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风起宁古塔 >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宣国备战

风起宁古塔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宣国备战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2 13:40:13 来源:小说旗

他允许自己的几个皇子互相争斗,但前提是在自己可控的范围之内去斗。

倘若是谁想掀桌子,那对不起,他第一个就不答应。

“皇上圣明。”将一切的过程都看在眼中的太监总管布达春,于一旁连拍着马屁。

这更让宣文宗心情大好。

正当他想说,就是几个娃娃,还能翻天不成的时候,突然外面就传来了小太监的急促的脚步之声。“皇爷,边关急报。”

“报信的军士呢?”宣文宗的脸色是陡然一变。

涉及到边关急报,那不用说,一定是发生了军国大事。

“人已经入了皇宫,正向政务殿而来。”小太监跪地说着。

“不要阻拦,将人直接带过来见朕。”宣文宗言说着的同时,双眉也紧皱到了一起,他在想着可能会发生什么大事。

没有让他有机会去多想,报信的士卒已经一脸疲惫般地出现在了政务殿中,跟着一封急报被布达春接过,检查了一下没有问题之后,信件就送到了宣文宗的手中。

将其打开,映入皇帝眼帘的就是四个大字——打起来了。

就在大夏太子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夏光帝之后,大统突然出兵,接连偷袭了大夏的三个城池,其中还有一处属于地位重要的重镇。

显然,大统就是想在夏光帝刚刚上位,立足未稳的时候,发起攻击,坏其根基。

“哎!”

看到急报上写着,大夏军兵已经开始动员,迎战大统士兵的时候,宣文宗便叹了口气,将急报放到了龙案之上。

大地沉寂这才多久,竟然就要又起战火了吗?

那做为实力偏弱的宣国,接下来要何去何从?

这就是弱国的悲哀,大战发起时,最先考虑的永远是如何的保全自己,而不是找机会开疆拓土。

“来呀,宣大司马、兵部尚书还有户部尚书来政务殿议事。”宣文宗决定先找几位重臣了解一下自己的实力,不管是战还是和,或是投靠哪一方,总是要先把家底弄清楚。

以往倒是有奏折摆在了自己的面前,但远没有把人叫过来当面问得更加清楚。

不久之后,大司马袁克敌、兵部尚书许德勇和户部尚书杜明庆三人便出现在了宣文宗的面前。

布达春走下去,刚将送来的急报给三位大臣一一过目,宣文宗的声音随即响起,“三位爱卿,大夏与大统两个上国已经开战,且这个形势,怕是仗只会越打越大,那你们来说说,我们这些年的准备都如何了?杜爱卿,你先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很多时候就是打钱,就是拼国力,户部这个位置就显得更加重要。

“回禀皇上,现国库中有银余三千万两,粮食一千余万石,倘若是与敌交战,短时间内尚可支应,若是时间一长,怕就会出现捉襟见肘之势。”杜明庆抱着拳,行着官礼,一丝不苟般的说着。

看起来,一千余万石粮食是不少了,但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十亿斤粮食而已,按照一名士兵每天需消耗最低一斤主粮,外加其它辅食来算的话,那一名士兵一月最少也需要三十斤。三十万名将士一月最少就需要少九百万斤。

但若是六十万将军呢?一月就要一千八百万斤了,十亿斤又能支持多久?四年吗?可若是需要增加兵力呢?兵源一旦翻倍,那时间就只能坚持两年,这怎么可行。

古时交通不便,打起仗来光是准备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两年也好,四年也罢,怕都无法保证可以坚持到大战结束。

这还因为杜老抠一项是精打细打的过日子,换一个手大些的尚书,怕是连这些剩余都不会有。

“只有这些吗?”对于杜老抠汇报上来的这个结果,宣文宗显然是有些不满意的。

“回皇上,这已经不少了,这还是因为在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囤积了不少的低价粮,若是不然,这些也不可能会有。当然了,现在安平侯那里弄出了高产粮食,若是能够给我们十年八年,哪怕就是五年的时间,我们的粮食数量也会猛增,不至于眼下这般了。谁让我们宣国的粮食一直就不够,年年都要从其它国家买进呢。”

杜明庆看似是解释,实则又何尝不是在发着牢骚?

