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安不夜侯 > 第839章 我去

临安不夜侯 第839章 我去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7 19:31: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沅直奔皇宫的和宁门。

和宁门是大宋皇宫的后门,正门是丽正门。

这是因为面南背北的客观要求,只能如此建筑。

只是赵构当初在临安只能找出这么一块地方,出了丽正门不远就是钱塘江了。

朝中文武大臣如果上朝从正门走,就得从临安城里过来,绕宫城走半圈儿,才能绕到正门。

大宋的皇帝倒也“随和”,于是大臣们上朝就从后宫和宁门上朝了。

每次科举殿试放榜,也是在和宁门旁边的东华门举行。

只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从后宫门进来,可是要先穿过后宫区的。

于是,刚从御花园出来的嘉国公主赵宁儿,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燕王杨沅,着“金翠袍”,佩长剑,昂昂然直往皇宫中而来,目不斜视。

头上一顶金冠,冠上有红色的羽毛,一袭红色袍衫,袍衫上用金线绣着的凤凰、蛟龙等神兽纹饰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金冠上的翡翠和腰带上的蓝宝石光彩夺目。

由于杨沅龙行虎步,步伐过于急速,金翠袍下皂青色的长裤也若隐若现。

赵宁儿吃惊地道:“不朝不节的,杨将军怎么这般隆重?”

赵宁儿直觉的感到有些不对。

杨将军可不是那么狂妄的人,虽然他有资格佩剑入宫,也有资格着金翠袍这样的隆重冠带,可是照理说,以杨沅的性情,不至如此。

赵宁儿想了一想,便急急吩咐身边的人,一个去晋王府,速把晋王叔找来,另一个则跟上杨沅,想看看杨沅究竟要干什么。

杨沅赶到御书房,便让太监入内传报。

杨沅有“三不朝”的殊荣,其中的“赞拜不名”并不是说不经通报,就可以直接闯进皇帝的所在,而是说不喊他的名字。

因为正常情况下,所有大臣在皇帝面前,都是应该自称和互称名字的。

至于说皇帝礼贤下士,尊你一声卿,亦或呼其表字,呼其官职,那是皇帝跟你客气。

朝堂之上,大臣们之间,通常就该直呼名字。

皇帝传见某人时,太监也应该直呼其名。

但杨沅就不可以直呼其名了,只能称他的官职或爵位。

所以消息报进御书房,片刻之后便有太监出来,站在阶上,扬声道:“官家宣燕王觐见。”

杨沅一甩袍袖,按着太皇太后吴氏所赐的“沉渊剑”,便昂然进入了御书房。

杨沅进入御书房的时候,赵谌已经先他一步,避到了屏风后面。

“燕王,今日入宫见朕,所为何事啊?”

小皇帝赵愭诧异地站起身来,微笑地看向杨沅。

杨沅拱手道:“官家,臣为山东义军而来。”

“山东义军?”

赵愭茫然了一瞬,他是真把还在金国腹地东挡西杀的那支义军给忘了。

尽管当初急着催促这支义军起事时,他还封了辛弃疾为山东东路、河东北路忠义兵马大元帅之职。

“燕王不必见礼,请坐。燕王寻朕,要说那山东义军何事?”

杨沅听了这话,也是不由一怔。

他有想过天子刻薄寡恩,有想过天子推诿搪塞,唯独没有想过,这位皇帝直到此时还是一脸的茫然。

杨沅忍着气道:“官家,山东义军奉诏起事,接应陕西大军撤退,如今陕西战事已了,可是困于金国腹地的山东义军,该怎么办?”

赵愭脸色变了,一时有些难堪。

他才想起来……

“山东义军……,啊,他们的情形,现在应该很不好吧?”

“官家,义军队伍,多是未经军伍训练的百姓,而且身在金国腹地。

他们缺少兵甲器仗,更没有友军呼应,如此下去,必然是个全军覆灭的下场啊。”

“是啊是啊……”

赵愭的脸色更难看了:“可是,我大宋官兵在陕西遭受了重创,如今元气未复。

而中原地区,又是完颜亮重点经营的地方,重兵屯集,朝廷……鞭长莫及呀。”

“官家,山东义军是因为心向大宋,才毫不犹豫揭竿而起的。

如今因为山东义军在金人腹心之地起事,方才助我朝廷,成功撤出被困的大军。

现在山东义军进退两难,朝廷难道不该想想办法吗?

