俄国的利益,他必须在这场外交会议上展现出足够强硬的态度,至少要让英国和奥匈帝国明白,俄国也绝对不是任他们宰割的肥羊。

“两位,你们的提议我们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圣斯特法诺条约》是我国和奥斯曼帝国签署的停战条约,条约的所有内容都是奥斯曼帝国在战败之后对我国的补偿,并没有任何不合理之处。”俄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忍不住站出来反驳道。

要是再不吭声的话,谁又能保证对面的英国和奥匈帝国外交大臣不会说些什么更离谱的要求呢?

“战败的合理补偿?”英国外交代表笑了笑,不屑一顾的说道:“难道不是贵国率先发动的战争吗?贵国没有任何理由就发动了战争,还要奥斯曼帝国来承担战败的赔偿,这难道不是霸王条款吗?

战争剥夺了数以十万计的奥斯曼帝国平民的生命,这已经是给奥斯曼帝国最有力的惩罚了。

我认为奥斯曼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并无过错,《圣斯特法诺合约》需要被重新修订,否则我国不可能承认其合法性。”

因为大英帝国的实力,让英国外交代表说话非常有底气。哪怕他对面坐着的是俄国外交大臣,深受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信任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他也丝毫不会胆怯。

奥匈帝国的外交代表同样也点了点头,帮腔道:“贵国不仅没有任何理由的发动了战争,也完全没有遵守发动战争前你我两国的约定。

对于这样背弃承诺的行为,我国3800万民众以及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都对此非常痛恨。

和英国一样,我们不承认《圣斯特法诺合约》的合法性,并且要求在我们所有人的见证之下,共同修订这份合约,以确保这份合约所涉及的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会受到影响。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态度强硬,英国代表和奥匈帝国代表的态度更加强硬。

为了让俄国人乖乖的退让,英国代表和奥匈帝国代表也先后表达了自己的主战态度。

英国代表表示,如果俄国人不同意修订《圣斯特法诺合约》,那么英俄再一次相见就是战争的谈判桌上。

奥匈帝国则表示,匈牙利周边的军队已经开始动员。如果俄国在这次冲突中不选择退让,奥匈帝国将会主动向俄国宣战。

面对着两国这几乎**裸的战争威胁,俄国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终究还是犹豫了。

要是单独面对英国和奥匈帝国其中的任何一个,俄国也不至于惧怕对方的战争威胁。

但没办法,大英帝国和奥匈帝国联合起来,面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丝毫不虚的状态。

别说是工业才刚刚起步的俄国了,哪怕是德国这样的欧洲新贵,亦或者是曾经称霸欧洲的法国,都不可能波澜不惊的平和对话。

光是大英帝国的海军力量就足以称霸世界,更别提英国和奥匈帝国的陆军力量加起来也能够对俄国产生严重的威胁。

大英帝国以海军出名,但这不代表英国的陆军战斗力就很糟糕了。虽然比不上德法这样主要以陆军称霸的国家,但在几大列强中,英国的陆军战斗力也足以排名中上。

奥匈帝国自然不用多说。主体民族奥地利人也就是南德意志人战斗力相当彪悍,从德国的陆军战斗力方面也能看出。

虽然奥匈帝国的奥地利人口占比并不太多,但由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混合在一起的军队,战斗力也不至于太过拉垮。

奥匈帝国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各民族组成的军队语言不通的难题。不是所有人都像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这样,在语言方面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天赋。

当然,不管奥匈帝国国内的问题再多,他们都是欧洲五大传统列强,综合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面对着英国和奥匈帝国共同的战争威胁,俄国外交大使只能再次将目光看向主持这场会议的德国首相俾斯麦。

俾斯麦早已经计划好在这场会议中保持完全中立,这样才能不严重破坏和俄国以及奥匈帝国的关系。

看到俄国外交大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将目光看向自己,俾斯麦只能隐晦的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对此也无能为力。

虽然心中早就猜到了德国可能会无动于衷,但等到俾斯麦首相对自己摇头的时候,俄国外交大使亚历山大还是情不自禁的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没有德国的支持,这也代表着俄国在这场会议中只能自食其力,或者说只能任由英国和奥匈帝国宰割。

身为外交大臣,亚历山大当然明白俄国内部的态度和具体的决策。俄国是不可能再向英国和奥匈帝国发动战争的,因为俄国在俄土战争中已经承担了大量的伤亡,同时还有大量的军费预算支出。

俄土战争都打了一年的时间了,要是再打一场和英国以及奥匈帝国之间的战争,哪怕俄国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这笔交易也完全不会赚。

俄国拥有充足的人口,兵力的损失对俄国政府来说是不怎么担心的。

但部队在损失的同时,武器弹药也在疯狂的消耗。不管是国内自己生产还是再从西班牙进口,这可都是一大笔军费支出。

要是最终能打赢这场战争还好,俄国还能用获得的土地以及掌控的巴尔干国家来安慰自己。

但要是这场战争的结局最终还失败了,那俄国可就亏的裤衩子都没了。

也正因为如此,早在参加柏林会议之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就已经吩咐过外交大使,要求外交大使在谈判的前期表现强硬的态度,看看能否逼迫英国和奥匈帝国退缩。

要是英国和奥匈帝国不惜以战争为代价逼迫俄国就范,那俄国也只能乖乖落入网中,举手宣布投降了。

唉!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随后整个人仿佛泄气一般,顿时没了什么精神。

神情略微挣扎了那么几秒钟,随后亚历山大无奈的说道:“就按你们说的办吧,尊敬的使者。俄国愿意修订《圣斯特法诺合约》,但前提是我国的利益也需要得到足够的尊重。”

眼见俄国外交大使已经选择了退让,英国和奥匈帝国的代表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笑意。

虽然他们联合起来在综合实力上已经碾压了俄国,但这不代表他们就想和俄国爆发一场战争呢。

俄国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那庞大的人口,这可代表着数以百万计的庞大军队。要是真把俄国这个庞然大物惹急眼了,动员个数百万军队出来,英国和奥匈帝国不得跟着动员数百万军队来维持战场的优势吗?

这么做就算能够打赢战争,英国和奥匈帝国也要承担不小的损失。

特别是奥匈帝国,在没有什么殖民地的前提下,动员的军队可都是本国的人口。

在奥匈帝国的多个民族当中,战斗力比较可靠的就是奥地利军队了。要是奥地利军队在战争中损失的人数比较多,甚至奥匈帝国的稳定都会受到影响。

一战后奥匈帝国之所以被肢解为好几个国家,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损失惨重的奥地利已经无法控制匈牙利了。

只有时时刻刻保持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的优势,国家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

这也能体现出殖民地的重要性。殖民地的土著武装出的殖民地军队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却是十分优秀的炮灰。

哪怕打出10比1的战损比,对于诸多殖民国家来说也是不亏的。十个殖民地土著肯定是没有一个本国人值钱的,无非是那些人口本来就很庞大的国家。

对于西班牙来说,哪怕损失掉所有的土著人口,都不愿意西班牙的本土人口减少100万。

更别提战争损失的还是极其优秀的青壮年劳动力,这些青壮年劳动力的价值可不是土著人口能够衡量的。

5000字二合一章节,求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