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大国军垦 > 第2962章 基金危机

大国军垦 第2962章 基金危机

作者:大强67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3-24 10:41: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女子连连点头,千恩万谢之后,带着小女孩离开了。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叶雨泽心中感到一阵温暖。

杨革勇笑着对叶雨泽说道:

“是不是特有成就感?这一路上又是英雄救美,又是帮小朋友找妈妈的。”

叶雨泽踢了他一脚:

“遇到这种事情,能帮就帮一把呗,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雪子也笑着说道:“是啊,叶桑的善良一定会给他带来好运的。”

三人在商场里又逛了一会儿,然后便返回了住处。

这一天的经历,雪子似乎了解了这个男人。和杨革勇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破天荒的没有那啥,依偎在杨革勇怀里,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叶雨泽早早地起了床,看着窗外繁华的东京街景,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这次来岛国,不仅仅是为了游玩,最重要是是让杨革勇赶紧走出来。

他目前实在没有兴趣去找什么女人,而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会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遇到怎样的人和事呢?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东京的大街小巷,唤醒了这座繁华都市的活力。

叶雨泽伸了个懒腰,简单洗漱后,来到酒店的餐厅。

杨革勇和雪子已经坐在那里,正一边吃着早餐一边交谈着。

看到叶雨泽过来,雪子微笑着打招呼:

“早啊,叶桑,昨晚休息得好吗?”

叶雨泽笑着回应:

“嗯,睡得还不错,你们呢?”

杨革勇耸耸肩,调侃道:“我是沾了昨晚英雄事迹的光,睡得那叫一个香。”

三人吃完早餐,准备商讨接下来的行程。叶雨泽正说着,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国内公司打来的电话。

他接起电话,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挂掉电话后,叶雨泽对杨革勇说道:

“是赵玲儿打来的,项目确定了,修建水电站,暂时不会实施引水项目。”

说到这里,杨革勇的脸色就阴沉下来,叶雨泽接着说道:

“水电站项目让我们出全资。”

杨革勇一拳头砸在桌子上:“怎么可能?”

叶雨泽点头:“这事儿我来办,你不要掺和了。”

杨革勇很坚决的摇头:“怎么可能,那个基金有我的股份,我不同意!”

叶雨泽耐心劝道:“我现在回去,你就在这好好玩吧,压力会很大,你听我的。”

杨革勇怎么可能听?而是直接站了起来:

“这事儿我回去比较好,整个战士集团都在军垦城,而我的生意都在国外,你听我的。”

叶雨泽想了一会儿,最终点点头:

“你先回去也好,到时候有个转圜余地,随时联系。”

杨革勇没有片刻的耽误就走了,雪子也跟他一起走了。

叶雨泽想了想,也回了波士顿,有些事情他要提前安排一下,因为他明白自己一个商人,有些事情是承受不起的。

赵玲儿已经退休了,所以在有关部门找她谈话的时候,她的态度并不好。

作为刘庆华的继承者,她最明白那个老人遗愿是什么?

但是为修一座跟军垦城毫无关系的水电站把钱都拿走,她自然不可能同意。

据理力争了很久,但对方很强势,说出的话也不可谓不重,赵玲儿几次都差点妥协。

毕竟,她工作了这么多年,习惯了服从上级的决定,哪怕有意见也要保留。

但是这钱毕竟是私人的钱,虽然刘庆华的遗愿里面已经说明了这是专款专用,但是用途却说的很明白。

水电站固然利国利民,但这却不是他想做的,即便他活着,赵玲儿也敢肯定。

他或许会动用一部分自己来捐助这个工程,但却绝不会全部投入进去。

毕竟他的毕生都献给了北疆,献给了兵团,人都是有情怀,有归属感的。

他最后的心愿,只是想把北疆建设的更好,为此,他甚至不惜名声,碰触了自己最不喜欢的行业。

如今,他们却要求把老人这些钱,全部用于跟北疆没啥关系的行业,赵玲儿自然抗拒。

所以,她最终也没有答应,而是托词说这个需要叶雨泽来定夺。

只是没想到的是,叶雨泽没来,杨革勇却来了,她一个头两个大。

她深知杨革勇的脾气,他一旦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而且嘴又那么丑。

而这次涉及到刘庆华留下的基金用途问题,杨革勇又岂会轻易让步。她看着风尘仆仆赶来的杨革勇,无奈地叹了口气。

杨革勇一见到赵玲儿,便开门见山地说:

“玲儿,这事儿我不能不管。刘老爷子的遗愿我们都清楚,这基金是要为北疆建设服务的,怎么能拿去修跟北疆关系不大的水电站呢?”

赵玲儿苦笑着说:“老杨啊,我何尝不知道,我已经跟他们据理力争很久了,可对方态度强硬,我实在没办法,才说等叶雨泽来定夺,没想到你先来了。”

杨革勇皱着眉头,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

过了一会儿,他停下脚步,坚定地说:“赵姐,既然他们这么强势,我们也不能一味退让。但咱们也不能硬来,得想个周全的办法。”

赵玲儿惊奇的看了他一眼点点头,不知道这货咋就知道动脑子了?

