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早安大明 > 第984章 出山的老怪

早安大明 第984章 出山的老怪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1 12:44: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华亭城中多了许多生面孔。按照大明的规矩,出远门你得有路引,也就是出行凭证。

出行凭证得申报理由。

城门处,一个军士正查验一群男子的出行凭证。

“游学?”

军士抬头,四十出头的男子撩起垂落在脸颊那里的一缕长发,“看清楚,长脸。”

“四十多岁还游学?”一个年轻军士嘀咕,边上的老卒踹了他一脚,低骂道:“花魁大赛有诗会。”

男子挑眉,“正是。”

蒋庆之觉得花魁大赛单调了些,便同步举办了一个诗会。

诗会的评委竟然是名妓团,这个消息散播出去,那些自矜身份,想来‘观摩考察’花魁大赛的老蛇皮们顿时就乐了。

诗会?

吟诗作词我擅长啊!

于是来松江府的人愈发多了。

等这批人进城后,年轻军士纳闷的道:“这些人看着大腹便便的,不像是文采了得的吧?”

老卒嘿嘿一笑,“吟诗作词的活大伙儿都会。”

“你会?”年轻军士知晓老卒只认识自己的名字,以及上官的名字,所以笑道:“有本事你便作一首,决赛那日我便代替你值守。”

“听好。”

“嗯!”

“一啊摸,摸到了……”

对于男人来说,吟诗作词只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装比的手段。

城中的逆旅尽数客满,陈连为此焦头烂额,便再度来请见蒋庆之。

“伯爷,不能再来人了。”陈连苦笑,“城中的青楼都住满了。”

青楼可以留宿,但价格很感人。

蒋庆之叹道:“人要活。”

“还请伯爷指点。”陈连觉得自己已经想尽了法子。

蒋庆之吸了口药烟,指指外面,“城中多少人家?挑选出一些和善的人家,令人上门交代规矩……随后把那些外来人安置在这些人家中。一日住宿多少钱,若是加上吃喝多少钱……”

“咦!”陈连一怔,蒋庆之叹息,“如此,那些人有了安置的地儿,不至于到处游荡。其次,百姓也有了收益,这是什么?双赢!”

“妙啊!”陈连一拍脑门,“下官怎地就没想到呢?”

因为这是民宿啊!

几百年后才有的东西。

“记住,为官者当把治下百姓放在心中。若是你把他们放在心中,这主意便会源源不绝……”

陈连拱手,由衷道:“下官谨受教。”

陈连急匆匆走了,蒋庆之回身,宁玉就在不远处,福身,“奴冒昧,方才听了伯爷一番话,奴便在想,为官者不该先效忠陛下吗?”

“陛下为何?帝王为何?”蒋庆之抖抖烟灰,“这个天下有生民亿兆,化为一便是帝王。”

“帝王是万民的代表?”

“嗯!”蒋庆之点头,“所谓效忠帝王,实则便是效忠万民,效忠这个天下。有人把效忠看做是个人升迁、谋取荣华富贵的工具,于是便把效忠的对象变成了个人。”

宁玉微微垂眸,“帝王便是万民的代表,帝王当如何统御百官?为官之道为何?”

“你这个问题倒是有趣。”蒋庆之笑了笑,“帝王乃是万民代表,统御百官,统御朝政的出发点,就应当是万民利益。帝王高居庙堂,根据当下万民之所求,万民之困境而做出相应的谋划,并督促百官施行,这便是帝王之道。至于为官之道……”

蒋庆之缓缓踱步,“人皆有私心,这不可泯灭……”

“长威伯,大公无私!”

这里是驻地前院,不知何时,徐渭等人都来了。

开口的是风尘仆仆的魏国公徐承宗。

“来了?”

“来了。”

徐承宗没说为何来,蒋庆之也不问,他继续说:“没有所谓的大公,人活着便有私心,就得有目的和追求。不同的是,有的人追求的东西于万民有益,便被称之为圣人。所以,从无所谓的大公无私。至于为官之道……”

蒋庆之沉吟着,一个官员进来,低声想和徐承宗说话,徐承宗摆摆手,示意稍等。他目光炯炯的盯着蒋庆之,低声道:“先前那番帝王之道,若是传出去,多少人会恍然大悟。”

这位……不愧是墨家巨子!

徐承宗此刻只想听听蒋庆之口中的为官之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每个官吏都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自己的目标。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便兢兢业业,勤勉为民……有的人只想着荣华富贵,只想着寒窗苦读多年,一朝出头,就该享受权力带来的甘美和各等好处……林林总总,龙生九子尚且子子不同,何况人。”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蒋庆之说:“有人说当教化,教诲官吏,在我看来,教化是一回事,最要紧的还是监督。”

为官之道,怎地变成了监督官员之道?