宣国非是产粮大国,想要国库中粮食都给堆满了,那明显是不可能嘛。

“嗯,杜爱卿辛苦了。只是十年八年我们是等不了的,一旦大夏与大统互相奈何不了的时候,他们就会找帮手,那时就是我们做出选择之时。这个时间不要说是五年,便是三年都不会有,所以还是不要奢望的好。许爱卿,说说兵部的情况吧。”

“是。”兵部尚书许德勇已经五十多岁,为官多年,对于兵部的情况那是如数家珍,张嘴就来。

“如今我们兵部有战车两千辆、可用作战斗的戎马两万头、运输用田马五万头、大型战弩三千架、中型战弩六千架,箭矢大约六百万支,刀枪等兵器一百万左右数量...”

一个个数据由许德勇的口中给说了出来,看似是不老少,可实际上呢?

就比如说箭矢吧,六百万支而已。

若是武装六十万的军队,一个士兵只能带十支,的确是太少了一些。

但没有办法,这个时代科技不能说不发达,只能说完全与发达不沾边。所有的铁器都要靠铁匠一锤锤的砸下去才能成形,才能成为成品。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浪费其实也是蛮大的,很多辛苦打造出来的兵器,往往会出现不少不合格的事情,那就要回炉重创,使得各种器械的准备,想要加快也不行。

之前谁也没有想过大战,兵器制造就是不急不缓的态度,现在乍一需要,哪里能弄来这么多呢?

“大司马,说说军队的情况吧。”宣文宗并没有怪罪许德勇的意思。其实人家一直是上奏折要钱要人来着的,是他和杜老抠给压了下来,不给马儿吃草,怎么让马儿快跑?

“回皇上,现如今我们宣国有常备军三十万,地方兵六十万左右,如果形势需要的话,可以很快就从地方上再征召军队六十万,如此除了各地必要的留守军队,能用来用于战争的大约有一百万人左右。”

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了,对于两千万人口的宣国而言,可出征的兵力能够达到一百万,那是二十比一的比例,不能说是多高,但也不算是低了。

就像是唐朝开国时,全国人口数量约为一千九百万人,常备兵力八十万,后因战争需要,兵力最顶峰的时候达到了两百万,那便已经把一个国家的底子给掏空了一半,使得后来用了很多年,人口缺失的这个窟窿这才慢慢恢复。

宣国不是不能征集更多的士兵,只是那样一来,就要影响到地方上的正常发展。

“好,兵力这方面可以先考虑进行征兵,进行一些基本的训练。而从即刻起,不允许一粒粮食向外售出,这件事情杜爱卿盯着点,同时你在与那些世家大族好好商议,看看能不能从他们手中多买一些粮食,以备急用。兵部要开足马力,动用一切的力量多多打造兵器,需要多少银子,送一个折子上来,朕来给批。”

了解完情况之后的宣文宗,就做出了要开足马力备战的决定。

备战不一定就是要打,但后世那句话说得好,有剑不用,和手中无剑那是两码子事。

三位重臣齐齐抱拳应是,而随着三人出了政务殿,有关宣国开始备战的消息也随之而传了出去。

这属于正常操作,是有备无患,其它大臣们知道后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要说,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们。

这些世家掌握着宣国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有个别的世家,光是族中的奴隶,便有十几二十万之多。

论起家族的传承,远比宣国建立的时间还要长,这些人才是真正可以左右宣国未来之人,便是在很多事情上,宣文宗也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就像是备战的消息一出,大世家们便一个个先都捂紧了手中的粮袋,大有一副坐等涨价的模样。

大战一起,再想从外面买粮食入宣境,那是不现实的,除非他们可以投靠大夏或是大统,不然的话,很多东西都只靠自给自足,如此一来,商品涨价就是必然之势。只要世家大族操作的好,狠赚一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要么很多人说,一旦发生了战争,吃苦受罪的永远都是百姓呢。

......

东关街三十六号,安平侯府。

贾平安正在授课。

没错,贾大公子开课了。

自从五公主找过来,把知道的事情都说了之后,一种叫紧迫感的东西就压在了贾平安的身上。

五公主如此的信任自己,贾平安不能负了对方。也可以说,对方的目的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不谋而合的,所以他要早做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