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风起宁古塔 > 第四百六十章 一网打尽

风起宁古塔 第四百六十章 一网打尽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9 13:22:00 来源:小说旗

这就是所谓压题压中了。

而其实是因为刷题太多,除非碰到特别稀奇的,不然都可能会被压中。

没说的,既然会答,且标准答案佟维兴和娄通闻早就给过了,七人这便开始了低头奋笔疾书。

第二题——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齐...要求补齐后面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和描写这件事情。

这是春秋左传中僖公三十年原文,熟。

同样刷过四次左右,说起来这就算是有些偏门了,但放在冯东阳等七人眼中,却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

相较于他们的毛笔笔尖不断落下,其它一些考生们就犯了难。

有的只是听过这句话,已经记不得出自于哪里了。

更有的,连听过的事情都忘记了。或许他们曾经看过,但时隔那么久,怎么可能还会记得清楚?

跟着是第三题,依然还是刷过的。此刻的冯东阳等人已经是信心满满,题全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工整的答出,准备求精了。

足足三天两夜的大考,才算是考完了。

等到考生们出了考场之后,那是什么样表现的都有。

兴高采烈者有之...

郁郁寡欢者有之...

捶胸顿足者有之...

又哭又笑者,同样有之。

冯东阳七人自然是属于最前者。

当他们发现,考题都是自己刷过的,都是刻在脑海中的那些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一回四个月的封闭学习收获有多大了。

所以,即便是他们的府中已经有下人来接他们,但冯东阳七人都没有第一时间回府,而是穿着因为考试,都有些味道的衣服直奔安平侯府而来。

贾平安,就在府中正厅,接受了冯东阳七人的跪拜认师大礼。

没有贾平安提供的这一次机会,七人就不可能会如此简单而从容的面对这一次大考。

此时,说安平侯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亦不过份。政治前途难道就不是二次生命了吗?

“这也是你们个人努力的结果,接下来就等着发榜吧。现在,我们回去好好洗个澡,然后睡一觉,看看你们,身上都馊了。”

贾平安呵呵笑着,他对于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后世的经验早就告诉了他,比刷题,华夏永远是第一名。

大考之后,贾平安就将此事放在了一旁。这样靠着程序化刷题出来的人才,他本人是不重视的。

真为官了,要面对着问题怎么可能会千篇一律?

要么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才会考验出一个人能力的强弱呢?

再者,世家横行的天下,即便是你被选中了,成为了宣国的臣子,甚至有被任职地方的机会。可是真到了地方,也要当地的大族与豪绅们配合你才行。

皇权不下乡,这可不仅是说说,而是事实。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个人能力的时候,大浪淘沙,是英雄还是狗熊,才会见个分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贾平安这般的看法。至少在没有更好的制度之前,科举依然还是学子们最好的鱼跃龙门方式。

而在五天之后,足足四万多的考生,在近百阅卷官员的遮名批阅之下,成绩终于出现的时候,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翰林院外的大墙之上,黄榜张贴而出,上面写有着从第一到三百中考的人名。

四万多考生,最终只录取三百人。说不上几率高低,但残酷是真的。

随着黄榜的揭示,下面啧啧出奇的声音是一浪高过于一浪,最终演变成了,全体哗然,大家不语的一个场景。

无它,黄榜上的第一名,赫然就是贾平安名义上的学生之一,娄学义。

第二名,依然还是出自于安平侯府的学生——贾平浩。

第三名,亦然——孟北道。

第四名,也不出其左右——庞天韵。

第五名,也是——冯东阳。

第六名,还是——于欢伯。

直到第七名,终于有了插班生——翁木柳。

跟着是第八名,又回归成了安平侯府的学生——席自珍。

至此,七名学生,占了前十的七席。其中还包得了前六名,和第八名。

杜温起和吕元宁在家丁的保护下,站在黄榜之前,那是久久而无语。

两人是有才学的,家中完全不差钱之下,所请的老师也属于那种很有学问的人。他们个人同样也很努力,但他们仅仅是吕元宁第九,杜温起第十而已。

要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但两人这一刻却是怎么样也高兴不起来。

之前他们可是都有些看不起冯东阳他们的,在他们眼中,自己应该是在前三之内,最差也是排于前五。怎么着,就变成第九和第十了呢?

