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安不夜侯 > 第869章 右相

临安不夜侯 第869章 右相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11:25: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月十五,是大朝会,是上元节,也是大宋皇帝赵愭禅位于三大王赵惇的日子。

禅位诏书是和罪己诏同时颁布的。

诸宰执都拒绝签字盖章,他们也想忍,可实在是忍不了啦。

经过我们同意了么,你就易立天子?

可惜,宰执队伍里,有两个盖章宰相。

最后由陈维清和马重远出面,给加了印。

于是,赵惇登基,即刻改年号为“景曜”,取“景星曜于南极”之意,以示祥和。

新帝登基次日,杨沅一份名单就送到了御案之上。

随后,一系列的官员调整便开始了。

之前的“清君侧”空出了大量官位,但是只有三衙禁军的控制权刻不容缓,且需要名正言顺。

所以当时用的是赵愭的名义下的旨。

如今则又不然。

军队方面,川峡、西夏地区,曾经在杨沅麾下作战过的将领,本已开始渐渐被边缘化,现在重新获得了重用。

淮东、淮西两大集团军司令李显忠和邵渊渊各赐了一个侯爵。

鄂州都统制李道,此前已经被赵愭明升暗降,弄了个没有实权的荆湖北路副总管。

这回再降下去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也不好听。

干脆一步到位,升为荆湖北路御前诸军都统制。

范成大、虞允文、萧毅然、卢承泽等人俱都官升一级,安插到了要害位置。

此外,还有秘书省秘书少监张嘉诠、临安市船务判官郑则名、澉浦御前水师都统制林荣跃、御龙直都指挥使莫龙、殿前司虞侯罗克敌等,也都原地提拔到了更有权力的位置,或者调到了其他衙门。

比如秘书省秘书少监张嘉诠调任尚书省,临安市船务判官郑则名调任转运司……

澉浦御前水师都统制林荣跃则晋升为沿海制置使、水军大都督,统管全国水师。

一些对杨沅比较熟悉的官员对于张嘉诠、郑则名等几个官员的调迁颇感疑惑。

没发现他们和杨沅有来往啊,而且他们以前也没共事过,为什么会提拔重用呢?

哦!

原来他们是刘家的姑爷,和杨沅是连襟……

淮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李显忠前几天还接到魏良臣、张浚等宰执的密信,内中隐晦地提到了需要他做好随时抽调精锐回京勤王。

结果没两天,魏良臣就致仕了。

再接着,他就接到了封爵的圣旨。

李显忠没有经过太多的心理挣扎,便坦然接受了。

他一个宋将,能兵败降金,再叛金降夏,又叛夏归宋……

这一方面表明,他始终以汉人汉臣自居。

不过另一方面也可以证明,他从来就不是个一根筋的武夫。

所以,他没啥心理障碍。

再说了,就赵愭干的那些不是人的事儿,你当他私底下没骂过娘么?

至于淮西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邵渊渊,比李显忠接受的还快。

他可没忘了,险些被那些文官给坑了的时候,是杨沅保全了他,还让他由大过变成了大功。

邵渊渊早就以燕王门下走狗自居了。

至于李道,李道做了荆湖北路御前诸军都统制,相当于从省军区司令升为了方面军司令。

接到圣旨之后,李道捋着胡须,对他的儿子们感慨地道:

“当初,燕王刚考中状元的时候,你爹我就想纳他为婿来着。

你就说,我李道这眼光好不好吧!”

“哎呀,现在嘛,其实燕王侧妃,也不是不可以……”

而临安城里,心眼子比她爹还多的多的李凤娘,已经准备前往燕王府探望鹿溪姐姐,并向姐夫杨沅道贺去了。

这些天,晋王妃曲氏一直在照顾晋王,而她就在照顾嫂子曲氏。

知恩图报的道理,她还是懂的。

不是人家晋王,她现在不也成了废帝的女人了?

