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临安不夜侯 > 第920章 几人欢喜几人愁

临安不夜侯 第920章 几人欢喜几人愁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0:45: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沅收复开封城后,并没有急着更进一步扩大战果。

首先,是正旦就要到了。

在这辞旧迎新的重大节日,将士们也需要休整放松一下。

对于阶段性胜利的总结、官兵们的封赏,也要及时跟上。

而且北地天寒地冻,伤兵也要尽快向南转移,能够恢复的更好。

此外,做为大宋故都,这里被收复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他有一系列的仪式要举行。

还有就是,收复汴梁之后,整个南京路已经大部落入宋国手中。

要停下来对于整个南京路的政治、经济、民生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

南京路如何治理,就是打造一个样板。

这个样板好赖,会严重影响到宋军接下来继续北伐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强弱。

同时,这个模板,在一地施行的政策,相当于在做一个试点。

有什么不妥,可以及时调整,最终完善下来,成为大宋对收复领土的施政政策。

这不是一位统兵大将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杨沅是丞相,这却是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金国汉地百姓被金人统治后,一直遭受着残酷压迫。

从十多年前,金熙宗完颜亶实施改革,税赋大幅降低,北地汉民的日子才好过了些。

现在北地汉人的赋负,是要远远低于南方汉人的。

不过,简单的只看税率没有意义。

金国仍然留有奴隶制,大批的汉人无产百姓陆续成为金人的奴隶,是连生命权都无法得到保障的。

再一个,就是金国的经济发展远不及宋国。

如此一来,在极低的经济基础上,哪怕其税率要比宋国低的多,也并不意味着民生更好。

但是,宋国收复了这一地区,只是统治者改变了。

该地区的经济,至少在目前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因为战争的破坏还有降低。

所以,杨沅在进驻汴梁后,立即以朝廷的名义颁布政令:

原金国占领军的所有税赋,依旧遵循原制,甚至一些金国独有的税赋予以取消。

杨沅还趁着占领区金人正唯恐被杀鸡儆猴的心态,正值谨小慎微之际,宣布废除奴隶制度。

当然,此时废除,很多奴隶还未必愿意呢。

因为他们无处可去,此时离开主人,大概率会饿死、冻死。

所以,杨沅只是宣布了这道政令了事,并不强迫执行。

先从律法上确定它,并且利用这个特殊时机,避免遭到反对。

等天下真正太平下来,再慢慢施行也就是了。

另外,金国的税收还是以实物征收为主。

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落后的税赋形式。

但就眼下的实际形势看,却是减轻百姓负担的方法,杨沅也一并予以保留。

北地汉人也并非都是拥戴宋国的,这其中主要是近几十年来出生的汉人。

他们从刚懂事起,就是在金国治下。

大部分百姓人家,又不可能有辛弃疾祖父那种时时耳提面命、教育子孙的长辈。

所以无论是从认同感还是感情上,他们都只会更接受金国的统治。

他们对于金国妖魔化宣传下的宋国,是持不信任、不亲近态度的。

而且这种人正当而立之年,是未来北地社会的中坚力量,是足足一代人。

因此,文教宣传必须跟上。

这时候,杨沅的大儒加丞相身份,就起了大作用。

消息传到江南,愿意响应半圣木易召唤的,亦或抱有投机心态的南方士子纷纷响应。

只不过,他们集体北上,掌握各地宣教权力,正式开始教化宣传,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三天里,杨沅忙的团团转。

以大宋丞相的身份,代表大宋朝廷和皇帝拜谒太庙,向大宋列祖列宗禀告“收复故都”之功绩。

虽说神主已经被宋室带去了南方,这个象征着大宋法统重临故都的仪式不可少。

杨沅又派人去巩义拜祭大宋皇陵,并驻兵保护,开春后修复遭到破坏的陵寝。

安民告示也及时利用全盘接收的金国官僚系统,宣布于收复区百姓。

上边不仅详细列示了关于税赋征收、奴隶制度等重大决定,还宣布了减免赋税、整顿治安的一些安定、招揽人心的政策。

军事上,加固城防,疏通运输渠道也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杨沅收复汴梁的大捷快马,以金牌急脚递急报临安,紧赶慢赶的,在正旦日的前一天,送抵了临安城。

金牌快驿一路进城,沿途高喊,消息瞬间传遍全城。

大宋收复故都了!

整个临安为之震动。

坦白说,欢欣鼓舞的百姓很多,不过有些心思活泛的聪明人,倒是有些惘然若失。

大宋收复故都,那是不是……咱临安连“行在”的特殊地位,都要失去了?

只能说,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官家赵惇收到消息时,人正清醒着。

只要杨沅不在身边,他连呼吸都是轻松的,犯病的时候也就比较少。

杨沅不在临安城,他就更轻松了。

获悉汴梁被收复,赵惇不禁号啕大哭。

大宋失去汴梁的时候,他还在他娘腿肚子里转筋呢,要说感情自然谈不上。

现在这种局面,大宋收复汴梁,只是让杨沅的威望和权势更上层楼,于他而言,当然也是没啥可高兴的。

不过,他有他的思考角度。

他自继位以来,实在是没有几件拿得出手的政绩。

你瞧,这不就来了?