赶紧问道:“你有什么主意?”

杨革勇沉思片刻,说:

“我们先收集刘老爷子为北疆建设所做贡献的资料,以及基金设立的初衷,然后找个机会,跟有关部门心平气和地再谈一次,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立场。”

赵玲儿觉得杨革勇的提议有道理,于是两人开始着手准备相关资料。

赵玲儿一直跟刘庆华共事,又都是领导,很快就收集了大量的证言和事迹,详细整理出刘庆华对北疆的深厚情怀以及基金设立的真正目的。经过几天的努力,资料准备得差不多了。

杨革勇和赵玲儿约好了与有关部门再次会面的时间。

会面当天,杨革勇和赵玲儿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对方的人员也按时到达,气氛略显紧张。

杨革勇率先打破沉默,他微笑着说:

“各位领导,我们今天来,是希望能再次探讨一下基金用于水电站项目的问题。我们深知水电站项目利国利民,但我们也希望领导们能了解一下刘庆华老爷子设立这个基金的初衷。”

接着,杨革勇和赵玲儿详细地向对方阐述了刘庆华对北疆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希望基金能用于改善北疆民生、促进北疆发展的遗愿。

他们还展示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和证言,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对方人员静静地听着,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听完杨革勇和赵玲儿的陈述后,一位领导开口说:

“你们说的这些我们也能理解,但水电站项目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目前资金缺口较大,希望你们能从大局出发,支持这个项目。”

杨革勇诚恳地回应道:“领导,我们非常愿意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但我们认为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重新集资,把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水电站项目,而这个基金继续用于北疆的建设,这样既能支持国家项目,又能尊重刘老爷子的遗愿。”

双方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气氛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经过几个小时的协商,对方终于松口,表示会重新考虑这个提议,并在近期给出答复。

杨革勇和赵玲儿对这个结果感到欣慰,虽然还没有最终确定,但至少有了协商的余地。

从会议室出来后,杨革勇和赵玲儿都松了一口气。赵玲儿笑着对杨革勇说:

“老杨,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坚持,恐怕这事儿就没这么容易有转机了。”

杨革勇摇摇头:“玲儿,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刘老爷子的遗愿我们一定要守护好,国家的发展也不能忽视。”

在等待答复的这段时间里,杨革勇并没有闲着。他回到军垦城,深入了解当地的发展需求。

与当地政府和居民进行沟通,希望能找到更多切实可行的项目,让基金真正发挥出对北疆建设的推动作用。

他还刘能商讨,在伊犁河的改造中,进一步加大河水的利用率。

与此同时,叶雨泽在波士顿也没有闲着。他一方面关注着国内事情的进展,与杨革勇和赵玲儿保持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他对自己在米国的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规划。

他意识到,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自己在美国的布局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支持国内的发展。

几天过去了,有关部门终于给出了答复。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杨革勇提出的折中的方案。

重新设立一个基金,这个基金用于水电站项目,这个基金是有偿使用。

而刘庆华继续用于北疆的建设和发展。这个消息让杨革勇和赵玲儿都非常高兴,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杨革勇和赵玲儿迅速回到波士顿,和叶风商量这件事儿。

毕竟水电站项目是盈利的,而目前国家缺乏资金,兄弟投行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基金发售。

叶风马上答应了这个要求,立即着手这件事儿的实施。

外资对于华夏的投资并不少,毕竟如今的华夏,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

所以,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当然华夏这边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而对于北疆的建设项目,他们经过筛选和评估,确定了一系列重点扶持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教育资源改善等方面。

在杨革勇和赵玲儿的努力下,北疆的建设项目陆续启动。

新建的道路让交通更加便捷,农业现代化设备的引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学校的翻新和师资培训改善了教育条件,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看着北疆逐渐发生的变化,杨革勇和赵玲儿感到无比的欣慰。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项目的推进,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受到了一些质疑。

有部分人认为基金的分配不够透明,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杨革勇和赵玲儿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明白,基金的使用涉及到众多人的利益,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项目的进展,还可能损害刘庆华老爷子的声誉。

于是,杨革勇和赵玲儿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

他们首先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审计小组,对基金的每一笔支出进行详细审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同时,他们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接受公众的监督。

此外,他们还组织了多次座谈会,邀请当地居民、专家学者和相关利益方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项目方案。

在应对资金管理质疑的同时,杨革勇和赵玲儿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挑战。

比如,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解决。

部分地区的居民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度不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思想工作。

但杨革勇和赵玲儿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这些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疆的建设项目取得了越来越显著的成果。

水电站项目也在有序推进,看着这片曾经倾注了刘庆华老爷子心血的土地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杨革勇和赵玲儿深知,他们肩负的责任还很重。

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基金能够持续为北疆的发展发挥作用,让刘庆华老爷子的遗愿得以真正实现。

而叶雨泽在完成美国的业务调整后,也回到了国内,与杨革勇和赵玲儿一起,为北疆的美好未来共同奋斗。

来了,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