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早安大明 > 第844章 六部震动

早安大明 第844章 六部震动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4 08:2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旨意随即就到了通政使司。

接到旨意的官员看了一眼,身体就像是中了定身术一般僵硬在那里。

“是何旨意,让你老兄这般惊愕。”有相熟的官员取笑道,“莫非是地龙翻身了?”

官员缓缓道:“是。地龙,翻身了。”

“是何事?”

“陛下令长威伯入政事堂,总揽……新政事宜。”

值房里瞬间鸦雀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官员苦笑道:“地龙真的要翻身了。”

至于蒋庆之这把年纪进政事堂,往日众人会觉得骇人听闻,此刻却压根没人在意。

和宰辅之职相比,总览新政大权才是重点。

旨意到了赵文华那里。

赵文华不想看,但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然后摆摆手,“速速发去各处!”

那么年轻的宰辅!

那么年轻就执掌新政的权臣!

这一切都是赵文华梦寐以求的。

但他知晓那只是白日梦。

此生都不可能实现。

今日蒋庆之却把他的白日梦变成了现实。

那种巨大的失落感,令赵文华不禁茫然沮丧。

随即,旨意在迅速扩散……

兵部,王以旂正和几个官员商议事儿,一个小吏不顾规矩冲了进来。

“大胆!”

有人厉喝。

“等等!”王以旂止住了众人,问:“是何事?”

小吏喘息着,“陛下刚下的旨意,以长威伯总揽新政事宜。”

值房内瞬间凝固。

王以旂嘴角抽搐,突然笑道,“好!好!好!”

他目光炯炯看着众人,“长威伯接手新政大权,本官胸中锦绣,尽可一一施行。”

王以旂摇头,“这个大明啊!”

一种见证历史,参与历史重大进程的味儿,让这位老兵部哽咽了。

吏部,当旨意传达到熊浃那里时,他正在发火。

“陛下既然决意发动新政,吏治便是重中之重。王火此人能力平庸,怎能付以重任?打回去!打回去……门外探头探脑的是谁?”

老天官发现有人在门外探头探脑的,怒道:“做贼呢?有事说事。”

门外官员进来,面色凝重,“尚书,陛下旨意,令长威伯总揽新政事宜。”

熊浃的老脸瞬间就红了。

让人担心他下一刻就会倒下。

“好!”

熊浃的吼声在吏部传来,“都打起精神来,在老夫死之前,谁也别想鱼目混珠。”

工部,姜华闻讯先是愕然,然后叹道:“天下从此多事了。”

工部看似个技术衙门,但许多事儿都离不开工部的支持。值房里的两个侍郎和几个官员惊愕。

“尚书,这……”

“咱们该如何应对?”

“我工部如何表态?”

支持,会带来巨大的麻烦。

不支持,就要和蒋庆之、墨家割裂。

时至今日,墨家城外的那个基地已然成了工部的盟友。

燧发枪,火炮……据闻还有许多好东西正在那个基地中研发。

若是决裂……

一个官员说道:“别忘了,若是咱们反对,长威伯也可撇下咱们,用墨家来代替工部行事。”

“他没这个权力!”

“你这话说的底气全无!你难道忘了前宋时的那位拗相公?蒋庆之的性子可不是范仲淹,而是王安石。我工部若是反对新政,他撇开咱们又有何妨?”

“可工匠在咱们手中!”

“他真要令咱们工部调拨工匠,只要理由正当,难道咱们还敢不从?要不,你去试试?”

那个官员涨红着脸,姜华知晓此人历来反对墨家和蒋庆之,便说道:“长威伯,怕是比那位拗相公更为犀利。”

众人心中一凛,知晓尚书做出了决断。

有人说:“别忘了,那位可是大明名帅,能把敌军尸骸堆积为京观,被草原异族称之为杀神!你等以为他不敢下狠手?”

“可若是下狠手,他便会引发公愤,朝中百官只需拖延一番,什么新政,顿成笑谈。”

“尚书……”

众人看向姜华,最终还得这位来拍板。

姜华揉揉眉心,“按理,我工部依令行事,谁也没法置喙不是。”

众人面露喜色点头,唯有那位铁杆反墨家的官员眼中有不满之色,但却不敢流露出来。

“工部以往便是干苦力的,宫中营造,京师京造,天下城池,天下堤坝……工匠,工事,是吧!”

众人点头,越发欢喜了。

“这些年老夫在工部发现了不少弊端。”姜华说:“比如说九边,每年九边都会耗费大量钱粮用于修葺边墙与城池,用于营造堡寨……”

九边就是大明君臣身上的甲衣,不,是天下人的甲衣。

异族来了?