哪怕他现在就立刻禅让,在历史上,提到这件大事,也再绕不过他。

正旦日,一大早,赵惇就领着皇室成员和满朝文武去太庙祭礼神主,祭告祖先,举行了极为隆重的仪式。

并且,在祭告太庙之后,赵惇还宣布了一道诏命。

这是一道未经丞相杨沅审阅的诏书,但赵惇颁布的底气十足,丝毫不担心丞相不悦,亦或将诏书驳回。

因为这封诏书是宣布,收复之疆域,皆划为燕王封地。

封地之内,一切军事、官员任命、地方治理,包括外交等大小事宜,皆由燕王决策,报备中枢即可。

“封邦建国”这一步,也终于被迎来了。

此时的赵惇,俨然只是一个名义元首了。

……

杨沅是在与汴梁军民共同庆祝了正旦之后,才接见金国使者的,晾了他们好几天。

因为杨沅一系列政策的火速出炉,再加上正旦节的到来,汴梁城倒是迅速安定下来,还有了几分喜庆气氛。

这也得益于杨棠和那懒朔风的果断投诚。

不然的话,这仗继续打下去,满城凋敝,死尸枕籍,必然无法有此时气象。

杨沅此时驻扎在那懒朔风的开封留守府,杨棠和那懒朔风已经被他打包送去临安了。

有蒲察阿里布在大宋受到的优渥待遇,杨棠和那懒朔风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走的高高兴兴的。

等候了几日,满心焦急的蔡珪缓步走进了留守府的大厅。

在他身后,还跟着三个面蒙轻纱的窈窕女子,以及九个手捧锦盒的随从。

外面院子里,还有数十车礼物,停的满满当当。

杨沅高坐上首,几位将领分列左右,一起把目光投向来人。

“大金国使臣蔡珪,拜见杨丞相。“蔡珪恭敬行礼,态度谦卑。

“尊使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蔡珪微微一笑,拱手道:“和谈!”

他轻轻一挥手,八名随从便打了锦盒,大厅上一时珠光宝气。

晶莹剔透的玉器,金光灿灿的佛像,装裱精美的字画。

“此乃我主一点心意,大金愿与大宋化干戈为玉帛。”

杨沅闪目望去,蔡珪缓缓走到那些锦盒面前,一一恭敬介绍:

“为表诚意,我主奉还大金当年从汴梁带走的《宣和画谱》真迹十二卷,柴窑青瓷十件。

此外还有黄金五千两。这,只是一部分。”

杨沅的目光微微地眯了起来。

《宣和画谱》中所载真迹十二卷,这可都是靖康之变时被金人掠走的北宋皇室珍藏啊。

“完颜亮,想要什么?”

对于杨沅直呼他大金国皇帝之名,蔡珪不以为忤,形势比人强,这时还计较什么。

蔡珪正色道:“只要大宋同意和谈,我大金国愿意向大宋称臣,南京路现有之地,尽数拱手相让,两国永结友好。”

“嗤~”,杨沅一声冷笑。

蔡珪面不改色,继续道:“京兆府路,我大金也会撤回所有兵马,把领土、子民,尽数拱手相让。”

大厅里顿时有些骚动。

南京路现在就剩下洛阳等寥寥数城还在金人之手了,是一定能拿下来的。

至于陕西战场……,如果金人主动相让,那可要减少无数的杀伐了。

眼见杨沅唇含讥诮,蔡珪知道,仍旧不能让杨沅满意。

他向后退了一下,又走到娉婷而立的三个女子面前,轻轻一拍手,三个女子便轻抬玉手,敛眉解去了面纱。

三女未解面纱时,只有盈盈双目,妩媚异常。

不过,“口罩美人”、“半脸杀手”在这世上并不罕见。

但这三个女子解下面纱,却并没有让人大失所望。

丽光四射,或妖艳、或温婉、或俊俏,随着年龄不同,各有风情万种。

“这位,是我大金国公主,完颜佟佳,温婉秀丽,精通汉家琴棋书画。”

“这位,是我大金国郡主,完颜莎里古真,骑射无双,矫健灵动。”

“还有这位,是我大金国贵女,珂里叶特梅朵,能歌善舞,温柔体贴。”

蔡珪欠身道:“我主愿将这三位美人,侍奉丞相左右。”

三个美人儿微微垂首,有些羞窘、有些忐忑,头也不敢抬。

四下里一双双审视的目光,看的她们如芒在背,站立难安。

眼见杨沅依旧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神色丝毫不变,蔡珪暗觉难缠。

他不怕杨沅喜形于色亦或拍案斥责,就怕这种不为所动。

蔡珪把心一横,又道:“为表诚意,我大金还愿意与大宋结‘父子之国’,并且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这么一说,厅中众将更是有些骚动了,至少……扬眉吐气。

结“父子之国”的,从古到今,大概也只有后晋皇帝石敬塘一人了。

北宋时与辽国曾经兄弟之国,辽为兄,宋为弟。

赵构那般低声下气,与金国结的也是“叔侄之国”,还保留了一块遮羞布。

赤祼祼地自称“儿皇帝”的,也只有石敬塘。

现在,曾经意义风发、欲为四海共主的完颜亮,居然可以卑躬屈膝,一至于斯。

可惜,勾践已经把后人的路给堵死了。

杨沅一听完颜亮如此放得下身架,心中杀意立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