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 > 第一百五十五章 闹离婚

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 第一百五十五章 闹离婚

作者:霜非霜雪非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0 08:14:41 来源:小说旗

“山丹丹那个红……红什么来着?”第二天一大早,周育仁就在院里准备唱两句陕北民歌,但是很可惜,他根本就没记住歌词。

歌是周育仁用收音机听来的,反正总是听,也会了几句,但是却终究没记住歌词。

被迫之下,周育仁又开始哼起了地方民谣:“正月里来正月正呀,少的要给老的拜年……”

“你个老不死的,起来也没去喂牛,喂鸡,在这准备给谁过年?”一道声音传来,再看的时候。竟然是赵大鹅的大姨程锦溪回家了。

周育仁眼睛明显一愣:“你咋回来了?”

程锦溪也愣住了:“我为啥不回来?”

周育仁赶紧大声说道:“大鹅,大鹅。快起来。你大姨回来了。”

赵大鹅听着声音,蹭蹭蹭的就跑了出来,一看还真是大姨程锦溪回家了,她也愣住了:“我妈呢?”

“你妈没敢回来。说是你也没给个信,她不敢回来。而且你小妹子有点感冒,也不敢来回折腾。就在你姥姥家住着呢。”程锦溪叹了口气:“昨天我在你姥姥家听说的,说是有人给天富当媒人,这一半天的就来了。是真的不?”

赵大鹅这才想起来,这事八成就是时志慧说的。毕竟时志慧和赵大鹅的姥姥家一个村子,她这是出门之前,便说了出去。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好事说也是对的。

之后这话就传到了程锦溪的耳朵里,程锦溪一听自己儿子要娶媳妇,自己当妈的都不知道,自然心急火燎的回家了。

“确实是这么回事。我大表哥确实要娶媳妇喽,要不然……”赵大鹅话说到一半,便不说了。

前世的时候,赵大鹅就知道,自己这个大姨程锦溪以前冬天在大姨父周育仁耍钱输了之后,就经常被打,今天一看有时候,估计不用等周育仁耍钱输了,也容易挨打。没想到平时里窝窝囊囊的大姨,说话对周育仁的态度很差。

当然了,两口子骂两句也正常。

赵大鹅是知道的,孩子大了,两个人也就不打架了。年轻的时候总是大姨程锦溪挨打,这儿子都要娶媳妇的年纪了,程锦溪已经很多年和周育仁和平相处了的。

“天富呢?一大早就没回来还是出去了?”程锦溪问道。

赵大鹅摇摇头,这个她还真不知道。

在大姨程锦溪家住了快一个月了,只有极个别的情况,赵大鹅是看见过周天富的,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没见过的。所以她还真不知道自己这个大表哥去哪了。

不过这都要相家了,还那么忙,多少有点离谱了。

程锦溪看向周育仁,周育仁也是一脸懵逼:“我昨天喝多了,不知道。”

“你就知道吃。你儿子要娶媳妇,这过两天就那啥了,这人呢?不得去买两件新衣裳呀。”程锦溪埋怨道:“不得打扮打扮呀。还有你周育仁。你就打算穿着这么破衣喽搜的到时候吃饭?”

周育仁愣了愣:“那我穿啥?”

“披麻袋。”程锦溪没好气的说道。

周育仁:“………”

赵大鹅:“………”

不得不说,赵大鹅觉得大姨程锦溪在家还是很勇的。当然也可能是程锦溪确实有点着急了。

“别嘟囔了。快点做饭吃饭,待会去借两件西服去。还得买挺多东西呢,这事多着呢。”程锦溪说着就进了屋子,放下一大包东西,便开始做饭。

“春文,你想睡到几点?都七点半了,还不起来?我就回娘家几天,你就懒成这样?”程锦溪训斥着。

周春文一脸无奈的起来了。

“二丫,你想啥呢?又特么头不梳脸不洗的。你学学你哥,你哥二十来岁都要结婚了,你也十三四了,咋就这么懒?天天不洗脸?也不梳头,整的和个小鬼一样。怎么不懒死你!不洗脸,别吃饭了。”

周春红无奈的去洗漱了。

赵大鹅偷偷回到西屋,洗漱之后便假装梳头发。赵大鹅头发比较短,其实也不怎么用梳头。

旁边的周春文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昨晚上周育仁和时志慧喝到十二点半,最后还是周春文和赵大鹅两个人,拿着手电,走了十几里路给送回家的。

这一路上都累蒙圈了,而且深更半夜的,冷的不行。

本来就没睡多长时间,结果刚睡个懒觉,老娘回来劈头盖脸一顿骂,周春文心里火大:“大鹅,我妈是不是吃枪药了?怎么看谁都不顺眼?”