有九边!

咱们缩在这条由长城和一系列城池组成的防线内高枕无忧,自得其乐。

但俺答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格局。

号称二十万大军南下,令所有人都懵了。

那一刻,什么高枕无忧……当庙堂君臣凝重的神色出现在百官眼中时,所有人都知晓,这条防线,特么的,不靠谱!

“所谓九边,近十年来其实形同虚设,任由俺答麾下来去自如。老夫曾建言,既然九边无法阻拦俺答,那么,何不如重振天下卫所?”

众人想到了当时朝中的反馈。

“工部,做好自家事即可。”姜华笑了。“老夫的建言被视为手伸太长。于是九边每年继续修葺,无数钱粮尽耗其中。工匠和民夫们以去九边营造为畏途,担心被俺答掳走……”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姜华看着下属们,“是长威伯。一场大捷解除了北方威胁。老夫看到了希望,懂吗?希望!”

姜华眼中多了兴奋之色,“长威伯定然会支持老夫,支持我工部之策。九边,不足为凭,为何要每年靡费巨量钱粮?”

一个官员说:“这些年水灾不少,我工部建言修建堤坝,户部却以钱粮不趁手唯有拒绝。如此……这钱粮不就有了?”

“正是如此。”姜华越想越欢喜,“本官曾与长威伯说起过天灾之事,长威伯说,历朝历代,天灾都是摧毁王朝的最后一把火。”

“墨家擅工事,长威伯执掌新政,必然会倚重我工部!”

“是啊!火器营造,最终还是得我工部。”

“咱们的苦日子,要到头了。”

就在众人欢喜时,那个对墨家不满的官员说:“可天下人会如何看此事?我工部若是站在长威伯那边,天下人会如何看我工部上下?”

好处有,但坏处呢?

你等就不怕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众人默然。

呯!

姜华一拍桌子,“长威伯都敢接下新政大局,本官……”

呃!

尚书,您这……不符合您的性子啊!

姜华须发贲张,“本官尽忠职守,谁特娘的敢冲着本官,冲着工部下手,本官……草特娘的!便真站在长威伯那一侧又如何?!”

他这是在暗示:别特娘的逼人太甚,否则本官就真的投靠新政了。甚至,投靠墨家。

……

从城外回京后,徐阶没去直庐,而是回到了礼部。

“蒋庆之疯了!”

礼部右侍郎王文奥是徐阶的人,他在礼部以刚直闻名,此刻他站在那里,须发贲张,“清查田亩,这是要官逼民反吗?”

左侍郎陈钊面白无须,温和的道:“陛下要行新政,奈何?”

徐阶看了陈钊一眼,此人是严嵩的铁杆,左侍郎陈河在和蒋庆之争斗了数次败北后,黯然去南京就职。而后严嵩一番运作,把陈钊弄到礼部为左侍郎。

左侍郎就在徐阶之下,整日下面有个人盯着你,哪怕他看着温和,可徐阶就以温和闻名,这不是照镜子吗?

这便是严嵩打进礼部的楔子,盯着徐阶,牵制徐阶。

徐阶温和的道:“新政,自然是该行。不过不可操切不是,本官担心的是民意沸腾。”

咱们不反对新政,但新政该如何施行,值得商榷不是。

“清查田亩并无问题,问题在于会引发什么?”王文奥猛地坐下,余怒未消,“阁老,就说京师,隐匿田地和人口的人家有多少?一千,两千……这些人都是朝中中坚。若是激怒了这些人,这新政如何推行?”

徐阶微微颔首,“本官便是这个意思。”

“不但如此。”王文奥抚须,“一旦激怒了这些人,他们在朝中,在各部捅刀子,下黑手,让政令无法施行,这是因小失大呀!”

徐阶看了陈钊一眼,陈钊知晓严嵩父子的意思,希望能在这波大潮中蹲在后面,看着蒋庆之等人去弄潮……

——等他们被淹死了,咱们再出头。

这是严世蕃的话。

陈钊微笑道:“此事吧!还得看陛下的意思。”

咱不干涉!

这是骑墙的做派,像极了陆炳。

“是啊!陛下应当会有所顾忌!”王文奥也觉得自己的反应过激了些,“那只是蒋庆之的一己之见罢了,呵呵!”

笑声中,外面有人进来。

“阁老,陛下有旨意公布。”

帝王旨意一般都带着针对性,无需公布,施行就是。

一旦公布,就像是军中露布告捷一般,至少得是令天下震动的事儿。

三人都知晓,这道旨意必然和新政有关,甚至和蒋庆之的奏疏有关。

“什么旨意?”王文奥问。

“陛下令长威伯总揽新政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