众人不解。

“让那些官吏不敢贪,不能贪。”蒋庆之见众人不解,笑道:“所谓为官之道,有些大而化之。说实话,人性本私,刚出仕时的官员,大多都有崇高的追求,可在宦海中为何变了?环境!”

蒋庆之想到了陈连,“那些奸臣佞臣,哪怕是秦桧,出仕时也曾满腔热血,一心为民。为何变了?”

“是这里。”蒋庆之指指周边,“宦海就是个大染缸,或是说,人间就是个大染缸,一个白生生的人跳进来,要么被染成一种颜色,要么便会被排挤。被排挤的郁郁不得志,无法出头。选择和光同尘的,渐渐沉迷于名利**之中。”

徐承宗说:“长威伯的意思,宦海无好人?”

“人性有善恶,不能一概而论。”蒋庆之说:“就说外界口中的奸佞严嵩,当初也曾豪情满怀,为何变成这等模样……”

徐渭说:“这便是伯爷说的跳进了大染缸中,他挣扎了一番后,最终选择了和光同尘,被染成了一个颜色。”

他明白了。

徐承宗也明白了。

宁玉等人也明白了。

“没有什么为官之道。上位者与其奢求官员们能恪守君子之道,不如用制度去监督他们,督促他们。所谓的为官之道,不是个人之道,而是……制度之道。”

“用制度来让官员们遵循的道,便是为官之道。”宁玉低声说,她低着头,眸子里有异彩,也有复杂的情绪。

儒家多年来追求的便是君子之道,文章诗词,无不遵循这等准则。

在儒家的眼中,只要读了圣贤书,只要遵循圣贤的言论去做人,做事,那么此人便是君子。

今日蒋庆之一番话,却从人性的角度彻底颠覆了这个理论。

——人,皆有私心。不可能成为儒家口中的那等君子。

与其奢求他们变成君子,不如琢磨如何用制度,用规矩来让他们成为君子。

也就是说,靠自觉,是靠不住的。

唯有举着棍子,拿着胡萝卜,才是统御百官之道。

“这是帝王之学!”门外有人惊呼,随即人影一闪,一个老头儿冲了进来,目光转动盯着众人,“今日长威伯这番话,你等最好守口如瓶!”

宁玉一怔,心想这位是谁,口气大的不行。

徐承宗见到老头儿,身体一震,拱手,“陈公不是致仕归乡了吗?怎地来了松江府?”

老头儿并未回答他,而是目光炯炯的看着蒋庆之,“可是长威伯?”

蒋庆之点头,老头儿拱手,“老夫陈铮。”

蒋庆之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徐渭却讶然,一边冲着陈铮拱手,一边低声道:“伯爷,这位乃是当年陛下的先生,曾辅佐陛下多年,多年前致仕归家,本以为……谁曾想竟还活着。”

帝师?

蒋庆之突然想起来了,当初曾夏言曾提及过此人。

——陈铮此人乃大才,陛下在潜邸时,此人曾教了陛下五年。陛下入京,陈铮本想辞别,是太后出面挽留了他。

陈铮跟随着道爷入京,杨廷和与张太后联手压制道爷,道爷奋起反击,当时他身边的第一谋士便是这位帝师。

夏言曾自嘲说,若是陈铮在,也轮不到自己做首辅。

杨廷和黯然下野,所有人都觉得陈铮会入阁,混几年资历后便能接任首辅。谁曾想这位老先生却不肯,一直想回乡。

——富贵于我如浮云!

这位帝师辅佐道爷成功逆袭后,便想功成身退。道爷自然不肯放人。可没几年,不知是真不习惯官场,还是什么原因,陈铮一病不起,只求死在家中。

道爷没办法,只好放人。

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应当是在家中等死,可此刻的陈铮看着精神矍铄,脚下生风……

比老夏言都精神。

这位的资历之深厚,嘉靖朝无人能及。

蒋庆之拱手,“见过陈公。”

陈铮颔首,围着蒋庆之走了几圈。他背着手,嘴里喃喃有词,止步道:“你方才那番为君之道,可曾教授给那两个小子?”

两位皇子在他的口中变成了小子,可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蒋庆之摇头。

“为何?”陈铮问道。

“他们这个年纪不懂这些,太过形而上和大而化之,只会带偏他们的想法。”蒋庆之说:“因材施教,不可拔苗组长……”

“有意思。”陈铮点头,“老夫本在家等死,可陛下三番五次想让老夫重返京师。老夫不肯,陛下便令人传话,说有个有趣的年轻人,比之当年的老夫更有趣。陛下说……老夫一直未曾寻到衣钵传人,此人,正适合!”

意思。”

这可是帝师啊!

若是能拜他为师,我滴神,那就是道爷的师弟。

在艳羡的目光中,蒋庆之笑了笑。

“我从未有拜师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