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风起宁古塔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平侯

风起宁古塔 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平侯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9 13:22:00 来源:小说旗

按着张三所说,汤红鹤对于私藏兵器、战甲以及暗中联系天下教之事是供认不讳,并真心开始悔过,求皇上开恩能留他一条老命。

宣读过结果的张三,便在布达春一个眼神示意之下,又退了出去。政务殿中,又重新陷入到了一片的安静之中。

宣文宗很满意这个结果,大家都不说话,那就代表没有什么疑义,接下来就到了他表现的时间。

“这个汤红鹤呀,让朕很失望。虽然他说弄这些兵器与战甲是为了训练手下的亲兵,他还解释说是天下教的人先联系的他,他不过就是顺势而为,想要借机将他们一网打尽。但事情做错了就是错了,是必须要受到严惩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非是要赶尽杀绝之人。再加上朕的皇妹怀云公主苦苦哀求,朕也不好绝了皇室之人的面子,遂决定,剥夺汤红鹤成国公的爵位,其家人一起发配宁古塔,怀云公主陪同照顾和监督,以期可以审视自己的错误,重新做人。”

“皇上圣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听闻,有好几位都不由自主的长松了一口气,跟着便是一起跪地高呼万岁。

刑不上大夫,这可不只是说说。

这已经是封建王朝中官员为政的一种基本保障。

怎么着,今天你当皇帝的可以随便杀一位大臣,那明天是不是就可以杀我了呢?

纵然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他们也是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出现。而历史中,真正能对重臣下死手的皇帝不是没有,只能说是很少,是凤毛麟角而已。

这一次,也就是汤红鹤所犯之罪太大了,加上刺客又杀了那么多人,引得受害者们天天上奏章弹劾。不然的话,怕是连发配宁古塔的事情都不会有。

而这个所谓的发配,也并不是说汤红鹤就被盯死了。就像是兵部的门下侍郎郭同方,以前不也被发配过宁古塔,人家就是靠着发明了马镫一物,不是重新崛起吗?

对了,还有贾平安,其父也曾被发配宁古塔,但不还是又回到了昌都嘛。

别人可以,谁又能说汤红鹤不行呢?

至于怀云公主竟然也要跟着一起去,这倒是有些出乎一些臣子们的意料。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宣文宗的要求。对自己这个皇妹,他是横竖看着不顺眼,现在有机会,可以让我远离自己,他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说到要离开昌都,怀云公主自然是不愿意的。还是端王做了她的思想工作,告诉她,只有跟着汤红鹤一起去了宁古塔,那才有一家回来的可能。想想吧,皇太后长时间看不到她,难道不想吗?那时,不就是最好的借口?

怀云公主被说动,并主动给宣文宗上了折子,这才有了现在的这个结果。

汤红鹤的结局是注定的了,大家听听也就算了,现在大家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成国公府倒台之后,留下的这些权力要由谁来弥补,这才是大家今天最为关心的事情。

没有让大家等待多久,就在群臣看向宣文宗的时候,他开口了。“大皇子年纪也不小了,是应该出去历练一下,朕与德贵妃商量之后,决定派大皇子去涞水关历练两年,允许他自由在昌都挑选一些武将跟随,大司马、卫国公,还有兵部,要全力配合这件事情。”

“臣等遵旨。”袁克敌三人站了起来,行礼而应。

显然,这是有鉴于成国公倒台之后,这是要把空出的兵权交到大皇子手中。

说来也是,谁可靠也不如皇家自己人更为可靠一些。

就在大家以为皇帝要说的已经说完了,小朝会要散去的时候,却不想,太监总管布达春再一次站了出来,跟着手拿着一道金黄圣旨开始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待诏贾平安,才学广博,心系朝廷、为民解囊、为国分忧,实乃国之砥柱也,朕心甚慰。今册封为二品安平侯,赏良田三千亩,钦赐。”

圣旨的内容不长,可听在大家耳中,却是着实把不少人给惊到了。

首先就是贾平安以十七岁的年纪竟然就被封侯了,何德何能啊?

