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虚伪丈夫装情深?八零离婚再高嫁 > 第197章 小时候的平安锁

刘翠娥坚持不要那十块钱,拉着赵欣然就往外走。

“她大爷,哪儿能要钱,信我给梨丫头放着,等回去了我就寄过来。”

刘桂兰拿着出来,赵欣然母女已经离开。

看自己闺女垂眸不语,她看了看老伴儿。

苏大年刚刚看得出来自己闺女对那信感兴趣,这会儿看她依旧若有所思的样子,冲老伴儿使了个眼色。

“闺女,这放假了,有什么打算?”

苏梨听苏大年问,猛然回神,“哦,我过两天去省城,之前找李茉不是说要投一本书吗,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过去再对对,做些修改。”

“是吗?我闺女就是厉害,真要出书了,我一定看看。”

苏大年两眼放光。

“你看得懂吗,还你看看。”

“看不懂,我学。我跟壮壮一起读,一个字一个字读。”

苏梨被父亲逗笑,“你俩一起学,一个字都不认识,一个认识也不一定理解,倒是很好的搭档。”

刘桂兰被苏梨逗得哈哈大笑,“一老一少没有一个。”

苏梨看着父母,心里稍稍平静,虽然经历了很多,但此刻的幸福是真切的。

“哦,对了,你小时候那个平安锁,我给你找人修好了,你要出门就带上。”

苏梨笑道:“我小时候的东西了,再带会不会被人笑?”

刘桂兰摇头,“怎么会,你带了这么多年都平平安安,就去年没有带,结果出这么多事。”

“你妈说得对,带着吧,别不信邪!”

刘桂兰说着去屋里取了出来,“你看看,就是挂扣那里重新修了,其它地方一点都没变,跟之前一模一样。”

苏大年盯着那锁若有所思,当初带她回来时,苏梨身上就带了一把金锁。

穿得也体面,苏大年断定不是一般家庭的孩子。

这些年就怕自己把人家孩子给捡了,结果让人家孩子在自己家吃苦,所以掏心掏肺对苏梨好。

苏梨笑笑,父母的心意,若是带着能让他们安心,戴着也无妨,反正在衣服里面。

这时的傅锦洲正一头扎在祁县水泥厂的车间。

他坚信,水泥厂将来必定会是不可缺少的企业,祖国要发展,修路,建房建厂,水泥将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祁县水泥厂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解决了技术难题,其他都不是问题。

“小傅啊,真不是我们厂里的领导班子懈怠,你也看到了,机器是买回来了,但都是德文,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得懂,这已经跟上级领导反映过了,但没有会德语的人。所以这机器它再好,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堆废铁呀!”

祁县偏僻,三面环山,这里之前一直是采石场,后来因为先天条件建了水泥厂,没想到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连年亏损。

傅锦洲眉头紧蹙,会德语的谁会愿意来这个破地方。

厂长的报告打了好久,就是没有人愿意来。

“王厂长,你别急,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会解决。”

傅锦洲年轻,又是省里突然派下来的,多少有人不服。

后面有人嘀咕,“说得好听,解决,怎么解决?你要有权有势说不定还有点希望,刚在机关坐了几个月就被派了下来,自己能不能回去都是一回事,还说大话。”

“可不是,来了就这么瞎折腾,会给他派到我们这里来,要么是能力,要么是家里没人。”

身后那些细碎的议论,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刺在傅锦洲的背上。

他听到了。

每一个字都清晰地钻进他的耳朵,化作一股闷热的火,在他的胸腔里烧灼。

来到祁县水泥厂之后,他没日没夜地扑在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研究机器,试图能够摸清这机器的性能。

他要求技术员和厂里的领导班子,放弃休息,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解决机器运转问题、进而提升产能和质量的方案中。

然而小批量试了之后,质量还没有之前的好。

如今,机器依旧沉默地矗立着,像一座座冰冷的纪念碑,嘲笑着他们的无能。

工人们的工资已经拖欠了两个月,生活都成了问题。

厂里弥漫着一股焦躁不安的气氛,有怨言,也是人之常情。

傅锦洲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那些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的工人。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怨气,工资拖欠,生活困难,这些我都清楚。”

“我,傅锦洲,今天把话撂在这儿。”

他顿了顿,一字一顿地说。

“一周之内,我保证给你们拿出一本中文版的说明书!”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震得人心头一颤。

刚刚还在嘀咕的工人们,此刻都抬起了头,将信将疑。

“小傅,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德文啊,那可是天书!”

王厂长搓着手,既激动又担忧。

傅锦洲的眼神没有丝毫退缩,他看着王厂长,语气平静而有力。

“王厂长,您放心,我说到做到。”

说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车间。

留下身后一片寂静。

傅锦洲没有回宿舍,而是直接踏上了返回省城的汽车。

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一路颠簸,他的脑海里飞速旋转着各种方案。

认识的人里,没有人懂德语。

去哪里找一个精通德语的人,并且愿意帮助他翻译这本厚厚的说明书呢?

突然,一个名字跃入他的脑海——

东江大学文学系的汪教授!

汪教授是文学系的资深教授,早年留学德国,精通德语和德国文学。

她听苏梨偶然提起的,当时苏梨来进修,就是汪教授授课。

苏梨对他很是崇拜。

傅锦洲的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汽车抵达省城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他顾不上休息,直奔东江大学。

康平一路跟着他,心里说不出的憋屈。

为了那么一个厂子,这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

这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要打听郝教授的住处谈何容易!

从东江大学出来,已经是晚上九点。

好不容易联系到学校领导,总算打听到了汪教授的住处。

时间太晚,不方便打扰,傅锦洲和康平只能先回住处,盘算着明天拜访。

刚回到单位宿舍,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门口徘徊。

康平眯眼道:“傅哥,那个人怎么那么眼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