赵大鹅翻了翻眼睛:“我哪知道?我又没在你们家住过多久?我住的时候,我大姨也没在家呀。我也不知道大姨这么横。”

“她就今天,平时她不敢。平时我爹说的算。”周春文小声说道:“我妈这是琢磨自己要当婆婆了,好好练习一下嗓门,以后好教育儿媳妇。”

赵大鹅都笑了:“拉倒吧。现在的儿媳妇,老婆婆还能管住?几句话不来,不得打起来?!大姐,这个你可得好好劝劝我大姨,别没事找事。没有当婆婆的命,得了当婆婆的病。我奶奶就有当婆婆的命,有了儿媳妇,那是啥活都不干。连做饭,都是我爷爷做,不过那是没碰见狠茬子,碰见狠茬子,几天就把她搓愣的老老实实的。”

“还没碰见狠茬子?你奶奶都蹲两回芭篱子了,你还想咋滴?”周春文不可置信的问道:“咋滴,你还想把你奶奶推大沟去呀。这老太太是坏了点,但是还罪不至死吧……”

“她?”赵大鹅眼神少有的冷漠。王桂香她罪不至死,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前世赵大鹅的母亲程锦湘得病,王桂香是一分不拔,眼瞅着程锦湘最后病死了。

哪怕是一片止疼药,也不给买。这种人就算罪不至死,也已经坏透了。

不过赵大鹅不太想和周春文说太多关于这个事,只是咬牙切齿的说道:“她这点报应,还不够。老赵家这才哪到哪?他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赵大鹅把“好日子”说的那叫一个咬牙切齿的狠,听的周春文都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了。

程锦溪在灶台旁边做饭,一会训斥这个不干活,一会训斥那个干不了,一会埋怨这个不烧火,一会怼那个啥也不是。

直搞得几个人面面相觑,不敢直视了。

最后还是赵大鹅小声问道:“大姨,是不是我姥姥那边出啥事了?你这心情明显不是因为要娶儿媳妇的状态?是不是我妈出事了?还是我妹妹得病了?”

程锦溪愣了愣,叹了口气:“你妈没啥事。你妹子感冒,也不严重。”

赵大鹅这才放心下来,接着问道:“那是咋了?你这刚到家,看谁都不顺眼的,这就是没有火药桶,这要有火药桶,大姨你能把地球给抹平了。”

“还能咋地?你老姨呗,那个不省心的玩意!”程锦溪说着停下手里的活计,比划着:“我听说日子过不下去了,要离婚了。”

“啊?”赵大鹅失声尖叫了起来。

周春文也啊的一声,就连旁边的周育仁也懵了:“老姨咋了?这咋还闹离婚了?她不在黑省佳市雪乡呢吗?谁来的信?咋还突然就闹离婚了?”

赵大鹅是真不太清楚这件事。因为前世的时候,赵大鹅母亲一直重病,对家里其他人的情况赵大鹅也是一知半解,只是知道老姨后来从外边回家,嫁了个人。但是她还真不知道,老姨已经结婚了的。

看样子,这应该是家里故意隐藏了这段历史,谁都没有提起来过。

或者说,是有人不想提起这件事,让这件事归于沉默了。

赵大鹅的老姨叫程锦潇,今年具体多大了,赵大鹅也不知道,估摸也就是二十三四岁的样子吧。前世赵大鹅听到的关于老姨程锦潇的信息是这个样子的:老姨程锦潇年轻的时候,曾经去北边的雪乡那边养鸡场,做了养鸡场的工人,后来赚了点小钱,回家嫁了个老实人。

这个老实人不是后世的老实人的意思,赵大鹅记得老姨程锦潇嫁的人,那是一言难尽,有点痴呆的样子,嗯,中年痴呆的样子。也许是青年痴呆,反正很“老实”,给他两个大嘴巴,都不能让他激动起来的主。赵大鹅当时就纳闷极了,老姨程锦潇长的最漂亮,身材极其瘦弱,骨感美人。怎么就找了一个那么窝囊的玩意,从二十来岁,就要给人养老?