官家可知,如果今日坐视山东义军被歼灭,从此以后,再也休想让金国境内汉家百姓心向大宋。”

赵愭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

赵愭坐立不安地道:“燕王所言甚是,只是……以朝廷如今的状况,虽有心救援,也有心无力啊。”

杨沅沉声道:“官家,为君者当以信义立国。救,或许救不出,亦或是损失重大。

可若不救,朝廷必然担一个背信弃义之名,日后还有谁敢为朝廷效力?”

赵愭双拳时而握紧,时而松开,半晌方颓然道:“燕王,朕费尽心思,才从陕西战场,撤回九万余兵马。

如果此时仓促与金开战,之前挽回的损失,只怕又要……”

赵愭凝视着杨沅道:“朕,不能感情用事。”

杨沅失望地看着赵愭,轻轻摇了摇头。

“陛下不愿发兵,臣愿自领一支人马,进入金境,营救义军。”

赵愭眉头一皱:“荒唐,两淮兵马先是防守,仓促改为进攻,如今又复防守,军心已经有些乱了。

如果此时再度发兵,出尔反尔,反反复复,损失将何其重也。到那时……”

杨沅斩钉截铁地道:“臣愿领一支偏师渡河北上。”

“那不是凭白让你去送死,你让天下人如何看朕?”赵愭一口否决,脸色更难看了。

杨沅道:“山东义军如今陷于危难,朝廷不能毫无表示。

朝廷派多少人去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派人去。

而且有了朝廷的人,义军士气也必然大振,未必就不能闯出一条生路。

所以,臣请官家下一道圣旨,让山东义军择路南迁,命淮东御前诸军都统制李显忠相机接应。

这样,不管朝廷救出多少人,总是朝廷尽到了本分。”

赵愭眉头一皱,在龙书案后踱来踱去,踱了半晌,方沉吟道:“兹事体大,容朕斟酌之后,再做决断。”

杨沅焦急道:“官家,山东义军孤掌难鸣,此时每一刻都在流血,都在死人,拖延不得啊。”

赵愭火了,他看到杨沅佩剑上殿,身姿昂然时,心里就已经不太高兴了。

虽说是自己赐的“三不朝”的殊荣,可你若识趣的话,未必就用了吧。

而且自进入御书房以来,咄咄逼人,一直在逼迫朕从了他的主意。

这天下究竟是你的还是我的?

老师说的对,朕刚刚亲政,威信不足,此番又有了陕西大败,之前被排挤的旧臣必然幸灾乐祸,甚至伺机反扑。

果不其然,杨沅这就来了。

他真是为山东义军请命来的吗?

只怕未必。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这是借机敲打朕,让朕承认陕西惨败,试图夺回兵权。

赵愭把脸一沉,道:“放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朕难道不该仔细斟酌一番吗?燕王,你这是在逼迫朕!”

“臣不敢,只是……山东义军等不得了。”

赵愭寒着脸儿道:“慈不掌兵,燕王是带过兵的人,应该比朕更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今,山东义军处境,朕也为之心忧。但是以朝廷当下局面,实难出兵接应。”

他看一眼杨沅,“将军”道:“如果燕王果真愿意入金接应,朕可以让李显忠佯动配合,给燕王三千轻骑。

若事不可为,燕王可仗轻骑迅疾,火速南返。

如此,朝廷对天下,对山东义军,也就有了交代,如何?”

赵愭说着,唇角便勾起一抹讥诮的笑意。

他根本不相信杨沅真会冒险进入金国,这么说不过就是将自己的军罢了。

如今他顺水推舟,倒要看杨沅如何骑虎难下。

杨沅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好,臣杨沅,领旨!”

赵愭一呆,愕然道:“燕王,你……你真要入金营救山东义军?区区三千轻骑,如何可以成事?”

杨沅沉声道:“用之得宜处,三人也可成大事,何况此去是救人,不是要攻城掠地,三千兵,足矣!”