难道说,安平侯就真的这般厉害,有着点石成金的能力?

实力不过是中等水平的冯东阳等人,在他手中只是学了四个月,就可以超过自己苦读十几年的成果?

不仅是杜温起等人有着疑惑,在看到结果的时候,三皇子也曾怀疑过,甚至还调阅过冯东阳七人的答卷,可是不管怎么看,他们的答案似乎都要更好一些。

答案上挑不出错,三皇子就开始自我怀疑,甚至想过是不是提前漏题了。

也只是一想罢了,他可是考官之一,若真出了这样的事情,他第一个就脱不了干系。而且考题可是父皇亲自拟定的,是在考试的这一天上午才临时所出,根本不可能存在泄题之事。

除非是皇帝亲自作弊,但这就更加不可能了。

对于宣文宗而言,他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是不可能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再说了,不管怎么做,最终还是按着排名来,冯东阳他们考不上,不是还有别人吗?

最终,宣国都会因此而收获一大批的人才,那又何必弄出这样的事情来,让人去诟病?

那如果都没有问题的话,就是冯东阳他们真的有能力。

不!

应该说是贾平安真得有能力。

怪不得他敢收那么高的学费,怪不得他只收这几名学生。

怕是他也知晓,如果收得学生多了,最终所有成绩好的人才都是出自于他的手底下,那他只会成为众矢之的吧。

现在多好,拿了前六加第八,即可以显示出他的能力来,又能够不扰乱大局,让大家承认他的所为,这才是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佩服!

想通了这些之后,三皇子只能对贾平安高高的竖起了一个大拇哥。

什么是人才,这才是真正的人才。

三皇子并没有被挫败,相反让他真正认识到了贾平安的厉害。然后也不用贤妃娘娘去催了,他就主动的找上了贾平安。无它,学习尔。

跟着圣人学能成圣人,跟着无赖学只能是一个混混。

三皇子的突然改变和积极主动,被皇帝和贤妃娘娘所知,他们都是一脸欣慰的模样。孩子终于长大了,知道做什么事情是对的,这就很好嘛。

只是面对着三皇子的到来,贾平安却有些懵。

他会搞出这些,除了想要多赚一些钱,拉拢与一些世家的关系之外,无非就是想要证明,眼前科举制度的弊端罢了。

看看吧,我只是随便出了一招,就可以取得如此的成绩,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显然,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相反大家对他还是十分的推崇,更有一些权贵已经盯上了他,想着等下一次大考之前,一定要把族中的青年才俊送到贾平安那里去学习。

收再多的学费也没有问题,只要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就行。

好吧,贾平安是醉了,他没有丝毫解释的意思。

大势之下,他的个人能力会显得微不足道。相反,如果他想以一己之力去抗衡整个制度的话,那最终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历史早已经告诉了他,向来变法之人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即便是科举制度的变法也是一样。出力不讨好的事,为何要做?

政治原本就是一个妥协斗争的艺术,你强势的时候,可以借此来谋取自己的好处。但当你力不如人的时候,应该低头就低头。这可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相反是为了积蓄更多的力量,以后好获取更大的成就。

......

东宫。

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太子高兴坏了。

这个贾平安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前十名,他的学生就占了七位。如此一来,***优秀的考生只会认安平侯为老师,将会大大削弱三皇子的影响力,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但在高兴之后,他又有些后悔。

早知道贾平安真有这样的本事,当初就应该让母族的吕元宁也跟着他一起学习就好了,说不准就可以得一个状元,那可是很露脸的事情呢。

只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后悔药,有些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是不可能会更改的。而在太子得知三皇子竟然没有气馁,相反开始主动贴近贾平安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也要做些什么。

长福公主就被叫到了宫中,再然后她又回了一趟大司马府后,便来到了安平侯府。

“什么?让我去军中挑选护卫?”看向着来访的三公主,贾平定以为自己听错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