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早安大明 > 第1006章 大明必将再度纵横四海

早安大明 第1006章 大明必将再度纵横四海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6 18:49: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龙江。

蒋庆之带着五部尚书,外加一个守备太监汪岩正在视察造船基地。

一个管事作陪,一问三不知,汪岩大怒,觉得这厮丢了自己的脸,把口水喷了管事一脸,问谁知晓情况。

如今龙江造船厂里只剩下了十余工匠,大多老迈。

一个老工匠咳嗽着走出来,举起手,“小人知晓些。”

“说。”汪岩冷冷道。

老工匠看了蒋庆之一眼,隐隐觉得这群贵人中以此人为尊,便赔笑了一下,“当年宝船废了之后,咱们这里就转为修缮水师战船的地儿。后来活计越来越少,没了活计,钱粮也少了。那些工匠大多被弄去了别处,还有的转行去干了别的……”

林志安好奇问,“那你等为何不走?”

造船厂近乎于废墟,唯有一个船台上有船,那艘船看着近乎于古董,也不知搁那多久了。

也就是说,这十余老工匠已经许久没有活计了。

按照蒋庆之对南方官场的了解,但凡有贪腐,有上下其手,有漂没的机会,那些官吏能一层层把皮肉都给你分的一点不剩。

龙江造船厂既然没有活计,哪来的钱粮?

就算是有,经过层层剥皮后,到了这些老工匠手中的钱粮,怕是连自家都养不活。

他看着那个老工匠,眼中有探究之意。

老工匠眸子里多了沧桑之色,“小人也想走,那些老伙计也想走。”

十余工匠唏嘘着,有人甚至在哽咽。

“可当年……”老工匠眸子里有追忆之色,“英宗时罢了下西洋之举,船队最后一次回到龙江。带队的太监说,此后怕是再无纵横大海的机会了。他召集了我等祖辈,说,三宝太监临去前一直挂念着龙江。担心朝中会废掉船队。

三宝太监说,危机来自于海上,机遇也来自于海上,大明不能停止出海的步伐,一旦停了,危机必然从海上而来……”

蒋庆之身体一震。

再没人比他更清楚此后的局势了。

船队出海宣威被废止后,倭寇便渐渐成为大明东南的心腹大患。

佛朗机人也乘机从西而来,夺取了麻六甲等地。

接着是西班牙人……西方战船不断往来,视东方海域如自己的后花园。

而中原却在禁海令中闭关锁国,玩起了盛世的老把戏。

直至被从海上而来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从此沦为半殖民地。

这一切,可不正是郑和的预言吗?

当大明停下走向大海的步伐时,来自于海上的机遇就会变成危机。

“……那太监说,三宝太监临去前有遗言,说无论如何,龙江和福建务必要保留造船的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不可断绝……这便是……国祚。我等祖辈当时发誓,定然会坚守龙江。”

老工匠低头,“哪怕是饿死,也要死在船台上。”

蒋庆之莫名觉得鼻子发酸。

成祖驾崩后,仁宗登基,第一件事儿就是罢废下西洋,而他下这道旨意之时,郑和和他那支无敌舰队正在海上横行。

随后这支舰队的命运随着朝中政局的变化而变化着。

仁宗短命,宣德帝朱瞻基继位,这位毕竟是成祖一手教导出来的,再度恢复了下西洋之举。

可朝中文官们却从成祖时就对下西洋之举极为不满。

在他们看来,出海宣威就是个多此一举的事儿,要宣威何须如此靡费?

派几个使者去就是了。

成祖时君权压制住了臣权,所以下西洋一直在进行着。

宣德帝时君臣平衡,勉强维系局面。

到了英宗时,臣权第一次压制住了君权,英宗曾令打造百余海船,准备再现大明水师宣威海外的壮举。

但东南突然有人扯旗造反,迅速波及浙闽等地。

卧槽!

那地儿可是船队出海的必经之路,这还怎么出海?

于是下西洋之举不了了之,群臣一番鼓动,英宗便下旨彻底废除了下西洋之举。

后来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扯旗造反是地方官和地方豪强勾结弄出来的事儿。

目的是想阻挠船队出海。

反对的动机是什么?

当时文官们反对出海的理由很多,但核心理由就一个:靡费巨大!

这个理由其实不成为理由,历来下西洋都不是单纯的宣威,船队会带着许多货物,和沿途诸多小国交易。

那些小国穷的一批,拿着金银等东西毫无卵用。面对大明货物压根就没有抵抗力,船队所到之处,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说宝船下西洋靡费巨大,那是选择性失明。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这事儿对咱们好没处!

没好处的事儿,对不住,一律反对。

英宗时地方官和豪强勾结阻拦船队出海,动机更是让人无语。

——为了走私!

