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安不夜侯 > 第886章 再还朝

临安不夜侯 第886章 再还朝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4 12:16: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王,近来户部侍郎黄旭,与官家近来接触过于频繁。

大王,官家与黄侍郎会面时,时常摒退左右。

大王,官家近来很是关注内廷,挑选了一些膀大腰圆、身负巨力的内侍到身边,观赏他们角搏相扑。

杨沅听着从内尚书省和内侍省分别给他传来的消息,眉头不禁跳了一跳。

这戏码……我熟啊!

小玄子,是你吗!

多子、玉叶和刘嫣然听了这些消息之后,也是颇感无语。

夫君大人的心还是不够狠,豁不出以整个天下、以天下苍生为棋子来进行一场博弈。

她们几个本来满心遗憾的。

结果可好,夫君大人想做而不肯做的事,官家却帮他做了。

这于她们的谋划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

她们对杨沅如今对于内廷的掌控力也很放心。

尤其是,杨沅自己也是个技击高手。

尽管如此,她们还是再三叮嘱杨沅小心。

在宫里不可以喝一口水、不可以吃一口点心,不可以听诏入内宫,不可以单独去见皇帝……

她们唯恐杨沅阴沟里翻船。

哪怕再三叮嘱,多子也不放心,又把矢泽花音和椿屋小奈安排了去,扮作政事堂的两个小厮,时刻伴随在杨沅左右。

于是,杨沅回朝理政了。

此时,正是官家赵惇收到西夏大乱,西夏诸部族大杀流官、起兵造反的当口儿。

赵惇受了此事震憾,心神便有些恍惚了。

及至杨沅上殿,一见杨沅,小皇帝就更不好了。

召集亲近大臣议事的时候,赵惇便有些心神不宁。

他忽而还会冒出一句话来,却是大家半天之前已经商讨了的某个话题。

黄旭一见便感觉有些不妙,他最近已经发现官家有些心神恍惚了。

他倒也没有因此怀疑赵惇患了“脑疾”,黄侍郎只当官家是因为婚姻受挫,受刺激过度,一时间有些心神不宁。

但即便如此,如果让大臣们都看出来了,于官家也是大为不利的。

黄旭马上便上前奏道:“官家近来偶染风疾,耗神太久,难免精力不济。

既然官家龙体不适,还请官家回后宫歇息,待臣等有了计议,再请官家御览圣裁便是。”

赵惇自从看到杨沅上殿,就一直心神不宁。

杨沅冲他笑一下,他就心惊一下。

杨沅看他一眼,他就觉得杨沅想要拔剑杀他。

杨沅端着茶把玩,他又提心吊胆的担心杨沅要摔杯为号。

以致小皇帝如坐针毡。

这时黄旭一说话,赵惇如蒙大赦,立即点头应和。

“啊,是啊,朕……朕有些精力不支。众臣工且商议此事,有了计议,再奏与朕知道。”

赵惇说罢,立即起身,便在贴身太监的陪同下匆匆离去。

离开勤政殿后,赵惇便长长地松了口气。

现在只要看见杨沅,他就觉得杨沅要害他。

杨沅看朕的眼神儿满含杀气呀!

不行,朕一定得先下手为强!

赵惇想了一想,没回寝宫歇息,又跑去看他精心挑选的那些身壮力强的太监角斗相扑去了。

如今朝廷面临的局面:凉山州平叛毫无进展;

川峡四路现在只有夔州路和利州路暂时没有发生大的民变;

最富裕的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已经是处处冒烟。

西夏路那边,西夏诸部造反,控制了河套平原;

刘锜镇守河西走廊,算是把原来的西夏一分为二了。

不可讳言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从杨沅被交卸兵权,回到临安开始的。

陕西的大好局面几乎损失殆尽。

接着急于争功的赵愭东宫派轻敌冒进,折损了一半兵马,败退大散关。

凉山州之乱,是杨沅成为闲散王爷期间,朝廷的一系列变革激发出来的矛盾。

也就是杨沅现在没有追究,如果想要清算,那么……

陕西兵败,是因为军事决策的失误,

西夏之变,是因为流官夺权、欺压部族首领,

凉山州之乱,是因为将绿洲矿山由民营改为国有……

所有这一切决策是由谁做出的?

这个人是需要负责任的。

已经逊位的赵愭已经付出了皇帝宝座的代价。

可这所有的责任,难道该由赵愭一人承担吗?

杨沅突然病愈还朝时,这些大臣就已心中惴惴了。

他们担心杨沅问责。

其实,杨沅一开始还真是这么打算的。

此时问责,是无法把他的反对派一网打尽的。

但他不想让这天下更加糜烂,从而为自己一人扫清朝中政敌。

所以,他宁愿留下一些隐患,也要把这些人施行的国策来一个拨乱反正。

只不过,这个时候,他知道了“小宝与康熙”的故事。

黄小宝和赵康熙正图谋诛杀他这个大奸臣呢。

既然有了人家主动递上的这口刀,有机会肃清庙堂之上的一切政敌,

那杨沅就不介意再等一等了。

陈康伯、陈俊卿等官员,见杨沅丝毫没有追究他们施政失误责任的意思,只是一门心思放在解决各方之乱的事情上,心中倒是稍安。

他们已经做好了弃卒保帅的打算,如果燕王问责,那就丢几个人出去,以保全大多数。

既然杨沅没有这个意思,他们也就暂时息了相争的念头,一起琢磨如何这四处乱冒的狼烟。

杨沅道:“如今虽然八方不靖,狼烟四起,其实倒也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陈康伯精神一振:“杨相公有何妙策?”

杨沅笑了一声:“妙策没有,亡羊补牢,祈雨救火罢了。”

陈康伯老脸一讪,他也是一心为了大宋的,私心嘛,倒也不能说没有。

但他若早知会让时局变成这般模样,当初绝不会坚执己见。

杨沅清咳一声,道:“川峡之乱的源头,在于钱荒。而钱荒,源于凉山州之乱。

所以,只要解决了凉山州之乱,再解决川峡问题,便容易多了。”

陈康伯忍不住道:“杨相打算以何策应对?”

“抚!”

“杨相,凉山土蛮连胜几场,愈发嚣张。

欲平凉山州之乱,此时以抚代伐,岂不愈发助长他们的气焰?

难道他们不会得寸进尺吗?”

“代价,当然要比之前安抚,要大的多。”

杨沅淡淡地扫了他们一眼:“不过,凉山土蛮没有称霸一方的野心,要以抚代伐,便不无可能。”

黄旭道:“那么,西夏之乱,又该如何?”

杨沅斩钉截铁地道:“先平凉山之叛,再定川峡之乱。

在此之前,朝廷不能出兵西夏,所以,可命刘锜将军守住河西。

至于河套,已经成了这般模样,还能乱到哪儿去?

只待朝廷腾出手来,再图西夏便是了。

有刘锜守住河西,河套之乱,平定起来,倒也不难。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还是先解决源头问题吧。”

PS:身子不太舒服,胸闷的厉害,这章略少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