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七十章 :宣战理由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七十章 :宣战理由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6 01:12: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突尼斯能够吸引法国和意大利的关注不是没有原因的。

除了地处北非和法国以及意大利隔海相望之外,突尼斯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接近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可耕作土地,这是相当夸张的规模。

9万平方公里等于900公顷,2223.95万英亩,1.35亿亩的土地。

如果按照后世粮食亩产数百斤的规模来算,1.35亿亩的土地,每年生产的粮食至少也有700亿到1000亿斤,也就是3500万吨到5000万吨之间。

按照后世的粮食消耗量来看,这些粮食足以养活上亿人。如果以目前世界人均粮食消耗量来看,光是3500万吨的粮食,就足以养活至少1.2亿人了。

当然,实际情况肯定是不能这么算的。哪怕将这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开垦成耕地,肯定也是会有一些损耗的。

耕地与耕地之间需要包括水渠,道路,农民住所,生活设施和其他一系列建筑场所,最终被开垦成耕地的土地肯定不会有九万平方公里这么多,目前的土地亩产量也做不到数百斤那么夸张。

但可以肯定的是,法国和意大利其中任何一方获得了突尼斯,都能完全占有突尼斯这块可以大力开发的天然宝地。

突尼斯的土地在目前做不到养活上亿人,但稍加开垦的话,向欧洲提供足以养活数百万人的粮食还是没问题的。

更重要的是,突尼斯虽然在漫长的时间内归属于奥斯曼帝国,但却是作为附庸存在,而不是被并入奥斯曼帝国。

突尼斯人以半游牧半耕作的方式生活,突尼斯地区不仅可以作为粮食产地,同样也可以作为海外牧场,为法国和意大利其中一方提供大量的粮食和肉类产品。

虽然突尼斯的人口没有具体的数据情报,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突尼斯的人口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00万,大约在60万到80万之间。

对于法国和意大利来说,吞并突尼斯将会非常简单,并且很容易就能完成对突尼斯的本土化。

这也是意大利盯上突尼斯的原因之一,对于人口并不算太多的意大利来说,掌控一块可以进行本土化的土地,绝对要比万里之遥的大型殖民地更加吸引人。

更何况,突尼斯本来就在意大利的眼前。

亚平宁半岛距离意大利的撒丁岛最近处也有大约200公里的距离,而西西里岛距离突尼斯半岛却只有不到150公里的距离,这完全算得上是家门口。

至于意大利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能拿下突尼斯这块家门口的土地,实际上看看地中海地图就能明白。

地中海西起直布罗陀海峡,东至阿拉伯半岛西海岸,东西跨度达到了夸张的3600多公里。

地中海的形状像是一个数字7,而意大利就位于这个数字7的拐角。如果意大利获得突尼斯的话,数字7拐角从南到北将被意大利完全掌控。

这也代表着,已经统一并且成为列强的意大利,随时有可能将广袤的地中海一分为二。

这样的局面不仅会破坏英国在地中海东西两个出海口的布局,同样也会让法国和非洲殖民地的联系变得岌岌可危。

这也导致一个比较罕见的现象,那就是关于意大利对突尼斯的殖民,英国和法国都保持着反对的态度。

也正是英国和法国联合起来反对意大利对突尼斯的殖民,这才导致早早盯上突尼斯的意大利一直没能获得这块土地。

法国正因为明白英国对于意大利可能切断地中海的忌惮,因此早在几年前就和英国政府达成了相关的妥协。

法国将主动放弃和英国在塞浦路斯地区的争议,换取英国在法国殖民突尼斯的过程中保持友好性中立。

所谓的友好性中立,就是英国可以在法国入侵突尼斯的过程当中不发表任何声明,但也不能做出任何敌对或者拒绝的行为。

茹费里之所以敢策划入侵突尼斯的战争,也正是确定了英国不会干涉法国的行动。

只要英国不干涉法国的行动,法国入侵突尼斯就绝对不会失败。至于法国的邻居和死敌德国,此时也万万不可能阻止法国的殖民扩张。

实际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此时的德国也并不想面临一场战争。

实际上,早在普法战争结束之后和法国政府的谈判上,德国政府内部就出现了相当明显的分歧。

当时的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原定计划是向法国政府索要10亿法郎的赔款,一举奠定普鲁士在和法国争端当中的优势。

但没想到当时的容克贵族明显野心更大,也正是容克贵族的狮子大开口,最终让法国政府的赔款从10亿变成了50亿。

虽然德国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但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仇恨也变得更加激烈。这也是俾斯麦全力打造孤立法国体系的原因,一旦让法国人找到了机会,法国很有可能会展开报复性战争。

对于此时的德国来说,如果有什么能够吸引法国政府的关注,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作为邻国,德国十分了解法国的民意。如果不让法国政府利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殖民战争释放国内压抑的情绪,恐怕迟早会有一位极端的法国统治者上台,随后爆发与德国的战争。

这也代表着,在发动这场战争之前,法国已经实际性的获得了来自英国和德国的支持。

大约几天过后,茹费里再次召见了陆军大臣,询问军方对于这场战争的准备。

考虑到意大利很有可能强行干涉战争,法国陆军部门对于这场战争的准备还是相当充分的。

法国陆军将会在入侵突尼斯的战争中投入5万人的兵力,其中3万人投入到对突尼斯的作战当中,2万人作为预备部队防止意大利军队的突然袭击。

除了陆军投入5万人之外,茹费里还计划让法国海军在入侵突尼斯期间动员起来,随时防备意大利海军有可能的入侵。

虽然意大利人大概率没有胆量向法国发动战争,但该有的防备还是很有必要的。

要是真一不小心被意大利人偷袭成功,那乐子可就大了。虽然意大利人的陆军战斗力不强,但意大利的海军还是有一定规模的。

要是法国海军被偷袭损失一部分主力舰艇,之后在海战上能否打赢意大利那还真的是个问题。

对于陆军提出的进攻计划,茹费里整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动用5万军队对法国来说也不算什么太大的投入,如果能用较小的支出就获得一整块突尼斯,那对于法国政府和军方来说都是一件大功劳。