宝船停止下西洋后,对外贸易就中断了。那些小国翘首以盼,拿着没卵用的金银深情眺望东方。

有需求就有市场,走私就成了大明和海外贸易的主流工具。

官员和豪强联手走私,每年赚的钱多不胜数。谁敢阻挠……哪怕是帝王,咱们照样让他好看。

于是,英宗自信满满的谋划,就成了笑柄。

耗费巨资打造的海船,就此成了废品……这算不算是靡费?

可那些文官依旧选择性失明。

蒋庆之走过来,汪岩不大习惯的退开……在南京他汪公公不说横行,但哪怕是的面对南京一哥徐承宗,他依旧能分庭抗礼,甚至能令徐承宗低头。

此刻他却不自觉的让开了道,觉得有些屈辱。

李欣就跟着他身后,低声道:“汪太监,您看那张童。”

汪岩抬眸,就见前方的张童自然而然的侧身,就像是恭迎蒋庆之。

那神态自然而然,显然并非是第一次这般做了。

也就是说,在宫中,张童对蒋庆之也是如此。

啧!

咱过去好像……有些托大了啊!

汪岩想到蒋庆之第一次南下到南京时,自己的态度矜持中带着倨傲。

难怪这位爷从松江府回来后,不说找自己了解情况,而是聚集了五部尚书议事。

蒋庆之是道爷的表弟,汪岩是道爷的人,按理是一伙儿的,自家人不是。

可蒋庆之对汪岩的态度不远不近,甚至有些疏离。

是咱拿大了!

汪岩上前几步,陪笑道:“长威伯,这事儿回头咱就给它查个底掉,看看是谁在亏待这些对陛下忠心耿耿之人。”

五部尚书怒视汪岩。

尼玛!

咱们漂没钱粮,哪次没给你汪岩分润好处。

当初你汪太监拿好处时笑脸盈盈,如今却翻脸不认人。

说好的小甜甜,转瞬就成了牛夫人!

你特么还能要点脸吗?

汪岩冷哼一声,“这天下不知多少忠义之士被下面的人弄寒了心,咱看呐!这新政来的正好,当把那些人清洗一番。”

蒋庆之走到老工匠身前,问:“那么,你等传承了多少?”

老工匠揉揉眼睛,“小人等人知晓打造事宜,不过……”,他有些纠结,“却从未曾做过。”

从船队停航到现在有百余年了,百余年不练,那些造船技艺必然会生疏。

林志安说:“长威伯,就怕传承变了样。”

这有可能。

老工匠苦笑,“毕竟是口口相传,小人也不敢担保……没走样。”

就这么口口相传,许多技能渐渐走样变形,最终断了传承。

“无碍!”

蒋庆之拍拍老工匠的肩膀,“本伯要的是你等的一腔热忱。至于造船的技艺,本伯这里有。”

十余工匠低下头,眼中却有不以为然之意。

术业有专攻,虽然咱们认你长威伯是大明名帅,但这是造船,不是沙场用兵。

论这个,咱们才是行家里手。

这点自信工匠们还是有的。

“要不,等浙闽那批工匠来了再说吧!”有人建议道。

虽然你是墨家巨子,但这玩意儿……墨家最擅长的是守城,机械之术是很牛逼,但这是造船不是。

墨家在陆地上,这是海上。

“先熟悉起来。”蒋庆之回身,“石头!”

“来了。”孙重楼提着个木箱子过来,放下,打开。

里面是一卷卷图纸。

“看看。”蒋庆之指指图纸,“不懂的开口。”

老工匠迟疑了一下,弯腰拿起一卷书,打开一看是图纸。

第一页就是船。

一艘大船!

船体和老工匠家中传承的宝船和战船图纸有不小的差异。

“这……”

老工匠伸手在图纸上划拉着,脑海中在推演船体这般变化后会产生的各种后果。

当他看到船底一处变动时,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那个造船难题……竟然迎刃而解。

“这……绝妙啊!”

十余工匠按捺不住性子,却慑于尊卑有别,在后面搓手跺脚,有人忍不住问,“老王,如何?”

林志安笑了笑,“长威伯出手,那自然不凡。”

不要脸的东西……张泉心中暗骂,心道你林志安从昨日开始就开口长威伯如何如何,闭嘴长威伯如何如何,恨不能拜在蒋庆之门下,为其走狗。

蒋庆之目光转动看过来,张泉下意识的赔笑,腰也微微弯曲下去。

“妙啊!”

这时工匠们围拢过来,老工匠拿起另一卷图纸,这是战船的图纸,只是看了一眼,这位家学渊博的造船工匠就浑身颤栗。

“这是……若是按照这些图册打造一支船队,佛朗机人算个屁!”老工匠忍不住兴奋之情,“大明必将再度横行海上!”

蒋庆之淡淡的道:“可能打造?”

老工匠狂喜,躬身。

“愿为伯爷效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