因为这个缘故,更显赵璩恩情之深。

眼下,晋王病体稍愈,晋王妃也轻松下来,她才得了空闲。

她道贺的缘由是,官家拜杨沅为丞相。

大宋右丞相,杨沅。

大宋这丞相,在北宋时候,左相权力更大。

而在南宋时期,则是右相权力更大。

尤其是经过秦桧任右相时一系列的操作,权归右相的现象便逐渐成了常态。

也因此,左相右相本应是平等的,但右相从此成为主相、首相,而左相则被称为副相。

燕王、右丞相,枢密院和三衙又都在他心腹控制之下。

此时的杨沅,可比当初的秦桧权柄更重。

秦桧当初缺了三衙这重要一环,不过他有当时最强大的金国支持,也就弥补了这一缺陷。

但,杨沅现在可不是靠外国势力支持,是实打实的第一权臣了。

李凤娘本以为此去燕王府,是能遇到杨沅的。

毕竟,杨沅已经忙了大半个月了,如今尘埃落定,他就是铁打的身子也该歇息一下了。

却不料这一去,偏又扑了个空。

因为,今天是大宗师木易在刚刚落成的吴山学宫讲学的日子。

木易公开亮相的所在,杨沅一定也在同一座城市。

而且,木易开讲的时候,杨沅一定没有公开亮相。

这是为将来把木易这个身份,成功落实到杨沅身上的铺垫。

所以,今天李师师在吴山讲学,杨相公只好“见不得人”了。

他也去了吴山学宫,穿着一身与李师师乔装之后一模一样的道服,坐在学宫茶室里自斟自饮。

李师师说了,准备要为“木易为杨”做更多铺垫了。

让杨沅适时,以可疑的装束出现在学宫,就是其中的一环。

叫人主动疑心燕王就是神秘的木易先生,要比自己先说出来,更有说服力。

杨沅当然从善如流了。

对师师姐,他可一直听话的很。

钱星若得到大师兄陆九渊传讯,也赶来了吴山学宫。

她依旧换了一身儒衫,唇红齿白,眉眼如画。

只是坐在席中,看到木易先生戴着“幂篱”款款登台的时候,往常此时都会两眼亮如星辰的她,眸中却不禁闪过一丝伤感。

钱家原本可是帝王之家,也是底蕴深厚的巨室豪门。

做为钱家的女儿,她不会天真地以为,向父亲哭求一番,就能让父亲改变主意。

尤其是,这是父亲主动向燕王求来的联姻,取消是绝不可能取消了。

唯一的希望,是换一个人联姻。

钱氏是个庞大的家族,又不只她一个适嫁的女子。

可是嫡房里,现在却只有她一个。

因此,如果向父亲提出这一想法,显然父亲是不可能答应的。

那,除非是一个威望、地位,足以影响到燕王的人向燕王说项。

反正,杨沅都没见过她,他要的也只是一个钱家女,起到两姓联姻、势力结合的目的就行。

可是,这个有分量的人……

放眼整个大宋,或许也只有晋王赵璩以及半圣木易了。

师兄们说过,木易老师很可能与燕王还是密友。

那么请先生出面,或许可以解开这桩孽缘。

想到这里,钱星若的心便卟嗵卟嗵地跳了起来。

这一来,平时听讲格外认真,恨不得把木易先生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都牢牢记住的钱星若,居然有些心思恍惚起来,以致听讲都不认真了。

李师师今天所讲的内容紧贴时事,与刚刚发生的“禅让”之事有关。

这也是她讲学一贯的习惯。

她习惯用最近最大的时事热点,结合新蜀学思想进行剖析讲解。

这样一来,紧跟时事热点的话题,学生们更加关注。

而结合时事的理解与领悟,也更容易让他们吸收新蜀学思想。

大家早已习惯了木易先生这种讲学方法。

李师师讲学已毕,将磬一敲,悠扬之声未绝,她已起身,飘然而去。

木易的神秘,大家也是早已习惯了的,自然不会再去纠缠,惹他不快。

听讲的士子、学生们,马上就木易先生今日所讲,展开了热烈讨论。

“孟子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

可见,君王应为社稷负责,臣子应为君王负责,若君王失于职守,则臣子也不必再向他尽忠。”

“陆兄所言甚是,古语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皇帝既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么士大夫无能无德,当废黜之,若天子何?’”

“嗯,有道理!‘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此方是君天下之道也。’”

“是极是极,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正是这般道理。”

学生们讨论的激烈,李师师却是走进了后厢茶室。

她将“幂篱”一摘,随手扔在席上,又把道服一解,朝墙上一挂,便有些疲惫地坐在席上。

李师师语态慵懒地撒娇道:“每一讲都要一个多时辰,着实乏了。

子静(陆九渊)他们,已经有几个可以出师了。

要不是还要为你造势,我早让他们代讲,自己逍遥快活去了。”

杨沅连把自己的茶递过去,调笑道:“娘子辛苦,快来润润嗓子。”

李师师俏巧地白了他一眼,接过茶来呷了一口,又还给杨沅道:“我先去净个手。”

李师师已经开讲一个多时辰了,中间还要喝茶润喉,自然是要去方便一下。

她这边刚刚离开,杨沅又把茶续上,便听到门扉轻叩了几下。

杨沅只道是李师师的贴身侍婢,端起茶道:“进来。”

门扉一开,一个唇红齿白、眸若点漆的小书生,便出现在了门口。

杨沅抬眼一看,便是一怔。

这小书生一看就是个妙龄少女,这大宋还真是,女子科举者有之,进学宫求学的也有女子?

钱星若是尾随李师师而来的,半途被一位师兄看见,和她说了几句话,稍稍耽误了一下功夫。

钱星若微微垂眸,歉声说话:“木先生,学生……”

她本不敢抬头,忽然一眼瞥见席上的“幂篱”,心中不由一喜。

先生忘了戴回“幂篱!”

钱星若蓦然一抬眼,举杯欲饮的杨沅便跃入了她的眼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