杨沅向赵愭抱了抱拳,袍袖一甩,转身就走。

赵愭呆呆地看着杨沅的背影,直到此时,他还不相信,杨沅放着显贵的王爵身份、富贵豪奢的生活不要,居然真想去金国送死。

屏风后面,赵谌悄然转出身来。

“官家,便拨三千轻骑给他吧。”

赵谌冷笑。

他可没有忘了,他离皇位最近的那一次,如果不是杨沅,他就真的成功了。

而现在,他却永远与皇位无缘了。

他没有了所有信物。

其实信物都还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当时宋金两国相处的形势下,金国对他的全力支持。

可是现在的金国,已经不可能让大宋畏之如虎,他更是没了任何可以证明他身份的证据。

这份恨意,自然是要着落在杨沅身上。

赵谌道:“杨沅以身入局,就是为了证明他的有情有义,令陛下难堪。

官家莫如应其所请,顺水推舟。

如果杨沅骑虎难下,真个深入金国腹地,此一去很可能就回不来了。

那样一来,挡在官家拢兵集权路上的最大的一块绊脚石,便自己滚开了。

如果杨沅临战胆怯,进入金国地界,只是虚张声势一番,便仓惶逃回来,那更要贻笑天下,破了他‘杨无敌’的金身了。”

赵愭想了一想,双眸不由一亮:“老师所言甚是。山东义军,身处险境,如果朝廷毫无表示,这消息一旦传开,对大宋、对朕,都是颜面尽失。

可我大宋为营救山东义军,派出一位王爷,天下间,谁敢不说朕有情有义?”

赵愭说罢,立即拟旨,匆匆写罢一道圣旨,又唤来掌符宝的太监亲手用了印,再附虎符一枚,放在一只“钊文袋”中,命人火速送往燕王府。

现在,他倒是怕杨沅冷静下来会后悔了。

这等秘密调兵营救的事,是不能大张旗鼓的。

所以他才以密旨的方式,将调兵虎符与圣旨都放在“钊文袋”中,交由杨沅亲启。

杨沅出了御书房,一路走,一路便在思量如何营救山东义军。

之前官家用了一招“围魏救赵”,从陕西救出九万余官兵。

只是现在这一招显然是用不了啦。

三千轻骑,未必不能做事,但要做大事,用处却也不大。

杨沅正想着,晋王就着急忙慌地进宫来了。

杨沅一身的金翠袍,异常隆重。

晋王却是一身月白色的道服,浅浅系着一条带子,发髻微微歪着,脸上还有未擦干净的唇脂。

这位王爷自打归了政,又再度放飞自我了。

杨沅挺佩服他的,说起来赵璩现在是三十好几的人了。

而立之年,又是整天纵情声色的人,还能有这么大的精力和兴致,不容易啊。

晋王一见杨沅便松了口气。

他听宁儿派来的人说起杨沅今天盛装入宫,就料定必有大事。

否则杨沅不会如此打扮。

不过现在见杨沅囫囵个儿地走出来了,他也就放心了。

“二郎,今日何故入宫?你这打扮的花孔雀似的。”

杨沅见了晋王先是一呆,见他脚步匆匆,额头微冒细汗,这是为了我而来?

鹅王出息了呀,在宫里还有了耳目了?

我这刚进宫,他就知道了?

杨沅与赵璩相交已久,知道今日不说个明白,赵璩定不罢休。

杨沅道:“走吧,咱们寻个地方吃酒,事情我再详细与你分说。”

二人离开皇宫,去了“千金一笑楼。”

这家酒馆,是杨家参了股,由海伦经营打理的一处酒家。

看到杨沅来照顾她的生意,海伦十分欢喜,连忙开了最好的雅间,亲自为两位王爷把盏。

酒过三旬,杨沅才示意海伦退下,放下了筷子。

杨沅平静地把今日与皇帝交涉的事情说了一遍,赵璩又惊又怒,腾地一下站起来。

杨沅早知他会有这般反应,加重语气道:“是我,在济南府发现了他。

也是我,把他这层关系载入了机速房的甲历。于公于私,我必须去!”

杨沅现在很了解赵璩,赵璩又何尝不了解杨沅。

他听了杨沅的语气,就已知道解劝不得。

怔立半晌,赵璩缓缓坐下,沉声道:“你有多大把握?”

杨沅沉默片刻,扭头望向窗外。

“尽人事,听天命,惟此而已。

至于说把握,我又不是神算子,哪能算得出能有多大的把握。”

赵璩沉默良久,方道:“你也说,尽人事,听天命了。所以,若事不可为,莫要强求。”

他的声音微微有些暗哑。

杨沅轻轻点了点头:“那是自然,正当大好年华,我还没活够呢。”

杨沅轻笑一声,举杯,向赵璩一敬。

窗外,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PS:几天之后又要活动了。我看了一下流程,安排的那叫一个紧绷,所以这几天每天一更四千,多码点攒着,要不活动那几天一定开天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