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早安大明 > 第927章 老板的想法太疯狂

早安大明 第927章 老板的想法太疯狂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7 19:29: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和后世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相比,中原王朝生产技术升级之缓慢,让蒋庆之在许多时候觉得不可思议。

明明弄出了火药,却想着拿来玩儿,放烟火,弄爆竹。

你就不能想着弄成火器?

明明弄出了锋锐的兵器,你就不能出动出击,把那些威胁尽数灭掉?

这个疑问从前世带到了今生,带到了大明。

他有时候觉着自己就是个神明,在冷眼旁观着这个世界的凡人在犯蠢。

看着凡人们不断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而无法制止,这种痛苦是难以言喻的。

“这一切,我本不想干涉。”

书房里,蒋庆之和唐顺之在喝茶。

二人相对而坐,边上有一香炉,是宣德帝时期的御制玩意儿,里面烧的不知什么香料,嗅着颇为淡雅提神。

这阵子孩子晚上不知为何时常哭闹,弄的蒋庆之两口子也没法睡好觉。晚上不睡,白天犯困,丈母娘不知从哪弄来的香料,说是提神醒脑最有效。

蒋庆之不以为然,丈母娘却说,她当年生了三个孩子,就靠着这玩意儿提神。

味儿还不错,蒋庆之背靠椅子,浑身松弛……这是少见的一种状态。

“你的心思我懂。”唐顺之喝着茶水,微笑道:“看不惯这一切,却又知晓这一切底下蕴藏着重重危机,若是置之不理,数十年后,这个大明,自己的家园将会变为废墟。不想管,却又不得不管……内心纠结。”

“嗯!”蒋庆之的心态就是如此,“我有些好奇,咱们弄出了火药,却用于喜庆,可火药传到了西边去,却弄出了杀人的利器。老唐,你觉着咱们出了什么问题?”

“内敛,守中,自得其乐……”唐顺之缓缓说着,“和为贵!”

“也就是没有扩张的野心。”蒋庆之笑道。

“正是。”唐顺之说:“始皇帝一统天下后,实则中原就进入了一个稳固的时期。只要没有外部威胁,便自得其乐。

你曾说儒家最喜关起门来玩一个叫做盛世的游戏。中原就有些这个意思。不过内里截然不同……”

唐顺之在思索,蒋庆之吸了口药烟,说:“其实,这便是咱们这个民族的秉性。”

“秉性?”

“对。刻在这个民族骨子里的秉性。过好自己的日子,别人如何,不干涉。”蒋庆之觉得这个民族大概是蓝星最爱好和平的民族。

“汉唐呢?”唐顺之问。

“反击匈奴之后,实则大汉就进入了一个收缩期,后续的征伐,更像是一种惯性。”蒋庆之说:“至于唐,确实是异数。”

“那么,你为何不说中原对外保持咄咄逼人姿态的势头,是从前宋时戛然而止?”唐顺之知晓这番谈话不简单,“庆之,你有些踌躇。”

“嗯!”蒋庆之眯着眼,“我这阵子在思索出海的事儿,一旦打开海禁,出海将会成为大明上下最为热门的事儿。朝中出海还好说。民间出海……老唐,你不知海外当下的模样,许多岛屿庞大无比,可上面就只有数千、数万土人。拿着一把破菜刀就能换来一大块金子。”

唐顺之蹙眉。“消息一旦传回大明,想出海之人会如过江之鲫。你……”,他看着蒋庆之,“你在担心失控!”

蒋庆之点头,“当利益足够大时,人便会不顾一切。哪怕是赴汤蹈火。朝中百官,军中将领都会在巨大的利益之前眼睛发绿。他们会鼓动帝王,不,是逼迫帝王放开各种禁令……”

“这不就是你所期待的吗?”唐顺之笑道,“破除那些陈规陋习,让整个大明把目光向外。从外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由此带来的后果……”蒋庆之轻声道:“打开国门,走出国门,开了眼界的大明会如何?百官对帝王,百姓对帝王将相……他们会如何看?当大明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大,帝王的使者骑着最快的马,从东到西,需要跑半年,一年……如何掌控那些地方?”

“你是说,大明开海……便意味着扩张?”

“是。”蒋庆之点头,“那些岛屿无主,拿住了就不能放。另外,在向外探索的过程中,大明将会遭遇西方的那些同行。这个世界很大,也很小。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战争就不可避免。那会爆发大战……”

S1将会提早爆发。

西方世界会联手。

大明将独自直面整个西方世界的挑战。

以一敌众,单挑西方诸国。

能胜吗?