先不管突尼斯的未来怎么样,总之对于现任总理茹费里来说,这就是自己实打实的政绩,也是保护自己不被弹劾的底牌。

确定陆军部门已经准备完成之后,茹费里又找来了法国外交大臣甘贝塔,要求外交部门为法国寻找一个合适的宣战理由。

虽然是对一个土著国家发动战争,但对于已经讲究脸面的欧洲来说,一个比较合适的宣战理由还是很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证明自己发动战争的合法性,同样也能减少其他列强干涉这场战争的理由。

就比如意大利,想要干涉法国和突尼斯的战争,他们也必须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否则在战争合法性上就已经落入下风。

外交大臣甘贝塔并未着急答应茹费里的命令,而是向茹费里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和意大利王室同根同源的西班牙是否会帮助意大利干涉法国和突尼斯之间的战争。

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王是同根同源,这也代表着两个国家拥有相当亲近的关系。哪怕这份亲近关系之间的纽带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已经去世三年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的亲密合作。

如果只是意大利的反对,法国方面是没有丝毫担忧的。但要是西班牙也加入反对战争的队伍,对法国造成的威胁可就大多了。

首先,西班牙的国际影响力还是要比意大利更高的。虽然两国的综合国力差不了多少,但西班牙作为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国,在欧洲的地位一直处于不错的水平。

历史上的西班牙先是经历了波旁王朝到共和国再到波旁王朝的混乱时期,再加上丧失了古巴和菲律宾最后两块大型的殖民地,最终才在列强的宝座上彻底跌落下来,从此再也不是那个欧洲一流国家。

但现在的西班牙不同,虽然古巴殖民地没了,但西班牙获得的是面积更大的刚果外加好几块西非的土地。

菲律宾的殖民地也迎来了扩张,西班牙的殖民地规模总体上是翻了好几倍的。

再加上西班牙已经建造了好几艘铁甲舰,海军变得更加强大,殖民地也越来越多,国际影响力自然水涨船高。

西班牙和意大利联合起来,对法国来说确实也是个麻烦。更重要的是,西班牙还关乎到法国能否破解德国的孤立计划。

要是为了一个突尼斯将西班牙和意大利全部逼到德国那边,那么接下来法国所要面对的,可能就是德国,奥匈帝国,俄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联合封锁了。

面对五个列强的封锁,哪怕是大英帝国也要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于此时的法国来说,这可能就是最坏的结局了。

这也是外交大臣甘贝塔的担忧,如果西班牙真的愿意站在意大利那边,那这场战争很有可能会将法国推向深渊。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茹费里并未掩饰自己对于西班牙态度的担忧,但他对于自己精心准备的计划也拥有充足的信心:“

但别忘了,法国是一等列强,西班牙和意大利只是二等列强。只要我们能够实现对突尼斯的快速占领,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建立突尼斯殖民地,就不用担心这些或许不会发生的问题。”

茹费里的行动计划也就是四个字,那就是速战速决。

反正突尼斯的人口只有几十万人,法国在出动3万大军的情况下,很有希望在几天内就占领突尼斯的几座重要城市。

只要控制了突尼斯的局势,哪怕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也不可能再对法国的战争说什么了。

因为那时候想要改变战争的局势,就必须得做好和法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准备。

虽然法国相较于英德两国的发展来说有一些迟缓,但这仍然不能阻止法国成为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目前的法国拥有超过3800多万的人口,而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总人口加起来也只比法国多1100多万而已。

法国是在惧怕西班牙和意大利吗?完全不是。法国只是在惧怕西班牙和意大利倒向德国,说到底还是在忌惮德国这个最强大的敌人罢了。

法国外交大臣甘贝塔点了点头。在没有什么太好办法的情况下,速战速决确实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只要法国掌控了突尼斯的局势,战争怎么发展就是法国人说了算了。

随后,甘贝塔点了点头,一脸郑重的对着茹费里说到:“我会为军方准备一个合理的宣战理由,外交部随时恭候您的下一步命令。”

这个时代想要找一个宣战的理由还是很简单的,完全看欧洲国家想不想对土著发动战争而已。

既然法国政府已经决定了要对突尼斯发动入侵,那么外交部门的行动自然会相当迅速。

仅仅是在第二天,法国外交部门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宣战理由。

突尼斯虽然是一整个地区,但这个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的土著部落和民族。

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都会爆发矛盾,更别提不同民族的不同部落了,那矛盾只会更加激烈。

非洲的土著以打猎为生,这也代表着相邻的部落之间往往会因为猎物和土地的归属而产生极大的矛盾。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突尼斯两个爆发矛盾的部落位于靠近阿尔及利亚的边境区域,两个欧洲白人好巧不巧的被两个冲突的部落波及,最终不幸惨死。

两名法国人被土著屠杀,这对法国政府来说就是最好的宣战理由。如果一个政府连自己的国民都无法保护,那还要民众怎么相信政府能够保护国家的土地和所有民众呢?

面对着这个极好的宣战理由,法国政府也没有丝毫犹豫,外交部门立刻对突尼斯地区爆发矛盾的部落展开了谴责,并且要求突尼斯立刻交出杀死两名法国人的凶手,限期24小时内执行。

如果24小时内突尼斯没有全部交出杀死法国人的凶手,那么法国将出动军队亲自为自己的国民报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