其次,封的还是二品安平侯。

要知道,侯爵一般都是以三品为主,就像是之前的武安侯,还有如今在昌都的文信侯,都只是三品侯爵而已。

二品历史中不是没有,但都是一些立下了大功,说封公爵吧,还差一点意思,贡献又比侯爵高,才会封其二品。

而贾平安,得了的就是这么一个二品安平侯的职务。

众臣惊诧之余,跟着想到了什么,面色又重新的平静了下去。最近这些天,有关贾平安弄出了两种高产粮食的消息可早就传开了,这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再考虑到成国公刚倒台,给贾平安封侯也有补位的意思。

但怎么看,这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只是因为圣旨中没有写世袭罔替四字。也就是说,贾平安身上的这个侯爵,也只有他才有此殊荣,一旦他不在了,他的子孙是不能享有这份荣光。

太医那边可是说了,贾平安的身体是活不过三年的。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这个侯爷能胜任的也不过只有两年多而已。嗯,这般一想,有些臣子原本还存着嫉妒心理,这一会也就平衡了许多。

龙椅上的宣文宗高高在上,将群臣们的变化都看了在眼中,在看到大家都重新安静下来之后,这才笑呵呵的问着,“诸位爱卿,这道旨意还没有下,现在只是我们内部讨论一下而已,谁若是有意见,大可以提嘛。”

把大家叫过来,提前说一下这件事情,就是和在他们通气。以前这样的事情是常有发生的,甚至很多旨意,就在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之下,最终夭折。

可显然,给贾平安封侯的旨意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无它,人家现在手中可是掌握着高产的粮种,谁若是把他给惹急了,那回头谁的家族和身后的势力就别想得到这样的好处。

再说了,一个两年多的短命侯而已,还真就不放在大臣们的眼中。

“皇上圣明。”大家想明白之后,便齐齐拱手行礼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便是一向看贾平安不顺眼的大皇子,此刻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和大家保持着一致的态度。他就要离开昌都了,这也是母亲德贵妃给他出的主意。

听说,还提前问询了端王的态度,对方是支持自己的。

既是现在太子势大,大皇子根本就撼动不了,那不如先离开这里,从其它方面着手破局。而如果可以去往边关,把原本汤红鹤的那些手下收为己用的话,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如此手中有了兵权,以后说话声音都可以大一点。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之前被关在死牢的武安侯姚飞扬可以被放出来,跟着大皇子一起去往涞水关。

这是德贵妃向宣文宗求来的恩典。

姚飞扬可是大皇子的舅哥,那是绝对可以信任的。有他在,帮着归拢一下边关将军之心,还是有着不小的把握。

总之一句话,成国公府倒了,但大皇子和贾平安站了起来,分享着这真空之下的权力,这就是宣文宗的应对之策。所不同的是,大皇子是真可以掌握兵权,贾平安这个二品安平侯,不过就是一个吉祥物罢了。

眼见群臣没有意见,小朝会就此散去,跟着崔狗儿便带着一群太监和禁军前往贾府宣读圣旨。

东关街三十六号。

崔狗儿的出现,并宣读了圣旨上的内容时,实话说,贾平安是有些懵的。

看八贤王与端王的意思,这一次他是要升官无疑了,可怎么样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封自己一个侯爵。

当跪拜接旨之后,崔狗儿笑着上前来恭喜,一沓足有千两的银票很自然的就送到了崔狗儿的手中,随后贾平安还借机问着,“不是说无军功不能封爵吗?”

“嗯,这是谁和安平侯说的?”崔狗儿的脸上露出了疑惑,虽然他只是一个太监,但有布达春这么厉害的干爹在,他可不是吃干饭的,朝廷的一些律法,他也是学过一些,却是没有听说过这一点。

看着崔狗儿那疑惑的样子,贾平安就知晓,是自己想多了。历史中,大部分的朝代是有这样的规定,但并非是全部如此。而宣国原本就不存于他所知的历史之中,那没有这种规定也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哈哈,我应该是被人误导了。”贾平安打了一个哈哈,将此事就此揭了过去。“对了,这三千亩良田是怎么回事?”

“成国公府原本的土地,一共一万亩,皇爷那里留下了四千亩,户部拿走了三千亩,还有三千亩就归安平侯了。”

“原来如此。”看着手中的地契,贾平安脸上带着笑,心中却在想着,怪不得百姓生活贫苦,原来土地都在权贵的手中。而这还算是少的,有的大世家,土地多达几万甚至是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亩。这就是他们的底气所在,即便是什么生意都不做,光靠着这些土地,便可以保证财源不断、粮食不缺,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