蒋庆之在盘算此刻西方的情况。

海军,陆军……海军经验丰富,战船多不胜数。

陆军,此刻火器在西方诸国成了主流,但和大明的相比,他们的火器落后了至少二三十年。

这一场大战……能避免吗?

蒋庆之摇头,“避无可避。”

“为何?”唐顺之说,“和睦相处就是了。”

“老唐,许多事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说麻六甲那地儿,那地方扼守大明出海的咽喉要道,如今掌控在葡萄牙人手中,一旦大明开海禁……卧榻之侧啊!”

唐顺之看到蒋庆之眼中露出来的厉色,不禁叹道:“还未开海,你便在琢磨如何攻伐,庆之,放一放,你需要放一放,把这一切搁下,出去走走,去散散心。”

蒋庆之一怔,“倒是不必。”

“去走一走。”唐顺之坚持自己的看法,“当初我在家时也曾困惑于一些问题,想来想去想不通,后来便出去四处走走,到处游历。不去想那些问题……可走一走的,答案却自己冒了出来。”

“无心生大用。”

“正是!”

唐顺之含笑看着他。

什么叫做知己?

三观趋同,你说半句话,我就知晓后续的意思。

而且,这个意思和我所想的差不多。

志同道合,这才叫做知己。

“也好。”蒋庆之起身,“对了,马上年底了,要不你先搬过来?”

“不了。”唐顺之摇头,“我不喜约束。”

“伯府来去自由。”蒋庆之目光热切,希望这位大才和知己能留在新安巷。

“我知,不过,我更喜欢道观那等地方。”

唐顺之笑着说。

“信道?”

“不,是喜欢那等味儿。”

“类似于青灯古佛,远离凡俗嘈杂。”

“整日在红尘中打滚,得有个地方洗涤一番心尘。”

唐顺之就是个闲云野鹤,蒋庆之觉得谁也留不住他。

历史上唐顺之出山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倭寇。

倭寇!

蒋庆之想到了那位使者。

“使者叫做三条,随行数十人,这一路来的颇快。”张居正打探到了消息。

唐顺之回道观了,晚些再过来。

蒋庆之在书房里看着地图,抬头问:“他们急匆匆的赶路,用了什么借口?”

“说在倭国便听闻大明京师繁华,迫不及待想见识一番。”

“那么,叔大你怎么看?”蒋庆之低头继续看地图。

仿佛是漫不经心的问题,但张居正却很认真的想了想,“作为使者,不可能这般轻浮。且使团浮海而来,看着颇为疲惫。这般急匆匆赶路……不合常理。我以为,是有急事。”

“继续!”蒋庆之的手指头顺着大明东南沿海,一路滑向东边。

那一溜小岛啊!

后世蒋庆之看过多次的小岛,彼时他还是个热血青年,恨不能一巴掌把那地儿拍平了。

“伯爷说倭国此刻混乱不堪,藩镇之间攻伐不断,类同于大秦一统之前的中原……”

“嗯!战国。”

“倭皇成了大将军的傀儡,而那位所谓的大将军足利氏如今也自身难保,居无定所……”

张居正思忖着,“若使者如伯爷所推测的来自于足利氏,那么,必然是有求于大明。他能求的……不外乎便是支持。”

“何等支持?”蒋庆之的嘴角微微翘起。

“我以为,应当是兵器等物。”张居正说:“倭国越是混乱,对大明越是有利,我以为,不能答应。”

“知晓倭寇哪来的吗?”

“不知。”

“倭国内部互相攻伐,那些失败者便逃了出来,一路流浪。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加上一些大明沿海的败类,就成了令大明头疼多年的倭寇。”

蒋庆之抬头,“叔大,许多事儿莫要只看到眼前利益。倭寇不除,打开海禁后,商船出海会面临着什么?群狼!”

“所以伯爷迫不及待要打造战船。”

“嗯!”蒋庆之眯着眼,看着那一溜小岛,突然重重一拳捶打在那里,“要根除倭寇,最好的法子便是……打到他们的老巢去!犁庭扫穴!”

为了剿灭倭寇,您竟然想灭了倭国?

张居正觉得老板的想法太疯狂。

“伯爷。”莫展进来。“礼部那边来人了,说是倭国使者求见伯爷。”

“什么由头?”倭国使者刚到京师就来求见自己,让蒋庆之越发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当下的足利氏,也就是那位大将军的日子,怕是过不下去了。

“使者说久慕伯爷威名,前来拜见。”

这是粉丝?

蒋庆之淡淡道:“晾他半个时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