嗯,那个“老实人”,基本生活不能怎么自理,需要人伺候。

现在听到大姨程锦溪的话,赵大鹅才恍然大悟。

原来老姨程锦潇已经结婚了的,现在闹离婚,应该也是真的。那就是离了婚,成了二婚。

这个时代相对来说,特别保守,也特别传统。二婚的女人,真心没人要。

也不能说二婚女人没人要,反正特别不吃香。这可不是后世男多女少的时代,这个时代女人如果离婚,哪怕年轻漂亮,最终多数还是要“守活寡”,就算能嫁人,能再次出嫁,那嫁的人多数不是缺胳膊少腿的,就是眼神不好的残障人士。人们普遍的共识就是这个二婚的女人,会低人一等,哪怕责任不在女方,人家也会来一句:一只巴掌拍不响,那女方也一定有点问题。

这个时代,可还真没有因为什么所谓的诸如:感情不和、性格不合、家穷人丑、婆婆刁难、公公欺负、妯娌不合等合适理由离婚的。更没有什么不爱了离婚一类的。虽然这个时代思想已经解放了,但是绝对没有到思想放纵的年代,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是基本没有离婚的。

赵大鹅也不知道老姨为什么闹离婚。但是现在老姨程锦潇还远在白山黑水的大林子里边,那地方荒凉的不行,她孤身一人,身边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的,这要闹了离婚,还是要尽快把人给接回来比较好。那地方山高皇帝远的,万一出点啥事就不好了。

程锦溪似乎不太过多提起这件事,嘟囔着:“我也不知道,我不认字。来了一封信,你大舅看了,之后就说你老姨要离婚。老三也不认识字,我俩就是听我大哥那么说,怎么问为啥,你大舅也不说。”

程锦溪确实没有读过书,也确实不识字。当时确实是赵大鹅的大舅收了一封信,言语中都是赵大鹅老姨程锦潇好像要离婚的事,但是细问的时候,赵大鹅的大舅又怕母亲听见了不好,便没怎么细说。而程锦溪由于急着回家,也就知道的一知半解,并不是特别清楚。

“反正我老妹子就说好像日子难,过不下去了。经常挨打一类的,唉……”程锦溪眼泪说着就哗啦啦的掉了下来:“我也不知道咋办。我要能去一趟黑省那边,把我妹子给接回来就好了。可是,我只是知道她在雪乡那边,但是具体在哪里,还真不知道。”

“大姨没事的,别急别急。咱们好好的,过几天我收拾一趟,年前我就过去把我老姨给接回来。”赵大鹅说的很坚决。赵大鹅算是家里头,唯一一个出过远门的人,说白了像程锦溪这辈子也没有坐过火车,就连周育仁也没坐过火车。

他们一生,也都没有走出去过,只是从一个大山里,又住进了另外一个大山。山的外边,还是山。再远的地方,便也没有去过了。

赵大鹅虽然也没有去过特别远的地方,但是前世颠沛流离,也算是见识过一点世面,起码她认识字。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老赵家认识字的人很多,但是周育仁一家几口,确实没有几个认识字的。只有表哥周天富,上过小学,具体几年级就不知道了,周天富的极限就是如果放牛,能知道自己放的是几头牛,出去收破烂的时候,会算账。再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虽然现在也普及了小学,但是很多孩子去学校,也是不学习,或者学习很差,便也早早的辍学,回家放牛。

举人杖子曾经出过举人,但是那都是大宋朝的事情了,在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什么读书人。他们的生活就是,娶媳妇生孩子,孩子长大放牛,娶媳妇生孩子,孩子长大再继续放牛。以此循环,往往复复。哪怕到了后世,能走出大山的人,也不是很多。他们能看见的世界,只有村头到村尾,山顶到沟壑,五谷杂粮的丰收亦或是绝产。至于其他的,一切都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